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國象棋界多年來盤根錯節(jié),關系復雜,其間各種潛規(guī)則、江湖規(guī)矩甚多,而象棋圈又如獨立王國一般封閉,因此這樣的“買棋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
國象棋近年來影響日趨式微,在文體娛樂活動花樣繁多的今天,已基本退出了大眾矚目的中心舞臺,雖說三年前搞起了甲級聯(lián)賽,但規(guī)模、影響都沒有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對于體育愛好者來說,楊官璘、王嘉良、胡榮華、柳大華這些人師似乎成了遙遠的傳奇。最近,象棋界突如其來的一樁丑聞——“買棋事件”,卻使中國象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事件閃回:撲朔迷離的買棋賣棋
5月4日,楚河漢界烽煙驟起,“城大建材杯”全國第八屆象棋大師冠軍賽在上海閘北體育館開幕。本次全國象棋大師冠軍賽共有60名男女象棋大師參賽,是大師賽創(chuàng)辦7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屆。根據(jù)中國象棋協(xié)會的規(guī)定,冠軍得主且勝率達到76%以上者可以獲得全國象棋特級大師的稱號,因此,本屆比賽能否產(chǎn)生特級大師成為了最大看點。
經(jīng)過前8輪的激烈爭奪,北京蔣川和浙江趙鑫鑫兩位年輕棋手脫穎而出,均以5勝3和積6.5分的成績處于領先,但蔣的小分(對手分)比趙高1.5分,更有希望奪魁。5月8日的第9輪是決定性的最后一輪,無論蔣還是趙奪冠,勝率都將達到76%,所以必將誕生一個新的特級人師。蔣川最后一輪在第一臺執(zhí)先手對陣云南小將王躍飛,最終雙方以相同的車雙炮雙兵士相全子力弈和。這樣,積7分的蔣川勝率正好為76%,達到了晉升特級大師的第個指標,但能否奪冠——這晉升特級大師的第二個指標的命運卻完全掌握在趙矗矗手中了。
第二臺觀者如堵。趙鑫鑫的五六炮對付江蘇徐超的飛象拐腳馬局顯得得心應手,開局未幾就多了一枚中兵占優(yōu)。隨后,紅棋針對黑中馬無根的弱點,通過強行兌子的手段,雙車炮搶占了有利位置,逼得徐超以車啃炮以解燃眉之急,形成了紅雙車雙兵士相全對黑車炮卒士象全的必勝局面。徐超一看紅車破象在即,便爽快地認負。這樣,趙鑫鑫以6勝3和各7.5分的優(yōu)異成績超過蔣川,實現(xiàn)了逆轉,勝率高達83%,成為在大師冠軍賽中誕生的第5位男子特級大師。
趙鑫鑫來自浙江溫嶺,2002年14歲時跳到16歲全國少年組比賽拿了冠軍,取得該組惟一的國家大師的稱號。但他這次奪冠并獲得特級大師稱號卻有些出人意料:太年輕,生于1988年的他今年還沒過生日,所以只有16周歲;未受過名師的專門指點,對他影響較大的王鑫海、陳寒峰等甚至都還沒有取得大師稱號;在所有參賽選手中,等級分僅排在第13位;雖然在3月底的全國象棋排名賽上獲得第3名,但此前四輪象甲只取得3平1負的戰(zhàn)績,最近狀態(tài)似乎并不是很好……
賽后果然掀動了軒然大波,某報捅出爆炸性新聞,聲稱趙的特級大師頭銜是花4萬元買通其他棋手得來的。報道說:最后一輪比賽后,河北名將閻文清公開向前來參加閉幕式的中國棋院領導舉報有人在搞“貓膩”,其主角是父母均在做生意家境富裕的趙鑫鑫,他出資4萬元通過中間人“做通”了和他奪冠有直接關系的10臺左右棋手的“工作”。在10臺左右和趙鑫鑫奪魁有關系的比賽中,其結果居然和舉報的結果完全一致,一臺都不差!棋院有關領導十分震驚,比賽結束后馬上展開了調查。5月13日下午中國棋院象棋部電話通報上海比賽主辦方,將對此事件的當事人“采取初步的處理措施”:一、要求各地方象棋隊對此事件進行“舉一反三”的反思和吸取教訓;二、通知趙鑫鑫返回地方隊后,暫不要填寫特級大師申報表。
