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歲的秋兒第一次看見小花,便喜歡上它了。
那是他和媽媽住到鄉(xiāng)下外婆家的第七天。秋兒陪媽媽去姨奶奶家,一眼就瞥見墻角那只瑟瑟發(fā)抖的小花狗。顯然它出生沒幾天,白中帶著土黃色花斑的皮毛,特別是兩眼上方的印堂處有一個棗樣的黑塊,讓秋兒頓生憐惜之情。
秋兒的爸爸在外省一個小學做老師,媽媽一個人帶著秋兒生活。因為媽媽生了肺炎沒人照料秋兒,外婆便把媽媽和秋兒一起接回鄉(xiāng)下。鄉(xiāng)下的空氣很新鮮,鄉(xiāng)下的河水很清澈,可秋兒覺得自己特別的清寂和孤獨。舅舅、舅媽和外婆住在一起,自打秋兒和媽媽來到鄉(xiāng)下后,舅媽便摔門摔東西的,還聲音很響地叫她的女兒、秋兒的表姐小玉別帶秋兒玩?!跋游覀兗沂桥畠壕椭闭f呀!還帶回來兩個白吃飯的,誰知道那病傳不傳染呢……”這個時候,媽媽總獨自一人坐在房里垂淚。秋兒不知所措地看著媽媽,央求她:“媽媽,我們回家吧,我保證不給你添麻煩?!眿寢専o奈地說:“等媽媽把病養(yǎng)好了再說,快了,爸爸寫信回來說他正在辦理調(diào)動手續(xù),到那時,我們一家就團圓了。”
秋兒沒話可說,只能坐在家門口望著伸向村外的那條土路。有時,秋兒會產(chǎn)生一種幻覺,土路上真的走來了風塵仆仆的爸爸,再定睛一看,卻什么也沒有。于是,秋兒便嘆一口氣。
農(nóng)村狗多,總見著狗在田頭路邊嬉鬧奔跑,天一黑,四周的狗吠聲此起彼伏,給寂靜的鄉(xiāng)村帶來一點生機。而此時這條可憐的瑟瑟發(fā)抖的小花狗的出現(xiàn),無疑吸引住了秋兒,讓他有種同病相憐之感。秋兒忍不住蹲下來,去摸它的小頭。就在這個時候,斜刺里沖出一只大狗,弓著身,呲著牙,喉嚨里發(fā)出威脅般的呼嚕聲,秋兒一下嚇倒在地,嘴里直喊“媽媽”。媽媽和姨奶奶聞聲出來,連忙把那大狗叫住,才沒讓它上來咬秋兒。那是小狗的母親無疑了。媽媽繼續(xù)和姨奶奶回屋交談,吩咐秋兒別再惹那狗了。
秋兒無聊地隔著門檻跳進跳出,眼里卻依然覷著那狗。此時那母狗已將自己的孩子銜到屋檐下,同時也警惕地看著秋兒。秋兒已不像當初那么害怕母狗,他知道只要姨奶奶一聲叱,母狗只能灰溜溜地夾起尾巴。現(xiàn)在秋兒想的是如何把小狗弄到手,他希望小狗能成為自己的伙伴。為了不讓母狗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圖,秋兒挪著小碎步在母狗面前晃來晃去,母狗則萬分小心而充滿戒備地瞪著它,嘴里卻不敢再發(fā)出聲響了,看來它也知道不能得罪主人的小客人。見無法把母狗引開,秋兒又突發(fā)奇想:去找一根大骨頭,丟到一邊引開母狗,自己把小狗捉住放在口袋里,等母狗再回來找,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仰頭看天??赡膬河泄穷^呢……
不知不覺,天快黑了,秋兒與母狗就這樣對峙著,媽媽卻要回家了。秋兒可憐巴巴地看著媽媽,那眼神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媽媽卻裝糊涂:“快回家吧,外婆要等了!”
秋兒哼哼唧唧地拉著媽媽自行車的后座,腳底下用著勁,像被釘住了似的。而那小狗也似乎和秋兒心有靈犀一樣,“嗚嗚”地叫著向秋兒挪過來。
姨奶奶一把拎起小狗:“原來秋兒喜歡它呀,呶,帶回去養(yǎng)就是了。四只小狗送得就剩這一只了,小黃(母狗的名字)呀一點不會帶自己的孩子?!?/p>
于是,當秋兒坐上媽媽的自行車時,手里已經(jīng)抱著那只小花狗了,并且已經(jīng)幫它取好了名字:小花。媽媽無奈地吩咐秋兒抱牢了小花,說:“回家可別讓你舅媽知道,不然不知又要弄出多少閑話來了。”
秋兒只顧著不停撫摸小花柔軟的毛,想著不久和它快樂的日子,嘴里只是“嗯嗯”著。抬頭看天,夕陽如血,回過頭去,遠遠地,母狗還在后面追著呢,秋兒的心被晚風吹得舒暢極了!
