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子上做出的微雕飾品今年成為古玩市場最掙錢的玩意兒。業(yè)內人士指出———最近在古玩市場發(fā)現(xiàn),橄欖雕等老北京的玩意兒又開始流行起來。
在潘家園舊貨市場、天橋市場、大鐘寺等古玩市場,橄欖雕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主要的經(jīng)營品種。在潘家園里賣橄欖雕的就不下30個攤位。
據(jù)潘家園的商販介紹,橄欖雕現(xiàn)在身價倍漲,與年初相比,漲幅已超過50%。市面上凡是有出處的橄欖雕,價格一般不會低于500元。
商販告訴記者,500元的貨還只是一般的,在玩家中千元以上的玩橄欖雕才算“起步”。據(jù)悉,千元以上橄欖雕升值空間很大,一般來說,一串出自名家之手的珠子,只要買后留上一年,就可升值50%。
在天橋市場,專門經(jīng)營橄欖雕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做這行較早,所以拿到名家的真跡相對較多。據(jù)他說,每個周末他的流水都近萬元。
北京橄欖雕市場看好
北京如今的橄欖雕市場起步較晚。
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現(xiàn)在北京橄欖雕的售價還不到上海售價的2/3。但鑒于北京高收入人群較多,業(yè)內普遍看好橄欖雕的市場。
相關背景:什么是橄欖雕?橄欖雕是在橄欖子上通過微雕工藝,制作出來的飾品。其雕刻的題材以彌勒、八仙過海等傳統(tǒng)故事為主。長串(類似于項鏈,但是比項鏈要長),單子(單顆雕刻的工藝品)等形式為主。
橄欖雕起源于清代,那時蘇州把刻有各種吉祥人物等圖案的橄欖雕當作貢品,獻給皇上,皇上再把這些貢品賞賜給下面的大臣。隨著帝制的瓦解,橄欖雕開始流入民間。不過由于價格較高,玩它的人僅限于有錢人。在“文革”時期,這些奢侈的玩意兒一度絕跡。隨著人們生活的富余,橄欖雕的工藝再度復興。市場也越來越大。
相關知識
橄欖子要先通風再用。
在圈里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不打仗,橄欖雕只會漲,不會跌。橄欖雕本身作為一種飾品的形式出現(xiàn)。
尤其是名家作品,更具收藏價值。首先他們在選子上就非常嚴格,所有橄欖子都是從廣東、福建收上來的上等好貨,然后在陰涼通風處放置三到五年后才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