最早的生日慶祝的證據(jù)可以追溯至基督教興起以前。在一些非基督教文明中,人們懼咱惡魔,特別是在生日的時候。當(dāng)時人們普遍相信當(dāng)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變化的時候——比如說長大 1歲的時候,惡魔對于他們比平日來說更加危險。由此,生日就成了過生日的人與家人和朋友共同慶祝的日子,親友們用笑聲和歡樂包圍著長大1歲的人,以保護他們遠離惡魔的侵害。大多數(shù)客人們?yōu)榧磳淼降囊荒陰砀鞣N快樂的祝愿以代替禮物。然而如果有些祝福者也帶來了禮物,則被認為會給過生日的人帶來特別好的影響。
雖然歷史學(xué)家們肯定人們早;就開始慶祝生日了,但是這方面的歷史記載卻寥寥可數(shù)。在僅有的記述中,我們只能看到國王、等級較高的貴族和其他重要人物的。生日出現(xiàn)在史料文獻中。普通人,尤其是小孩從來都不慶祝生日。這容易被解說為:只有貴族階層才有財力舉行生日慶典,而且有可能被載人史冊被人們記住。一些史學(xué)家認為是過生日者要帶上生日“桂冠”的習(xí)俗引發(fā)了這些早期的生,日慶典活動。
后來,慶祝生日成為世界各地的傳統(tǒng),無論老少貧富都是如此。雖然當(dāng)今一些國家的生日風(fēng)俗有所雷同,但是每個人慶祝生日的方法都不一樣。各地的人們根據(jù)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在生日的都有自己的儀式,我們可能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很古怪,甚至很幽默,但是每一種都是獨一無二的。
家族史、文化、語言和經(jīng)濟狀況都會影響人們慶祝生日的方式。縱觀歷史,最顯著的兩個因素還是地域性和宗教信仰。
非洲
在不少非洲文化中,嬰兒出生的日子并不被視為是特別的日子。取而代之的則是孩子們到達一定年齡的日子,他們從此進入社會。到了某個年紀他們便被允許學(xué)習(xí)他們古老文明的生活方式,參加由來已久的宗教儀式。成人禮一般為許多孩子同時舉行,而不是慶祝某個孩子的生日。
每一年,加納的阿桑特族人在出生的那天慶祝“Krada”(靈魂日)。這天他們要經(jīng)過一道清洗的儀式,以凈化內(nèi)在的靈魂。一個人在靈魂日必須早早起床,用一種在水里浸泡了一夜的特殊的葉子洗浴。他(她)將榮幸地請家人和朋友參加午盾生日宴,他 (她)通常要穿以白色為底色的服裝。
拉丁美洲
在一些拉丁文明牛,女孩的 15歲生日被稱為“Quinceanera”,標(biāo)志著女孩進入成年。這種慶?;顒油ǔ0ㄔ诮烫门e行的一次宗教儀式,使步人成年的年輕女子從中認識到她所繼承的文明和她的精神歸屬。許多15歲成年禮都有點蠟燭的儀式:年輕女子用自己手中的蠟燭火焰點燃她父母的蠟燭;隨后,女孩的父母也要用自己手里的蠟燭點亮他們父母的蠟燭,以此類推。在某些拉美國家,姑娘們還要在儀式過程中將以往的平底鞋換成高跟鞋。
墨西哥的生甘活動以一種蒙住眼睛的游戲為特征。在生日聚會上,從房頂上吊下來一個空心的東西,形狀可以是動物、花朵、汽車或其他的,里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糖果和玩具。過生日的小孩必須蒙上眼睛,拿—根小棍去敲打吊著的容器,直到把它打開;當(dāng)里面的寶貝掉到地板上,人們就一哄而上地去搶。人們相信,孩子能把容器打開能給他(她)帶來幸運。
阿根廷的孩子們過生日會被拉耳垂。根據(jù)傳統(tǒng),有多少歲就
中東
埃及孩子的滿歲生日派對上,人們都載歌載舞?;ǘ浜退划?dāng)作生命和成長的象征用來裝飾派對場所。
