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女性越來越優(yōu)秀,昔日的第二性正咄咄逼人地全方位挑戰(zhàn)男性的霸權地位,比如她們的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能力,經濟收人,職場表現……曾經作威作福的廣大男生,正日益感受到女性全方位進攻的陣陣寒意。
從1993年開始,美國方言學會每年選出的“年度之字”,幾乎都和計算機有關,但當新千年之際,該協會選出的“千年之字”(WordOf MillenniUm),卻是:她(She)!
21世紀可能成為“她世紀”。
女性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女性解放運動的成果,有教育的普及,有知識經濟社會重智力輕體力、重人性溝通棄簡單機械的品質要求……這些都讓女性如魚得水。
面對這種大趨勢,社會如何因勢利導?兩性如何建立和諧的關系?人類如何心平氣和地安身立命?
1998年,王玉榮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尚未畢業(yè),她就在行業(y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多篇富有前瞻性的文章,這使她成為數家獵頭公司的目標,向她主動發(fā)出邀請的公司,包括當時對畢業(yè)生最有吸引力的“國際五大”。
盡管如此,在畢業(yè)的時候,王玉榮還是拒絕了所有工作機會,直接用很少的注冊資金創(chuàng)辦了咨詢機構“AMT企業(yè)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今天,經歷了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合并重組等種種風浪,作為COO和高級合伙人,她和當年的男友、今天的丈夫一起掌控著這個已經有100名員工的咨詢公司,業(yè)務橫跨咨詢、培訓、出版等多個領域。她出色的演講和文章也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經理人。與此同時,她還師從某位院士,攻讀博士學位。
女性創(chuàng)業(yè)時代來臨?
在1990年代,王玉榮剛剛踏足這個行業(yè)的時候,女性從業(yè)者還寥寥無幾,管理和IT似乎都是屬于男性的疆界。然而,現在她接觸的同行與客戶中,女性經理人、咨詢顧問比比皆是。她的公司中,女性主管已經占到管理層的40%。“我們的工作既需要宏觀視角,又需要細節(jié)上的把握;要有創(chuàng)新變革,但優(yōu)秀的溝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很難說男性和女性誰更有優(yōu)勢,我的公司沒有性別的禁區(qū)?!蓖跤駱s說,“我們招聘員工,只看表現,只求他們是TOP5(即團隊中前5%),從不問性別。而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都認為這是至理名言。”
中國企業(yè)家調查系統表明,像王玉榮這樣的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在中國大陸的女企業(yè)家中已經達到21%,和男性創(chuàng)業(yè)者在男性企業(yè)家中的比例旗鼓相當。截至2003年底,中國大陸的女性企業(yè)主已經超過2000萬人。最新的《中國女企業(yè)家發(fā)展報告》表明,女性管理者似乎比男性更具備成功的潛質。女企業(yè)家經營的企業(yè)中,盈利比例比男企業(yè)家多7.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yè)則少12.1個百分點,而她們的收入水平和外語水平也較男企業(yè)家略高。
世界范圍內女性管理者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美國勞工部婦女局最新統計顯示,美國51%的公司為女性所擁有。美國婦女經營的企業(yè)收益率是全美所有企業(yè)平均收益率的3倍。據此,美國婦女商業(yè)研究中心做出預測,一個世界范圍內的女性創(chuàng)業(yè)時代正在來臨。
據歐洲女企業(yè)家論壇的估計,歐洲近20年來新增的就業(yè)機會中,有機關1/4是女企業(yè)家經營的小型企業(yè)提供的。在美國,女性領導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1200萬個就業(yè)崗位,而500強企業(yè)才提供了1170萬個就業(yè)崗位。
“我覺得女性在職業(yè)領域是越來越有出息了。”上海某跨國IT企業(yè)高級戰(zhàn)略融資經理趙女士說?!霸谖业娜ψ?,女同學和女朋友里面,大區(qū)市場經理、財務總監(jiān)、企劃總監(jiān)一大堆。”她認為,在現在的職業(yè)領域,“只要你努力,并且有成為領導者的意愿”,女性有大把機會,既不存在能力的“天然”障礙,也沒有人為障礙——當然,她指的是她從業(yè)的IT界或跨國公司。
在十多年前開始工作的時候,她在某國企工作。她認為,在那個年代,那樣的環(huán)境里,女性的上升機會遠不如現在。而1990年代后期,知識經濟的興起,提供了更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給兩性的職業(yè)上升機會未見得完全公平,但是,就拿我們公司來說,總裁是女的,上海區(qū)總經理也是女的,女性高管的比例雖沒有過半,但位置顯赫?!?/p>
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公司管理層,并且在事業(yè)上與男性并駕齊驅。雖然仍然屬于少數派,但最近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網(WWW.ChinaHRD.net)的薪酬調查表明,在“市場/廣告/公關”行業(yè)的女性經理人,月薪甚至就要比男性經理人高41%。
在中國臺灣,《商業(yè)周刊》針對臺灣人所做的《臺灣女性地位認知調查》發(fā)現,82%的人認為女性在職場上表現比男性好。還有超過七成(70.8%)的人認為,未來二十年女性有可能會當選最高領導人!