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趙鑫鑫則是一臉冤枉。他在給中國棋院的申訴材料中稱,面對特級大師稱號的誘惑,自己的確有些難以把握,
做生意的父親就建議他花點錢給最后一個對手徐超“做做”工作,但徐超拒絕了,因為如果徐超能贏下至關重要的這盤棋,他就能進前3。第2天,趙鑫鑫在比賽中采用了一個新變化開局,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終于贏了下來。
趙鑫鑫說,爭奪冠軍的前夜(即5月7日晚),北京隊的蔣川找他外出散步。途中蔣川主動對趙鑫鑫說:冠軍和特級大師肯定在我們兩人中產(chǎn)生,成功者不僅獲得冠軍和特級大師稱號,還能得15000元的獎金……我們倆是好朋友,如我們事先約定,誰得了冠軍和特級大師稱號,就把獎金讓給對方,這樣一人得名,一人得利,皆大歡喜。對于這個提議,趙鑫鑫一口答應。后來,趙鑫鑫勝出蔣川,在賽后即將獎金當著一位隊友的面悉數(shù)交給了蔣川,兌現(xiàn)了雙方賽前的約定?!百I棋風波”傳出后,蔣川將這15000元錢全部上繳。
隨著調查的深入,又冒出個“中間人”吉林棋手胡慶陽。有報道稱,胡慶陽從趙父手中拿到4萬元,在5月7日前做通了與蔣趙二人小分相關的棋手工作,令10臺棋手對趙在大小分上一齊放水,最終決定趙奪冠。但胡慶陽本人對此不屑一顧,他說:“我只是討厭蔣川,希望小趙奪冠,并說過小趙奪冠我請大家吃飯的話,這算什么證據(jù)?”
幾乎所有的當事者都堅決否認與“假棋”有染,而且不少當事者前后翻供,給棋院的調查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目前,中國棋院經(jīng)調查認定的事實只有以下四點:
一、“君子協(xié)議”的確存在。趙鑫鑫和蔣川均直接承認,在決定冠軍歸屬前的最后一輪比賽進行前,雙方的確有過所謂的“君子協(xié)議”:如果蔣川贏得冠軍,就把獎金15000元給趙鑫鑫,反之亦然。
二、趙鑫鑫賽前收買對手徐超來遂。在交給中國棋院的材料中,趙鑫鑫已經(jīng)承認了這一點。
三、閻文清的舉報材料來源于蔣川。閻文清承認自己并沒有親眼目睹趙鑫鑫的買棋過程,他是聽蔣川說起的這件事。
四、有關“中間人利用趙鑫鑫提供的4萬元做其他棋手工作”的情況,象棋部的調查還沒有形成結論。
買棋的操作過程
棋類比賽的計分極為復雜,目前中國象棋根據(jù)參賽人數(shù)規(guī)模采用的比賽規(guī)則分“大循環(huán)制”、“淘汰制”和“瑞士制”,參賽人數(shù)較多的個人比賽一般采用瑞士制。瑞士制指棋手通常要經(jīng)過9輪較量,每輪獲勝叫得1分,和棋得0.5分,輸棋小得分,并以“贏對贏,輸對輸,不重復”的對陣編排原則進行,總分第一的棋手獲得冠軍。瑞士制雖然比較科學,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當幾名棋手積分相同時,則要比較他們前幾輪對手的積分,誰的對手分高誰就是冠軍。由于現(xiàn)在棋子水下比較接近,經(jīng)常出現(xiàn)積分相等,要比對手分的情況。下到后幾輪,有些落后的棋手無心戀戰(zhàn),恰恰他們又決定著前幾位的對手分和排名。象棋前輩胡榮華因此認為:“臭棋決定好棋,這是給買棋提供條件?!?/p>
正因為要比較對手分,沖冠者才會出錢去做通對手的上作,出現(xiàn)“買棋”行為。這不僅敗壞了中國象棋的賽紀賽風,而且大大降低了比賽的觀賞性,很多人私底下達成了獎金平分共識,就無心在棋盤上苦戰(zhàn)了。近幾年中國象棋江河日下,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更有業(yè)內(nèi)人上稱,“瑞士制”害了中國象棋。
