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青磚,渾樸的馬頭墻,古拙的雕梁畫棟,幽深的小巷,蒼老的古井……南京最老的徽派建筑佘村老宅,在南京市江寧區(qū)的上坊街道,其精致、玲瓏的小家碧玉式的建構,甚是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
佘村老宅只有兩間大房子,東面是潘氏祠堂,建于清末民初;西面則是潘氏故居,建于清代,是一處徽派風格的大型古民居。據(jù)當?shù)刎撠熜麄鞴ぷ鞯睦蠌堈f,這處古民居及祠堂是明末清初當?shù)匾晃慌诵盏母簧绦藿ǖ模嫉?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分3個宅院,每宅均為三進穿堂式高墻深院。各宅院建筑格局完整,大廳、客廳、住房、書房、廚房、雜屋、廁所、下水道、古井等建筑以及室內(nèi)外裝飾均保持了原樣。
宅院里的人家并不反感造訪者,從一扇小門走進老宅,一種農(nóng)家的閑暇氣息撲面而來,墻上掛著破舊的竹籃,青石路面上曬著發(fā)黑的蠶豆,條石壘起的墻基,小青磚橫豎砌起的墻體,磚雕飛檐又高又漂亮,一扇扇花格門窗,一切顯得古樸而有序。穿過黑暗的門廳,回眸的瞬間,一座極為漂亮的磚雕門楣映入眼簾,上面雕刻有雙獅戲繡球、人物故事,還有大量卷草紋裝飾雕刻,中間刻有“天賜純嘏”四個大字。我想,這四個字無論在古在今,用來形容這里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也許當時的房主人就偏愛這里的山水,偏愛這里的恬靜。再往里走,就是前廳了,雖然這個大廳已經(jīng)破落,成了干草房,內(nèi)有幾只家雞走動,但木窗扇門、柱梁斗拱依然古色古香,抬頭望見瓦當?shù)嗡?,上面的梅花紋樣表現(xiàn)了一片原本就有的祥和氛圍。
佇立老宅大廳,穿堂風輕輕拂面而過,我閉上眼,深深呼吸,空氣中彌漫著青苔的氣息,眼前晃動起潘氏家族在明末清初的興旺景象。我在想用什么語言來表述對老宅些許感受,但是我似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語句。蔡寧是個激情的詩人,文思如泉,即題吟哦出詩作《老宅》:
青苔噗嚕嚕挪動腳步
打開已爬滿皺紋的門窗
頃刻間,山風穿透一塊塊明磚清瓦
伸出手,撥弄那些濕漉漉的寂靜
一滴滄桑從雕花石板上擦出火星
點亮廳堂一盞黑陶的燈
穿堂風輕輕撫摸窗后一株老桑葚
傷痕累累的檐口撐起微微泛紅的嫩枝
小青果茸茸地穿過早春的綠
主人已經(jīng)遠去,我也只是一個過客
一枚紅得發(fā)紫的桑葚
卻“啪”地一下拍響我的掌心
“就是這個感受”,我說。斯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老屋及周圍景物寫活,尤其是結句出奇的好!并沒有因為一些事物稍有復蘇而沉溺,收得穩(wěn)而不卓,“我也只是一個過客”,是人生的醒悟,是做人的道理;“拍響我的掌心”,是覺悟的喚起,是激情的重生!
在傾心精美的好詩的同時,我也在期盼老宅的后人能早歸故里,抑或能把老宅托付給當?shù)卣?,讓老宅在歷史長河中永遠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