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貝婁5次婚姻和諾貝爾獎
2005年4月5日, 197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索爾·貝婁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家中病逝,享年89歲。貝婁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和讀者通過各種媒介,表達了他們對這位文壇宿將的共同哀思??梢灶A(yù)見,他的去世將在世界各地掀起新一輪的貝婁熱。
等到反對派去世
1953年,貝婁發(fā)表了成名作《奧古·瑪琪歷險記》。這部長篇小說不僅確立了貝婁的風(fēng)格,而且標(biāo)志著美國猶太文學(xué)已從邊緣走向中心,進入美國主流文學(xué)。有人把奧古·瑪琪比作“陸地上的哈克貝利·費恩”,把貝婁與馬克·吐溫相提并論。
真正使貝婁獲得國際聲譽的是1964年出版的《赫索格》這部觀念小說。赫索格這一坐立不安的猶太求索者形象讓知識界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隨后出版的《賽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禮物》和《院長的十二月》等小說都屬于“藝術(shù)家的肖像”這一類的知識分子小說。
1976年,貝婁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其實從1974年起貝婁就已進入候選,但瑞典文學(xué)院11名評委中有兩人一直從中作梗,反對給貝婁授獎。這兩人相繼去世后,接替他們的兩位專家都很喜歡貝婁的作品,于是成全了貝婁。貝婁風(fēng)趣地說,他得諾貝爾獎?wù)娌蝗菀祝纼蓚€人才行。
60年寫作生涯
貝婁長壽,其創(chuàng)作生涯因此得以漫長,若從1941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兩個早晨的獨白》算起,到2000年發(fā)表長篇小說《拉維爾斯坦》,長達60年,共發(fā)表15部中、長篇小說,2部短篇小說集,5個劇本(不怎么成功),1部回憶錄和1部演講、論文集。
國內(nèi)對《洪堡的禮物》以后的貝婁小說研究不多,這里略做介紹。
《院長的十二月》(1982)以貝婁陪第4位妻子回羅馬尼亞探望她病危的母親這一經(jīng)歷為素材,描述了芝加哥某學(xué)院院長在布加勒斯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對比這兩個不同的城市和國家的陰暗面及其知識分子的遭遇,表達了一種人文主義的憂患意識。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的題目指的是因愛情不順傷心而死的人比核輻射殺死的人還多,表達了主人公的愛情觀及其對女性的態(tài)度。書中年邁的植物學(xué)家在喪妻十多年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博士生,卻在蜜月期間變成了“逃跑的新郎”。
《偷竊》(1989)這個中篇寫的也是愛情,不過主人公是女性,可以看作貝婁對女權(quán)主義者批評他不會塑造女性人物的回應(yīng)。女主人公經(jīng)過4次婚姻卻仍然對初戀的情人念念不忘。小說題目“偷竊”指的是這位華盛頓要員送給她的戒指遭到女傭男友的偷竊,后又追回一事。其實,“偷竊”還有更深的含義。女主人公在過去曾發(fā)現(xiàn)戒指不見了,就向保險公司領(lǐng)取了賠償,后來在床下發(fā)現(xiàn)了戒指,卻沒有向保險公司報告,可以說,她實際上偷竊了屬于保險公司的財產(chǎn)。而她幾十年來一直愛著這位不愿同她結(jié)婚的情人,也可以說他從她的4個丈夫身邊“偷”走了她的芳心。
《拉維爾斯坦》(2000)是貝婁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因影射貝婁的好朋友艾倫·布魯姆由同性戀而得艾滋病一事引起轟動。
5次婚姻
貝婁的作品大多以知識分子的愛情婚姻為題材,很多都是以貝婁自己的5次婚姻為藍本。
貝婁的第一位妻子叫安尼塔,是一個社會工作者,他們1937年結(jié)婚,1956年離婚,生有一個兒子格雷格。安尼塔已于1985年去世。她似乎是《晃來晃去的人》中的妻子伊娃的原型。
貝婁和第二位妻子桑德拉的婚姻從1956年到1959年,生有一個兒子亞當(dāng)。她是《赫索格》中的馬德琳的原型。
貝婁和第三位妻子蘇姍的婚姻從1962年到1966年。生有一個兒子丹尼爾。他們的離婚、撫養(yǎng)費之爭特別漫長,1976年貝婁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們已離異10年,但蘇姍仍把貝婁告上法庭,說諾貝爾獎金也應(yīng)當(dāng)作貝婁的收入與撫養(yǎng)費掛鉤,結(jié)果,這筆獎金也進了她的腰包。蘇姍就是《洪堡的禮物》中的丹妮斯的原型。
貝婁和第四位妻子數(shù)學(xué)家亞歷山德拉的婚姻從1974年到1985年。無子女。《院長的十二月》和《拉維爾斯坦》中的科學(xué)家妻子身上都有她的影子。
1989年貝婁同比他小43歲的學(xué)生和秘書詹妮斯結(jié)婚,這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貝婁在八十多歲時有了一個女兒內(nèi)奧米。《拉維爾斯坦》中的年輕妻子即以詹妮斯為模特兒。
貝婁的一生就是一部大書。在大師去世以后,重溫他的著作就是最好的緬懷。