二
小花抱回家的當晚就讓舅媽知道了。也許是第一次離開母狗溫暖的懷抱,小花“嗚嗚”地叫了整整一個晚上。舅媽在房門前直嚷:“人還養(yǎng)不好呢還養(yǎng)狗,吵死人了,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媽媽緊緊地摟著秋兒不作聲,秋兒緊緊地閉著眼睛,心里想著明天給小花吃什么。
第二天開始,秋兒向媽媽討了點麥乳精泡了喂給小花。媽媽總是憂郁地看著秋兒專注的樣子,而每次舅媽看見,總免不了又是一番大驚小怪的嚷嚷。秋兒咬著嘴唇不作聲,他知道自己不能妥協(xié),否則他將失去這唯一的玩伴……
夏天來臨的時候,小花已成為秋兒形影不離的朋友。它已長成一只壯年狗了,眉頭一塊棗樣的黑斑尤其醒目,一身毛緊緊地抿著,神情機警,動作敏捷。
秋天來臨的時候,秋兒成為村小里的一名一年級新生。每天放學,小花便到學校門前來接秋兒??梢韵胂笠幌拢合﹃栂拢粋€男孩在田野中間的土路上時而奔跑,時而跳躍,身上斜背下來的破書包拍打著屁股,后面跟著一只小花狗。那也許是秋兒童年記憶中最美的一幅畫面。
小花并不是純種的獵狗,身材長而矮,但它極其通靈性。秋兒上廁所從不帶手紙,每次都是坐在廁所上叫小花的名字,等它跑過來,秋兒告訴它要手紙,小花便會一路小跑回到家。如果這時媽媽在家,就會在小花脖子上掛個小籃子,把紙放進去;如果家里沒人,小花自己會叼來幾張破紙。
農(nóng)村人家很少開葷,小花似乎也很懂事,總是有什么吃什么。好在秋兒的叔叔是村里的醫(yī)生,有時幫屠夫看病時,總不忘帶幾塊大肥肉回來。每每這個時候,那便成了小花的新年。
三
然而,這樣的快樂時光并沒持續(xù)多久。寒假來臨的時候,村里進行了一次打狗運動。打狗之前,總是給狗羅列罪名,盡管它們是狗。一說是為了消滅狂犬病,另一說是狗們太不識時務(wù),白天晚上地沒個人影都要你呼我應(yīng)地狂吠半天,太吵。在秋兒的眼里,這兩樣理由并不成立。秋兒的理解是,人們打狗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欲和對血腥暴力的向往。
秋兒無法不為小花的命運擔心。
好在那些吃了狗肉渾身躁動來找秋兒叔叔看病的人很給面子,小花總算沒成為棍下冤鬼。當別的狗已成為人們的腹中之物時,小花依然懵懂無知地四處撒歡。
可是小花突然失蹤了。那天晚上秋兒聽到小花嗚嗚的哀嚎聲細若游絲,卻持續(xù)不斷。他不知出什么事了,這時舅媽的咒罵聲傳進來:“沒殺你算好的了,又在窮喊什么!”媽媽將秋兒往懷里拉了拉,沒讓他起來看小花。
第二天一早,小花便不見了。秋兒著急了,在村里的亂草堆里尋找、呼喚著小花,叔叔也趁著看病的當口四處打聽,可沒人承認殺了小花。
一個星期過去了,秋兒開始相信小花不是被人殺了吃了就是被人抓走賣了。就在秋兒漸漸淡忘它時,小花竟突然回來了。它一看就是個病狗,雙眼無神還流著黏液,見了家里人還追著咬。叔叔斷定有人下了毒給小花吃,只是沒藥死而已。小花已成為人們眼中的瘋狗,如果誰被它咬上一口,后果不堪設(shè)想。小花的命運只有一條:那就是離開這個世界。
叔叔找來獵槍,媽媽一個弱女人居然也找來一根大木棍,準備在一槍沒有結(jié)束小花生命的時候補上一棒。
那天大家把小花捉住,系在屋后的一棵槐樹下。當叔叔舉起槍時,躲在屋里的秋兒沖了出來,一下抱住了小花。叔叔嚇了一跳,連忙收槍。媽媽也急得大叫。小花沒有咬秋兒的意思,它嗚嗚叫著,聲音中充滿痛苦,它的身子在秋兒的撫摸下在細細地顫抖,抖個不停,流著黏液的眼睛里重新流出清澈的淚水。秋兒也哭了……
小花的生命被秋兒的眼淚挽留了下來。叔叔想了個兩全之策:先幫秋兒做了保護工作,給他吃了好多消炎藥,以防不測,同時給小花配了好幾種藥來幫它排毒消炎。秋兒在屋后用玉米秸做了一個狗屋,每天放學回來,便用湯勺給小花喂藥。還時不時從河對岸的屠夫家里要點豬下水,自己支個小灶,就像現(xiàn)在野外燒烤一樣,把肉煮熟給小花吃。
一個月下來,小花居然好了,一看見秋兒回家就撲上來,又舔又撓,一望便知體內(nèi)的痛苦消除了。連叔叔都說是奇跡。其實叔叔并沒想它真能活下來,只是想安慰秋兒一下。
四
寒假快結(jié)束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告訴秋兒和媽媽,他終于調(diào)回鎮(zhèn)里的學校了!秋兒的轉(zhuǎn)學手續(xù)也辦好了,他們一家終于團圓了!