從發(fā)達國家開始,逐漸波及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女性逐漸占據財富與權力的山頭,成為“換千年”前后承前啟后的新浪潮。
從1993年開始,美國方言學會每年選出的“年度之字”,幾乎都和計算機有關,但當新千年之際,該協會選出的“千年之字:’(Wond of Millennium),卻是:她(She)! 隨著女性主義運動的深入,為了在公共出版物上體現“政治上正確”,在提及不確定的人時,用“他或她”成為英文世界有教養(yǎng)的人們的共識。可以想象,從1960、1970年代“第二波”婦運到現在,英文的話語世界里增加了多少“She”!
女性地位逐漸受到重視,除了表現在“千年之字”上外,也表現在國際機構大力提升女性地位的行動上。其中聯合國發(fā)展委員會(UNDP) 自1995年編制公布的“性別權力指數 ”(Gender EmpowermentMeasure,GEM),就是衡量女性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指標,表達了國際社會把性別納入發(fā)展主流的立場。
根據聯合國發(fā)展委員會所公布的《2004年人類發(fā)展報告》,在“性別權力測度”排名最高的前五名,清一色都是北歐國家,依序是挪威、瑞典、丹麥、芬蘭、荷蘭。不久前女外長林德被刺身亡的瑞典,早在一九九五年女性閣員人數就超越男性閣員,目前女閣員占55%,女性議員的比率,也接近46%。而林德在遇刺前,更被認為是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在芬蘭,現任女總統支持率由當選時的50%,一路攀升到95%。全球目前有12個國家由女總統執(zhí)政。
相對于北歐女性攀上政治權力制高點,更多國家的女性,則在財富累積上不讓須眉。如果從經理級的女性比重來看,美國具決策權的女性,比重高達46%,遠高于西歐與北歐國家。
根據《福布斯》雜志的報導顯示,2003年美國前四百大富豪中,女性富豪以28億美元的平均身價,首次超越男性(24億美元)。此外,美國35000個家族企業(yè)中,有四分之一考慮由女兒接班,十年前這個比率不到十分之一。
一般美國家庭中,女性逐漸成為掙錢的主力,三分之一的美國雙薪家庭妻子賺得比丈夫多。
連女性地位低下、GEM排名68位的韓國,近年女力也開始抬頭。四十二歲的韓國IT女企業(yè)家協會會長金惠貞,小時家里窮,考上三次大學都因無力負擔學費而放棄就讀。結婚時,金惠貞請求先生將購買婚戒的預算省下作為創(chuàng)業(yè)資金。十七年后,她成為漢城一家有兩百四十名學生的幼兒園老板,同時身兼從事郵務ATM(自動柜員機)機器制造的IT公司老板。金惠貞不僅創(chuàng)業(yè)、掙錢的企圖心旺盛,念書的熱情更不曾稍減,她現在不但已念完EMBA,更準備考博士班。
金惠貞并非孤例。韓國IBM在2002年史無前例地提拔市場副總裁樸凈華為韓國公司的董事,相比之下,在1995年時,韓國IBM擔任主管職的女性為零。IBM公司自1995年開始推動多元化方案,性別多元化是其中重點,如今全球有三個分公司的總經理由女性擔任。
甚至在第三世界國家,女性也經過微型創(chuàng)業(yè),嘗試掙脫貧窮。聯合國在孟加拉、墨西哥等地設立“鄉(xiāng)村銀行”,貸款給婦女的創(chuàng)業(yè)基金成功率遠高于男性,且償款率幾為百分之百,而男性的信用表現則遠不如女性。聯合國仿此模式在天津推行的貸款,甚至排除男性的參與。
教育普及:女性雌起原動力
如何解釋女性在職業(yè)領域越來越優(yōu)秀的表現?教育應該是最根本的原因。教育是社會流動的最有力的推手。在貧窮年代,教育資源多會集中在家中的男孩,女孩成為供養(yǎng)男性讀書的犧牲者。但在社會普遍富裕后,男女教育機會均等,女生潛藏的才智,才有機會被挖掘。