我的“前世情人”
昨晚我又夢到了父親。人們都說父親是女兒的前世情人,我對此深信不疑。我和父親在前世一定是有一段因緣的,所以今生才能再相聚——盡管如此短暫。
二月里姥爺去世了。他活了82歲,在老人中也算長壽了。母親并沒有特別地傷心,她相信姥爺是到天堂過另一種幸福生活去了。至此,母親生命里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都離開了她。父親的去世是在10年前,他只活了姥爺一半的歲數(shù)。
昨晚我又夢到了父親。人們都說父親是女兒的前世情人,我對此深信不疑。我和父親在前世一定是有一段因緣的,所以今生才能再相聚——盡管如此短暫。
父親是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負傷的一個普通戰(zhàn)士,我出生時他已經(jīng)高位截癱。我的成長,伴隨著父親的受苦受難。
4歲的時候,我發(fā)過一次高燒。為了給我買西瓜,父親搖著輪椅,獨自沖入雨簾。那是一個大雨天,后來,淋了雨的父親也發(fā)燒了。他笑著說,這樣也挺好,我們同病相憐了。那時并不懂“同病相憐”是什么意思,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以為那是說父親和女兒都發(fā)燒了。
5歲那年,因為我吵著要吃蘋果,父親從床上支起身子給我削,一下子把手劃了一個深深的口子。血一滴一滴落到地上。父親被抱上輪椅,在母親的責(zé)備聲和我哇哇的哭嚎聲里被推去急診?;貋頃r,父親的手指縫了好幾針;到后來,就再也伸不直了。
現(xiàn)在我總搶著削蘋果——幫別人。因為我不想讓他們把手劃破;因為父親的左手食指上,那年起留下了一條深深的疤痕。情人之間再相愛,也會有彼此不能觸碰的一抹痛?,F(xiàn)在想來,這道傷痕,或許是父親今生對前世的我的一種補贖吧。
有時想,如果要找男朋友,他一定要像父親那樣什么都懂。小時候,家里的電線都是父親指揮著母親接好的。中學(xué)物理講電路那會兒,我就老想起他??上也]有遺傳他這方面的任何天賦。
父親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拆收音機。從前,每年的建軍節(jié),省廳里的慰問團就會下來慰問父親那樣的殘疾軍人。每次都會發(fā)一臺收音機,每發(fā)一個,父親就要拆開重新組裝。因為我常偷拿幾個螺絲玩過家家,母親只能拿著說明書,跑遍五金商店找零件來配。
母親說父親和我都是“敗家子”。后來再發(fā)新的收音機,她就或者藏起來,或者送了人。父親火化時,他最心愛的,也是最后一臺經(jīng)他拆過的收音機也一起燒掉了?,F(xiàn)在家里只有一臺當(dāng)初發(fā)的收音機了,只有在晚上聽福音臺時才會用。我總覺得那里面有父親從天堂里傳來的聲音。
父親曾經(jīng)對香煙相當(dāng)迷戀。這也是我不排斥男人吸煙的原因。他后來的戒煙是出于無奈——家里的墊子、床單,還有他的衣服,基本上找不到不帶洞的了。忍無可忍的母親開始“戒嚴(yán)”。
最初,煙被母親藏在大衣櫥頂上,其實不能算藏,但父親看到了也拿不到。所以母親出去買菜的時候,父親就坐在輪椅上,幫我扶著凳子,讓我站得高高的去拿煙。我們的小伎倆很快就被母親發(fā)現(xiàn),煙被送了人。
后來父親借口呼吸點新鮮空氣,主動承擔(dān)起了買菜的活兒,每天我都跟他到菜市場。他手搖著輪椅,我坐在輪椅后面支起的一塊木板上,小腳丫懸在半空。父親總是先吸一支煙,然后和我吃幾個羊肉串再去買菜。一段時間后,母親發(fā)覺我們買菜的時間越來越長,給我們的錢就少了。我們只能在香煙和羊肉串中舍棄一樣。但聰明的父親發(fā)現(xiàn),我們跟烤羊肉串的新疆大叔越來越熟,熟到他每天都會從左耳朵上取下一支夾著的煙給父親。
因為身體的緣故父親終究還是放棄了香煙。但我卻戒不掉羊肉串了。夏天在大排擋里,喝著啤酒大快朵頤的我,總是被周圍那些男人吐出的煙氣感動。因為那是一種叫做“父親”的味道。
有時揣想,我也許曾在前世給情人點燃香煙,然后看他輕輕吐出煙氣的樣子。所以這輩子,我和父親才能在吸煙的問題上,像一個戰(zhàn)壕里作戰(zhàn)的兄弟一般默契。
小時候,父親常常回憶當(dāng)年在戰(zhàn)場上的情景,在我的心中,他永遠都是一個英雄。父親說他從來都不后悔自己參軍赴戰(zhàn)、不后悔自己受的苦難,但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再成為軍人,況且,我和妹妹都是女孩子。高考我放棄報考軍校,母親生了我很久的氣,我始終沒說出原因。我不想讓天堂里的父親牽掛。
考試結(jié)束后,我只身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貴州,這里曾是父親從戰(zhàn)場上下來后長期休養(yǎng)的地方。今年很想能去遵義看看。不知道照片上當(dāng)年和父親合影留念的那些醫(yī)護人員現(xiàn)在還好嗎?現(xiàn)在身邊有很多男生都執(zhí)著于一種“黃果樹”牌子的香煙,依稀記得父親也提到過。
我一直都相信父親是個專一得無可挑剔的人。今生對母親,前世一定是對我。有了妹妹以后,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妹妹沒有像我一樣享受那么多的父愛?;蛟S她投錯了胎,錯過了那個屬于她的“情人”了吧?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是注定的,該有多久,就決不會短一秒或長一瞬。父親和我今世的緣,注定就是那么短而那么美,我的懷念里,于是一直都有清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