我們來看看蔣趙二人的比賽狀況:在最后一輪之前,蔣川先后勝金松、和洪智、勝陳富杰,勝胡慶陽、和趙鑫鑫、勝謝靖、勝張強、和閻文清;而趙鑫鑫先后勝傅光明、勝李鴻嘉、和洪智、勝閻文清、和蔣川,和苗利明、勝汪洋、勝張強,二人同為5勝3和。我們再看第9輪相關賽果:傅光明勝肖革聯(lián),李鴻嘉勝張強,閻文清和陳富杰,汪洋勝許文學,也就是說,趙鑫鑫勝過的5位棋手取得了4勝1負的好成績;金松和洪智,陳富杰和閻文清,胡慶陽負聶鐵文,謝靖利徐健秒,張強負李鴻嘉,蔣川勝過的5位棋手3和2負,竟無人開張!對手分為4比1.5,大山驚人的2.5分!減掉虧空的1.5分,大出足夠奪冠的1分。上述9臺棋,加上最后一輪蔣川和王躍飛的一臺,便是傳聞中做了工作的10臺棋。當然,最后一輪趙鑫鑫勝徐超,大分已超出,小分便沒用了,這也是當事棋手無人認賬的重要原因。
買棋“源遠流長”
一般來說,有三種情況常涉及到買棋或有極大嫌疑。
第一種情況:某棋手只差一盤棋就可以奪冠或是獲得某個稱號。在這種情況下,這名棋手通常會以現(xiàn)金等方式“收買”對手,讓對方故意輸棋。在近幾年的圍棋定段賽上就曾經(jīng)發(fā)生過此類事件,有棋手故意輸棋,止對手定段成功。更有甚者,在一次省級青少年比賽中,一名棋手只要在最后一輪與對手弈和就可以奪冠,結果兩名棋手不僅在賽前達成協(xié)議,而且還將比賽的對局提前演練了一遍。
第二種情況:幾名棋手都有希望爭奪僅有的一兩個名額,其中的一名或幾戶1棋手就會“活動”,這次爆出的“頭棋丑聞”即屬于這種情況。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少數(shù)幾個人之間的私下交易,像這次如此大規(guī)模的“買棋”就有點太放肆了,這也是“東窗事發(fā)”的原因。
第三種情況在棋界通常被稱作“換棋”,一般㈩現(xiàn)在同時有幾個組別進行的大型比賽中,尤其在青少年比賽中比較常見,比如說A隊和B隊的兩名棋手分別在兩個組別的最后一輪比賽中相遇,獲勝一方將最終奪冠。此時兩支隊伍往往會達成“默契”,放棄奪得個人和團體兩個冠軍的可能,各勝一盤,確保本隊可以捧回一個冠軍。
經(jīng)歷此次事件,中國棋院痛定思痛,可能在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一、把最后一輪比賽現(xiàn)場隔離開來,這樣棋手之間不會共處一室,就不會那么容易掌握對方情況;二、最后兩輪比賽不公布成績,棋手之間也就不了解彼此成績了;三、學國際象棋,當出現(xiàn)棋手積分相同時,不比較對手分,而是各自減去第一輪的積分,誰的分數(shù)高誰就是冠軍,依此類推。
除了賽制原因,在全國象棋大師冠軍賽中產(chǎn)生新特級大師這一規(guī)定并不科學,它不僅直接促成買棋的動因,而且在老特級大師這些一流高手不參賽的情況下,新特級大師水分很大,含金量嚴重不足。
其實早在第一屆大師賽,就有買棋的可能。當時楊德琪最后一輪執(zhí)先對于幼華,只要和一盤即可獲特級大師稱號,有人建議楊向于買一盤,楊自恃先手和棋問題不大,未予理會,結果負于于幼華。當時有行內(nèi)人評價:“活該,楊舍不得錢,也太大意了?!?/p>
中國象棋界多年來盤根錯節(jié),關系復雜,其間各種潛規(guī)則,江湖規(guī)矩甚多,而象棋圈又如獨立王國一般封閉,因此這樣的“買棋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由于牽涉面極廣,關乎賽制、人情、管理等各方面,所以很難根治,但其對本不景氣的中國象棋的負面影響,不言白明。
特級大師的好處
特級大師不只是中國象棋棋手的最高榮譽,對棋手本人好處極多,除了比賽禮遇、提職、升學、待遇等方面有特殊照顧外,比賽獎金、出場費更是較普通棋手大為優(yōu)厚。很多傳統(tǒng)的邀請賽,像“五羊杯”、“銀荔杯”,獎金豐厚,以往卻只請?zhí)丶壌髱焻①?。近年來贊助商為求得宣傳效果,更是只要出錢便盯著特級大師。這便是眾棋手對特級大師垂涎三尺的一個重要原因。
責編/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