自二戰(zhàn)之后,全世界受教育的女性人數一直在持續(xù)增長。目前從全球角度而言,女生的成績,尤其是中小學中女生的成績要普遍優(yōu)于男生。在美國大學注冊及獲得學士學位的女生人數甚至已經超過男生。根據美國教育部的統計數字,1999年到2000年,全美男女生獲得學士學位的比例平均為100∶133,到2009-2010學年,預計該比例將上升為100∶142。在美國與加拿大,法律、醫(yī)學等一些傳統的高收入專業(yè)里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只有在美國商學院中,女性平均只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男人的教育帝國在坍塌?去年五月,美國《商業(yè)周刊》刊出《新兩性鴻溝》(New Gender Gap)封面故事,封面上一位自信滿滿的小女孩兩眼炯然,微笑直視眼前稚氣的小男孩。封面故事的副標題下了驚人之語:“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男孩變成弱勢”。報道指出,美國女孩在學業(yè)表現上一路領先男孩,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女性為男性的1.38倍,到2009年將增長到1.51倍。甚至,在數學等傳統男孩遙遙領先的學科,男孩領先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中。那篇文章斷言:“在美國各地,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p>
芬蘭歷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艾諾·薩莉南指出,大部分十五歲以下的歐洲女性,教育程度比男生高在芬蘭,女性拿大學學歷者超過二分之一,惟獨拿到科技及MBA的比重仍遠低于男性,但這兩個領域卻是薪資較高的領域,這也造成了男女在財富上的不平等。“我們想從教育下手,多培養(yǎng)女性在這兩個領域的興趣,才能真正拉近兩性的地位”,艾諾·薩莉南對《天下》雜志說。
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女性在科技及MBA這兩個新經濟時代掙錢動力引擎的學科,表現已逼進男性。2000年美國十二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女孩子的得分只較男孩略遜1.33%,而就讀MBA的女性,女生也逼進男性,二十年前女性就讀MBA比率為22%,如今已高達40%。
上海某高校教師胡女士和弟弟出生在1970年代中后期,自感在文革中失去大好年華的父母寧愿節(jié)衣縮食,也要公平地提供姐弟二人的受教育機會。胡女士像她的很多同學一樣,學業(yè)表現一直優(yōu)秀,從小學到碩士研究生都是班長,父母也全力支持她攻讀學位,而她的弟弟只讀完大學。胡女士的朋友,家里只有兩姐妹的張女士的父母認為供出兩個女大學生,比生一打兒子都光榮。
從19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改革帶來的普遍的收入提高,對中國女性教育狀況有著積極影響。至少在城鎮(zhèn)戶口或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中,獨生子女一代的女性可以完全占有家庭的教育投資和家長的關注,而非獨生子女家庭也會因為兒女較少,而有更多資源投入到女兒身上。
不同于發(fā)達國家的是,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教育機構等級越高,就學女性人數越少的現象。在中國,雖然男生仍然是高等教育的既得利益階級,但跟隨高校擴招而來的,是女性入學人數在短期內的明顯增長趨勢。根據《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發(fā)布的研究結果,從1998年到2002年,我國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數量增長了兩倍,占學生總數的比例也從38.31%增加到43.95%。女博士的比例增長最快,4年間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丁鋼甚至認為,學業(yè)和綜合表現大大落后于女生的男生,已經成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弱勢群體。在鳳凰衛(wèi)視“世紀大講堂”的講演中,他對女性在研究生階段越來越優(yōu)秀的表現,流露出一些身為男性的危機感。