千盼萬盼的消息卻沒使秋兒欣喜若狂,因為爸爸說,以后一家人就住在學校的公房里,而學校是不允許養(yǎng)狗的。
小花似乎也明白了這個事情,秋兒臨走那天,小花躲在玉米秸堆成的狗屋里就是不出來。秋兒只能趴在洞外和它告別:“小花,小花,我要走了,你不要難過,舅媽要是罵你就當沒聽見,我星期天還會回來看你的……”里面一點動靜也沒有,秋兒只看見兩只烏溜溜的眼珠子瞪著他。直到秋兒一家走出村外,小花也沒追上來……
一到星期天,秋兒就迫不及待地和媽媽回到鄉(xiāng)下。遠遠地,便看見一只狗在田野中亂跑,那熟悉的姿態(tài),不正是小花嗎?
“小花——”秋兒興奮地大喊,并向它跑去。
聽到這個名字,那狗突然像剎車一般站定了,但它并沒有如秋兒期待的那樣歡天喜地朝他跑來,而是疑惑著,琢磨著,仿佛第一次知道自己叫這個名字似的。直到秋兒跑到跟前,它依然用一種猶豫、警惕的眼神看著秋兒。
秋兒也愣住了,不能相信那就是他日思夜想的小花。它看上去毛皮凌亂,神情萎頓,那副窩囊樣子和野狗差不了多少,只有眉頭那塊棗樣的黑斑才能證明它是小花。
吃晚飯的時候,小花遠遠地轉(zhuǎn)著,秋兒丟一塊骨頭過去,小花以一種潛行的姿勢溜過來,銜住骨頭又立即溜開了。特別是它一看到舅媽,總是躲得遠遠的。秋兒想,肯定是舅媽對它不好。秋兒大聲地一遍遍叫著它:“小花!小花!過來呀!”小花才討好地對秋兒搖搖尾巴。
果不其然,睡覺的時候,外婆告訴秋兒,他們走后,舅媽每天都罵小花“死狗”,還用棍子打它,趕它走。但小花就是沒離開這個家,但它也變得疏遠多了。秋兒聽了心里難過極了。
第二天一早,秋兒和媽媽要回鎮(zhèn)上了,和上次走一樣,小花依然沒有出現(xiàn)……
五
小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又緊張嚴謹?shù)?,加上爸爸媽媽都在身邊,秋兒每天過得充實快樂,再沒有回過鄉(xiāng)下。
就在秋兒快要將小花淡忘時,到鎮(zhèn)上來辦事的叔叔帶來了小花的消息:小花死了,是掉到茅坑里死的!
那是一個雷雨之夜,小花藏身的玉米秸早被當柴火燒掉了,小花趁舅媽進門的當口也溜進屋,舅媽一看小花渾身濕漉漉的樣子,來了火,罵道:“真是個畜牲,這家是你呆的嗎?給我滾出去!”隨即拿起掃帚將小花趕進了大雨之中。第二天一早,天晴了,舅媽起身上茅坑,突然發(fā)現(xiàn)小花已躺在茅坑中死了,舅媽嚇得直念佛:“菩薩保佑!菩薩保佑!這狗可不是我弄死的??!”
小花就這樣死了。秋兒至今都認為小花是自殺!小花怎么會看不見茅坑呢?肯定是它自己跳進去的!或許是因為受了舅媽的責罵,或許是因為秋兒對它的冷落……
那天放學路上,悲傷的秋兒看到路邊有一個玉米秸堆,和他以前給小花堆的一模一樣。秋兒鬼使神差地鉆了進去。秋兒蹲著縮成一團,四周很溫暖,天已暗下來,秋兒雖然置身一團黑暗中,可覺得這黑毫無威脅意味,因為洞是緊貼著身體的,黑暗變得安全而柔和。秋兒想,在媽媽的肚子里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吧:黑暗、安全、暖和。想著想著,秋兒睡著了,眼角還帶著一絲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