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亞得里亞海上空云層的間隙,疏懶地透射出微弱的晨光。意大利濱海城市里米尼以西22公里,平地突兀而起,幾乎是垂直上下,一片700米高的石灰?guī)r懸崖絕壁,迎著東方大海的朝陽,染上了玫瑰色的霞光。懸崖絕壁的天際線上,綿延著城垛城墻,三座小山峰各有一座石堡塔樓,這僅有61平方公里、2.5萬人口的石灰?guī)r小山,便是世界最小,又最古老的袖珍共和國圣馬力諾。圣馬力諾是世界五小國之一,因沒有出海口,是意大利境內(nèi)的國中之國。又因其小和國徽上三座山峰的三座古堡上有三根白羽毛,因而又被稱為口袋小國、三羽之國。別看它小,圣馬力諾獨立、自由、中立的信念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美國總統(tǒng)林肯曾代表美國人民為圣馬力諾向上帝祈求保佑,林肯說:你雖小,卻是有史以來最受人尊敬的國家。
紫紅色的豪華巴士,清晨從里米尼火車站出發(fā),穿越綠色園林和紅瓦農(nóng)舍,左右盤旋上山,僅45分鐘車程,便來到738米的蒂塔諾峰下的圣馬力諾古城門外。
進入1361年建的石城門,就能看到一位手持石槌的慈祥老人馬力諾的雕像,舉目望去,石屋、石墻、石城、石堡、石欄、石像;石造的政府大樓、銀行、教堂、郵局、博物館等一應(yīng)俱全,不愧是石匠與石巖的國度。
圣馬力諾的行政中心是位于自由廣場的政府大樓,1894年落成的大樓前,有白色的自由女神雕像,三層大樓頂上再建有帶城堞的鐘樓,大鐘之上是三圣人像。樓側(cè)一角的馬力諾青銅像和許愿燈下,刻有“拯救你的共和國,馬力諾,自由的奠基人”的銘文。
綠衣、紅褲、黑帽、白羽毛,彩裝的城堡衛(wèi)隊正午換班后,便可購票進入政府大樓。入門處掛有許多徽章盾牌和中世紀守城的弓弩,二樓議政大廳的一面墻壁是幅巨大的壁畫,畫著天使飛翔、金色光環(huán)中的圣馬力諾和他蔭護的子民一起在天國中。
圣馬力諾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公元3世紀馬力諾于里米尼的港口當石匠,因躲避專制統(tǒng)治者的迫害,逃到蒂塔諾山的石洞居住,采石為生。他虔誠傳教,為貧苦病疾者禁食祈福,收留各地受迫害者,逐漸形成石匠公社,大眾奉為圣人。后改信天主教的羅馬貴族將蒂塔諾山贈給馬力諾,馬力諾逝世后,石匠公社逐漸形成城市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并建筑城堡城墻,以保護自己的獨立自由生活。
為紀念創(chuàng)始人,國名及首都都命名為圣馬力諾,每200人選出一名議員,議員選出兩名執(zhí)政官執(zhí)行法律管理國家?,F(xiàn)存最早的法律是1295年手寫的法規(guī),最早有文獻紀錄姓名的是1244年的執(zhí)政官。1463年圣馬力諾結(jié)束了最后一場戰(zhàn)爭。以后的拿破侖和希特勒都要將里米尼贈送給圣馬力諾作出???,圣馬力諾均加以拒絕,堅守自己原有的領(lǐng)土至今,也沒有在19世紀的意大利統(tǒng)一潮中并入意大利。
蒂塔諾山上,完全中世紀城堡外貌的首都圣馬力諾市,每年接待300多萬各國游客,約是國民總數(shù)的150倍。市內(nèi)幾乎都是與旅游相關(guān)的商店和旅館,政府出版及派發(fā)包括中文在內(nèi)的各種文字的旅游指南,市內(nèi)也有一家廣東餐館。
國家博物館、郵票博物館、美術(shù)館、珍奇博物館、蠟像館、中世紀酷刑博物館、武器博物館等分布在各區(qū)狹窄的石塊山坡道路上。方形教堂保存著馬力諾的遺骨。但人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其國家象征的三座古堡塔樓和完整的中世紀城墻。
世界最小國之一的圣馬力諾,與世界最大國之一的中國,多次共同發(fā)行以蒂塔諾山古堡城墻和萬里長城為圖的兩國紀念郵票。發(fā)行郵票、錢幣是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圣馬力諾郵票是世界集郵者之愛,連郵票一同印刷的一體明信片,原來對馬力諾郵政的發(fā)明。
高貴艷紅的“仙客來”是圣馬力諾的國花,作為經(jīng)濟命脈的旅游業(yè)也帶動了陶瓷、釀酒等工業(yè),國內(nèi)有歐洲最大的鋁制品廠,也有葡萄、橄欖、小麥、玉米等農(nóng)業(yè)。國民無需繳稅,免費教育、醫(yī)療,國民年平均收入1.7萬美元。沒有軍隊,僅有城堡衛(wèi)隊和從意大利聘來的幾十名憲警。一間能容6人的山洞監(jiān)獄,因沒有罪犯,已多年沒有使用。
持自由、民主、獨立、中立的信念而不武裝設(shè)防,小而美,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施行民主共和制千多年而不亡,不能不說圣馬力諾是人類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