在沙特阿拉伯,人們由于信仰的緣故不慶祝生日,只有節(jié)日、婚禮才是人們歡慶的機會。
以色列小孩的生日聚會上,過生日的孩子要坐在一個裝飾著鮮花和綠色植物的椅子上。親友圍在椅子周圍舉起椅子,小孩兒歲就舉幾下——多舉一下為了求得好運。
亞洲
日本小孩長到7歲、5歲或者 3歲,被認為是特別幸運的年齡。這時他們可以參加每年11月15日的“Shichi-go-san”節(jié)(七-五-三節(jié)),這一節(jié)日期間,大人會帶孩子去寺廟拜神,感謝神賜的健康,并祈愿神靈保佑孩子將來的平安。之后,過生日的家庭會舉行生日派對,給小孩子送禮物。此種場合中,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傳統(tǒng)的和服以及西式服裝都很常見。
菲律賓家庭用閃爍的彩燈來顯示家中有人過生日。通常是全家一起去教堂感恩,接下來則是一場親朋好友之間的聚會。
韓國小孩出生后滿100天,是家里要請客熱鬧的日子。同樣,孩子1歲了還要請周歲酒。親友團聚享受美食,也要給滿周歲的小家伙包些禮金。
歐洲
荷蘭孩子過生日,家長通常會帶著生日蛋糕上班,跟同事們一同分享這個特別的日子。
俄羅斯孩子過生日時不吃生日蛋糕,而是吃生日餡餅。
愛爾蘭小孩過生日有“生日撞頭”的習(xí)俗。過生日的孩子被小心地大頭朝下拎起來,輕輕地一下一下撞地板,一歲撞一下,最后多撞一下也是為了好運氣。
送生日賀卡的習(xí)慣起源于大約100年前的英格蘭。今天,每年有上千萬的賀卡帶著對家人和朋友的幸福祝愿被發(fā)送至全球各個角落。
在某些英國人中間至今仍保留著在生日蛋糕中放標(biāo)志性小物件的傳統(tǒng)。在中世紀,硬幣、頂針等物常被混在烤蛋糕的面團里。人們相信吃到硬幣的人會有財運,而不幸吃到頂針的人則永遠都結(jié)不了婚?,F(xiàn)在,小東西、假硬幣和小糖果更加普遍??腿藗儠皇孪忍嵝训案庵杏挟愇?,所以沒人傷到牙齒或者不慎吞食。
丹麥人家門口若有國旗飄揚,則標(biāo)志著這家有人在過生日。趁著過生日的小孩睡著,禮物會被悄悄地擺在他(她)的床邊,孩子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禮物。
挪威小孩過生日時要在全班同學(xué)面前與舞伴跳舞,班里其他同學(xué)為他(她)唱生日歌伴奏。生日時挪威人也喜歡在家外頭掛國旗。趕上國家的重要人物的生日,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國旗裝點。
北美洲
從歷史上看,美洲土著更多的是慶祝孩子成長的里程碑。小孩學(xué)會走第一步的日子,與他們長大后結(jié)婚或者成為父母的日子同樣令人欣喜。
絕大多數(shù)美國小孩過生日都會有一個插著蠟燭的生日蛋糕,蛋糕上的蠟燭數(shù)目就是他(她)將要達到的年齡。過生日的人要對著點燃的蠟燭許愿,然后吹滅所有蠟燭,如果他(她)一口氣吹滅了所有的,那么人們相信此人的愿望將會成真。
—些孩子過生日要被打屁股,這是源于古老的迷信,現(xiàn)在這種“生日打”更像是胡鬧或是玩笑。幾百年前,過生日的小孩幾歲就要被打多少下,在這個數(shù)目之上;再為了“成長”“活下去”“有的吃”“快樂下去”和“以后結(jié)婚”各挨一下打。有一個時期,人們認為如果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沒有挨打是很背運的事情。
唱“生日歌”也是由來已久的生日傳統(tǒng)了。這首歌是1893年出自一對美國姐妹的手筆,之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