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由于城市限制發(fā)展摩托車及燃油助力車等政策的出臺,電動自行車正逐漸成為人們主要的代步工具,在我國越來越普及。
但是隨著使用的普及,許多使用者反映,電動車的電池重達10公斤以上,住樓上的用戶每天拎這么重的電池上下樓,相當于天天換煤氣搬煤氣罐,別說女士,就是男士也吃不消。許多電動車使用者都曾碰到過這樣的尷尬事:由于工作忙碌忘了及時給電動車充電,最后只能“吭哧吭哧”騎著電動車去趕路。而且,采用傳統(tǒng)鉛酸電池的電動自行車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這種電池的使用壽命短、充電時間長,隨著使用時間的遞增,每次充電后的行駛里程會逐漸縮短,許多人都有半路電池耗盡,不得不推著車回家的經歷。電動車族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愿:商家能否像設置汽車加油站一樣,在沿街商店、街道社區(qū)設置類似于加油站的“電動車充電站”?
項目分析:
從技術上講,設置一個電動車充電站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小房間,在小房間里多設置些交流電源的插座和不同型號的專用充電器,再加上一個負責計算充電費用和收費的人員就可以了,總投資3000元左右。
與加油站不同,電費在充電站的運營成本中所占比例很低,一般而言,充滿一塊標準電池需用電0.45千瓦時左右,成本在0.3元左右,按收費1元計算,電費只占總成本的30%。這種充電站對電源要求也較低,可以直接利用民用電網進行供電。
以每個充電站每天充電30次、每次收費1元計算,除去各種營運成本,每天利潤在20元左右,按一年營業(yè)360天計算,年利潤可達7200元,也就是說,半年內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將充電站設在社區(qū)的車棚里,則成本就更低了。電動車族只需交納少許費用,就可以把電池交給管理員,由管理員負責充電。社區(qū)充電站的出現,使得電池以舊換新變得更方便,舊電池可由充電站集中收集處理,防止污染環(huán)境。
風險提示:
充電站作為電動自行車的附屬行業(yè),它的發(fā)展空間取決于一個城市的規(guī)模以及電動車的擁有量,此外城市交管部門對待電動自行車上路的政策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市對電動自行車已經不再辦理牌照,而且即使上了牌照的車也只能騎到2006年。因此,在考慮上該項目時,一定要詳細考察當地交通政策及法規(guī)。(江西劉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