女性在教育階段的優(yōu)秀表現,必然延伸到職業(yè)領域,即便在這里仍然有著對女性不公正的游戲規(guī)則——況且,新的經濟形態(tài),為女性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更多舞臺。
產業(yè)轉型:新女性的新經濟
經濟轉型也是一個關鍵。
二次大戰(zhàn)以來,制造業(yè)萎縮達14%,根據紐約聯合(Alliance)資產管理公司針對全球二十大經濟體所做的調查,光是在1995年到2002年間二十大經濟體共流失2200萬個工作,相當于制造業(yè)總就業(yè)人口的11%,而制造業(yè)部門是傳統男性主宰的產業(yè)。
相對的,服務業(yè)部門的工作機會卻在持續(xù)成長中。服務業(yè)在文化上不排斥女性加入,而女性通常在這個行業(yè)更有特長。
知識經濟時代,更為女力的崛起正式拉開序幕。在中國,1990年代后期開始蓬勃發(fā)展的IT業(yè)和咨詢行業(yè),對于受過相應高等教育的女性來說,是性別壁壘比較薄弱的行業(yè)。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預言:知識性的工作已經跨越了性別的界線。世界工作性質由重體力向重智力轉變,前者男性無疑占有先天優(yōu)勢,而后者則不分男女都可一爭高下。五十年前,當杜拉克接收的第一個女學生畢業(yè)時,他頗費了一番功夫,才幫她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現在,他卻很有把握地提出:女性將越來越在每一個管理的階層與男性一爭長短。彼得·杜拉克認為,凡是跟“自我”有關的領域,女性會特別杰出,例如人力資源等服務領域,但金融及工程領域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根據美國《財富》雜志最新出版的美國及全球商界《五十大最有權力的女人》專題報道,人榜的女性除了部分是接手家族企業(yè)外,如惠普前CEO的菲奧莉娜、e-Bay的惠特曼、惠普亞洲區(qū)的連蕭思及聯想財務總監(jiān)馬雪征,高科技女性專業(yè)經理人占多數。
至于媒體業(yè),則更是女性如魚得水的領域,充分體現彼得·杜拉克的說法。大陸最具公信力和權威性的財經雜志《財經》的主編胡舒立女士,我國臺灣的主流雜志《天下》和商業(yè)雜志《遠見》,不單單發(fā)行人王力行是女性,采編人員也大部分是女性。更不要提國內最成功的《時尚》雜志群,大多數雜志的主編和采編人員都是女性。
在金融風暴之后,韓國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IT領域的越來越多。根據韓國網站womenbiz的報導,在金融風暴期間倒閉的由女性企業(yè)家掌控的企業(yè)數為零,韓國政府決定增加給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的融資比率,打破韓國女性結婚后就該辭職以持家的文化傳統。
公共政策:提升女力促進發(fā)展
最早政策介入,提升女性政經地位的當屬北歐。瑞典在1970年代開始在公共部門的委員會采取“性別保障名額制”,提高女性的能見度,1980年代即出現女性國會議員達三成的效果,并造成鄰近國家仿效。
“很多研究都證明,芬蘭之所以能夠享有高水平的生活品質,跟女性政經地位提高有明顯關聯?!狈姨m社會事務暨健康部長莫卡蘭表示。2004年6月,芬蘭政府更開始介入私部門,要求國有企業(yè)董事會要有四成女性董事?!拔覀冎皇侨嵝詣裾f,而且范圍僅在國營企業(yè);隔壁的瑞典甚至要求私營企業(yè)比照辦理?!蹦ㄌm說。
