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馓子
文/湄虹
有一回,我見到北方人制作馓子的整個過程,驚異于他們與我家中自制的茶馓子多有不同。面是早已和好的,做成細條狀,一盤盤地浸在花生油里待用。炸制的時候,一個人從盆里抽出面條纏之手臂上,一圈圈大約繞十幾圈。另外一個人雙手持特大號的筷子,把纏好的面條挑起來,放進熱油鍋里炸一下,立即翻過來再炸另一面,如此不停地在油鍋里翻轉,讓面條雙面受熱均勻,炸出來的馓子才能達到入口嫩脆,色澤如金。第三個人就是專門負責燒火的,你可別小看這燒火的小丫頭,她需眼觀著油鍋,手管著灶頭的木柴,油溫的控制全靠她了?;鹪撏鷷r則旺,該小時則小,要想炸出來的馓子不老不嫩,全靠這灶頭的火了。馓子撈出來后,需要輕輕地逐層擺放到大籮筐里,以保持馓子的完整,不折斷碰散其扇型,方顯其完美。真正的好馓子,若掉地上就會摔得粉碎,待冷卻后,用食品塑料袋子小心裝起,其脆酥可以保持一個星期之久。
“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香睡無輕夢,壓褊佳人臂纏金?!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寒具》詩?!昂摺奔唇裰扳套印币病T娭兴鶎懙拟套釉撌悄欠N又長又細,需三個人來炸制,才得以做成的金燦燦、香噴噴的馓子。
相比起這種精工細作,又不好盛放、易碎的馓子來,我外婆自制的馓子,就簡單、樸實多了。若用窈窕淑女來形容那種細長且盤成圈的馓子,那么我外婆做的馓子就是行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的村姑了。用精制面粉為主要原料,加水和發(fā)酵粉,佐以花生粉、芝麻、細鹽、白糖、豬油、腌過的桂花之類,(有甜馓子和咸馓子之分)攪拌均勻,把面團揉得光潤不粘手為妥。先用搟面棒搟成薄餅狀,再層層折疊起來,用菜刀切成二、三寸長短的“面條”,撒置于竹匾里,待鍋里的油沸了,才可以下“面條”。其間,需要用撈子在油鍋里不停地翻動,直至馓子的表面起泡,呈金黃色才可以出鍋,濾去馓子表面的余油裝盤。當外婆一聲呼喚,吃馓子了喲!我就迫不及待地跑進到廚房,連盤子一起端出去和小伙伴們分享。因為有個會做馓子的外婆,再加上外婆做的馓子味道好,膨松酥脆,嚼起來滿口流香,這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實屬珍稀之物,讓我在小伙伴面前掙足了面子。
讓我懷念至今的茶馓子,已經成為記憶里的一道風景,因為外婆的過世再也無福食到了。有時候,在大街上看到賣馓子的,難免又會勾起我對外婆的思念之情。原來,時光帶走的不僅僅是那些青蔥一樣的年華和濃郁的親情,還有許多屬于那個年代的美好味道。
特色佳肴香炸魚頭
天津有好幾家翠亨邨食府,這一享譽南北的菜館確實是有著十好幾道名菜的,他們的廣東菜清淡并保持原本味道,可以說是翠亨邨的最大特色。位于友誼路上的翠亨村有一道菜叫香炸魚頭,做得十分巧妙,竟能夠在添加不少輔料、佐料的基礎上,使得白鰱魚頭這樣普通的東西讓人咂出不同尋常的味道。
只有南方廚師才會考慮魚頭、鴨舌這樣聽起來蹊蹺又沒有多少肉可啃的菜,廣東菜中不是還有紅燒魚嘴么!人家講究的是烹調的水平,講究的是絕!白鰱魚的味道雖不能算香氣撲鼻,但是卻可稱為沒有雜味。聽那家菜館的師傅說,這道香炸魚頭是要選擇好清亮新鮮的魚頭,要點是不能像河北省和天津郊區(qū)制作大鍋熬魚頭那樣,讓魚頭帶上二兩魚身子肉,看上去好像實惠些,香炸魚頭是萬萬不能如此的!因為大塊兒的魚肉雖然吃起來解氣,吃一口是一口,但它不僅難以裹牢炸魚時必須要有的面糊和雞蛋糊,而且魚肉炸制出來會是濃濁的肉味兒,這樣就破壞了香炸魚頭所要追求的清香味道了。
制作這道菜前,要用黃酒把魚頭浸泡到火候,面和雞蛋混合的糊需要調制得非常細勻,已便成菜后,魚頭的外觀周正規(guī)整,能讓菜品看起來有檔次。另外,炸魚頭的火力要文而穩(wěn),使得金色的糊一點一點、一層一層地掛牢魚頭。炸制過程中,香炸粉、白胡椒、咖喱粉是一定要適量加的。同時,要在即將炸制成熟后,將紅色的燈籠椒、青色的西芹、金色的生姜、綠色的韭菜切成段,配在盤中。嘗一口這菜,魚頭中筋道的肉絲,魚嘴的骨架沁滿香氣,且是別致的綜合香氣。熱吃香脆,還能將包在魚頭塊中的清香氣極盡釋放出來,也是保持材料原味的一路方法了。稍涼后也有吃排骨時的有骨有肉感,爽口而充滿情趣,真是絕好的下啤酒好菜呢!
塘沽名菜 魚燉蒜薹
文/山???/p>
塘沽近海,所以那里的海鮮品種多,做法多。目前近海的北塘鎮(zhèn)還是可以吃到很多不同做法的海味的。我要給您介紹的這道菜與其說是名菜,不如說是傳統(tǒng)菜。因為它在塘沽之外的地方實在是沒有什么名氣。鲙魚燉蒜薹,怎么樣,各位見多識廣的吃主,不一定聽說過吧!但是老塘沽人,也包括一些漢沽、寧河的人,提起這道菜來是會津津樂道的。其實,老天津衛(wèi)的傳統(tǒng)食譜上,有這道菜!
鲙魚刺多,味道極其鮮美。菜品中,有“南鰣北鲙”的說法,塘沽的人們還愛把美味的魚類排排座次,有“一鲆二鲙三鰨目”這句話,可見鲙魚的不同一般處。天氣炎熱時,品鲙魚正是時候,吃到口中簡直是妙不可言的滑爽。隨著近年來近海的環(huán)境污染,鲙魚的產量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尤見其珍貴。別說是外地到塘沽的客人,即使是久居當地的人,目前也把在一年中能夠吃上一次鲙魚燉蒜薹當成是難得的口福了。
塘沽當地人收拾鲙魚有自己的一套,就是將鲙魚去鱗后,在魚肛門處橫剁一個小口子,用兩根筷子從魚的兩腮插進肚內擰出腮和腸子,洗凈魚身切成十字刀口,用點鹽和料酒適當浸泡后,用開水汆一下,加豬油和各種小配料、調料進行煨燉,待急火將魚燉至半熟時,加入大量根根硬挺的蒜薹段。蒜薹是很容易熟的東西,在充滿鮮魚美味的熱氣薰蒸下,很快,蒜薹就會成為口感肉頭的狀態(tài)了。同時,蒜薹特有的香味也會沁入魚里,這時不僅魚和蒜薹的香味可以互補,味道奇美,而且連被急火收得剩下不多的羹湯也是難得的上品了,這個菜就著玉米面餅子吃,最能體現特色。本人年幼時,時不常的能吃到鲙魚燉蒜薹這個菜。因為我就是塘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