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以前,國人不知有三星堆。即便在考古界,對“三星堆遺址”和“三星堆文化”也是知者寥寥。它們混同在“廣漢古遺址”中,同中國幾百個古遺址一樣,幾乎沒有吸引到人們的注意力。
1986年7月至9月的發(fā)掘,使三星堆震驚了天下。大量珍貴文物的出土,使它獲得了幾乎與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齊名的高度關(guān)注。國內(nèi)外的游客紛紛涌來,爭相目睹那上千件絕世珍寶。同時,人們也對謎一樣的三星堆文化,留下了無窮的困惑。
根據(jù)出土文物的先后,可以推斷先民對坑中器物的投放是有一定先后順序的。
首先放入玉石器,然后投入金杖等金器,然后是人頭像、人面像、面具以及尊等銅制物品,再倒入混雜有玉石器和小件銅器、陶器的骨渣,最后放人玉璋、玉戈等較大型的玉石器等。象牙可能是混在骨渣里放人坑中的。
大量的骨渣,是先民把獸骨砸碎并用火焚燒后放人坑中。其他坑內(nèi)器物,均被砸被燒。所幸的是,有相當部分器物完整或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了。那根著名的金杖,可謂真金不怕火煉,而一些青銅人像等雖飽經(jīng)創(chuàng)傷,但大致完整或可以復原。
一號坑出土青銅器180余件,其中極為珍貴的是10多件人物造型,包括人頭像、跪坐人像、人面具、人面像等。此外,動物造型如龍柱形器、虎形器等亦屬珍品。青銅禮器中值得一提的是龍虎尊,這種具有中原色彩的商代器物在安徽阜南等地也有發(fā)現(xiàn),是從類型上確定一號坑年代的重要標尺之一。
一號坑還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等共200余件,還有一些海貝。
與一號坑相比,二號坑出土的文物在種類上和數(shù)量上都要豐富得多,總共出土各類文物800件左右。
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共達600余件,僅各類人像、人頭像、面具等就達80余件。其中的大型人像、大型縱目面具、戴冠縱目面具等堪稱絕代精品。又有大、中、小型神樹和神壇、神殿等,其中的大神樹、神壇為舉世罕見。
再有多件青銅太陽輪、個性銅鈴、各種青銅動物造型及一大批銅眼睛之類,都是前所未見的稀世珍寶。
二號坑也出土了一批金器,雖無一號坑金杖那樣的神器,但卻有好幾個驚世駭俗的戴金面罩的銅人頭像以及各種造型的金飾等難得的寶物。
玉石器在二號坑中也出土了上百件。三星堆最為著名的那件刻滿人物、山巒等圖案的玉石邊璋便存身此坑。
此外還有一些雜器包括象牙及牙雕制品等,另有4600余枚海貝,這些海貝來自何方也同樣是一個謎。
如此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地坑寶藏轟然呈世,怎不令人嘆為觀止、唏噓不已呢?這是幻是虛?是真是假?人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許多人將它喻為阿拉伯傳說中的神話故事——阿里巴巴山洞中的寶藏!
與寶藏發(fā)現(xiàn)同樣多的疑問是:
誰埋下了這些寶物?為什么要把它們砸碎火燒?它們是做什么用的?先民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昂貴慘烈的祭祀?它們還可能是墓葬、陪葬、火葬、某種宗教棄毀、戰(zhàn)亂的結(jié)局、被掩埋的不祥寶物和器物嗎?
它們會不會是先人的偉大窯藏?
關(guān)心三星堆的人們議論紛紛。許多考古學家、古文化專家和學者們引經(jīng)據(jù)典、推理分析、發(fā)揮想像,去尋找答案。
對三星堆文化的研究,讓人們追溯到古蜀國。它的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至800年,綿延約2000年,其晚期接中原地區(qū)的殷商時期。
三星堆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區(qū),氣候溫濕,植被繁茂,江河如網(wǎng),土地豐饒,特別適合人類生息繁衍立國。有關(guān)古蜀國的文字記載甚少,史籍中僅僅提到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氏等幾代蜀王的簡單事跡。由于離中原文化較遠,而且山河封塞,古蜀國文化走了一條獨特的發(fā)展道路。
金 杖
金杖是三星堆文物中最令人贊嘆的器物。它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
金杖系用純金皮包卷而成。其上端有46厘米長的平雕紋飾圖案,內(nèi)容有人物、魚鳥和箭等。圖案分3組:最下一組為前后兩對稱的人頭,人頭上戴冠,耳飾有三角形耳墜。前后人頭上下各有兩周線紋,人頭間用雙鉤形紋飾相隔。上端的兩組圖案相同,下方為兩背相對的鳥,上方為兩背相對的魚,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上壓有一支箭,似表現(xiàn)鳥馱負著被箭射中的魚飛翔而來。該金杖可能是蜀王魚鳧氏的權(quán)杖。
像三星堆金杖這樣的文物在中國其他遺址發(fā)掘中從未有過。
三星堆還出土了金虎、金箔魚、金面罩等珍貴金器,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很有特色。
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高3.96米,是中國歷來出土的最高大的青銅禮器。
青銅神樹由樹座和樹干兩部分組成。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huán)形,上飾云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云氣紋。樹干接鑄于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樹干上有3層樹枝,每層為3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在樹丫和果托下分別鑄有火輪。在樹的一側(cè),有一條龍援樹而下,龍身呈辮索狀馬面頭,劍狀羽翅。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yīng)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
青銅人頭像
制作年代在商朝中期。各種頭像,高低不一。最高的45.6厘米,最低的10多厘米。它的造型完全異于中原地區(qū)。頭像多為平頭或冠。頭頂為子母口形。杏狀眼、蒜頭鼻、高鼻梁、闊口,雙唇緊閉,下頜寬圓,頸粗、豎方耳。
大多頭像造型類似,其顯著特點是巨大的超出現(xiàn)實比例的杏眼,成為三星堆人的風格。
除各種頭像外,出土的還有人面鳥身像、青銅跪坐人像、青銅獸面相、青銅虎形器等。它們顯示出一個與中原文化風格迥異的古蜀國文化和青銅鑄造工藝。
玉 器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細膩、精致、美觀。玉璋、玉戈、玉鑿、玉圭、玉斧、玉刀、玉璋、玉璧、玉棕、玉管、玉環(huán)、玉珠、玉璞等,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尤其是在玉石上的鉆孔、切割、雕刻等工藝,都有很高的水平。
三星堆已成為考古、古文物、古代文明中一顆燦爛的新星。訪問者、研究者、游客絡(luò)繹于途。從三星堆文化中,人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又有了新的認知和感悟。
(責 編 宋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