芬蘭政策介入提升女性經濟地位,是為了為高齡化社會做準備。在少子化趨勢下,芬蘭正面臨太少人付稅養(yǎng)太多老年人的困境,“鼓勵越多女性出去工作,才能有足夠的稅收。”莫卡蘭說。
日本面臨高齡化、少子社會,同樣將解決方向指向提高女力(其2004年GEM排名全球38)?!都~約時報》2004年6月的一篇專文《被忽視的資源:女性工作者》指出,日本經濟長達十三年未復蘇,跟女性勞動力未被適度釋放有關。日本勞動省估計,少了婦女參與,經濟增長率每年少了0.6個百分點。而雇用女性超過一半的企業(yè),平均利潤為所有企業(yè)平均的兩倍。因而在2004年指派了一個研究小組進行研究,結論是建議公、私部門到2020年時,應有30%的女性擔任主管職。韓國同樣也面臨少子化的困境,同樣要靠女性就業(yè),作為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因此,為了提升兩性平權,韓國政府2001年甚至在內閣新設女性部。
女性權利高歌猛進的表象下,有一個更堅實的現實:根據聯合國《2004年人類發(fā)展報告》,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達到男女平權。即便全世界GEM最高的國家挪威,女性在社會上的平均經濟力與政治力仍只達到男性的90%。女性在向世界表明“我可以”時,她們尚未達到目標。男性回應:“強”的迷思
如果仍然堅持男強女弱的迷思,把男人只有更強作為對女人變強的惟一應對之道,人類將被自己逼上絕路。
1989年12月6日,下午5點多鐘,一個名叫Marc Lepine 的25歲男子拿著一把A.223口徑的半自動步槍走進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了程學院的大樓。在一陣狂射中十四名女性被殺死。兇手認為,正是由于越來越能干的女生搶走了他的機會,他才未被學校的工程學院接受。在自殺前,他留下了一封遺書,猛烈抨擊女性主義者,并列舉了他所特別鄙視的十九位杰出婦女。
這是一個相當極端的例子,卻是眾多男性心底實際存在的情結。作為既得利益者,面對女性更有財勢,男性有揮之不去的閹割恐懼。因為文化已經把“成功”、“主導”,描繪為男性的社會性征,失去這些特征,他們將無法肯定自我。
臺灣《商業(yè)周刊》進行的“臺灣女性地位認知調查”中,86.2%民眾認為,女性能力比男性優(yōu)秀的情形會越來越普遍,在交叉分析后也發(fā)現,平均每3個男人就有1人感受到女人對他們的威脅,但女人毫不手軟地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女性能力比男性強只會越來越多,顯示臺灣女性對自己的能力深具信心。
在臺灣,面對女性能力越來越強的現實,不少男性的挫敗感暗潮洶涌,施暴和受暴事件都對等增加,自殺事件也層出不窮,使得當局不得不在去年設置“男性關懷專線”,接聽來自各方男性的心聲,在臺灣女性單向反撲父權體制獲得碩果之余,還沒能回頭關注其反挫男性所帶來的“后坐力”有多大。女性獨善其身的強者愈強,會否讓兩性都受益是接下來值得觀察的。
如果仍然堅持男強女弱的迷思,把男人只有更強作為對女人變強的惟一應對之道,人類將被自己逼上絕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丁鋼教授提倡的“男子氣教育”,與其說是“男生弱勢”的解決之道,不如說是病根本身。
新加坡IBM總經理洪月霞和先生育有四名女兒,如今原本從事房地產工作的老公,甘心在家庭擔任全職的家庭主夫。“多數男性習慣女人掌權后,性別就不再是一個問題?!狈姨m科學院副院長阿內妮·玻利說。
根據前述“臺灣女性地位認知調查”,61.9%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接受男人在家當“家庭主夫”,太太則在外面賺錢養(yǎng)家,其中以30至39歲的接受度最高(67.9%),大學以上教育程度者則超過七成(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