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十月的一天,郭沫若同志在游覽普陀山“潮音洞”時,偶然拾得一冊筆記本,打開一看,見扉頁上竟寫著一副對聯(lián):
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為:“春在哪里”。
再翻開一頁,卻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首絕命詩,并且還署著當天的日子。郭老看后很是著急,馬上叫人尋找失主。結(jié)果,找到的失主竟是一位神色憂郁、行動失常的年輕姑娘。經(jīng)過進一步了解,得知這位姑娘名叫李真真,由于考大學(xué)曾三次落榜,目前的愛情又遭到挫折,于是感覺到前途渺茫、生活無望,決心在今日“魂歸普陀山”。
郭老耐心地開導(dǎo)了李真真一段時間后,十分關(guān)切地問道:“你寫得這副對聯(lián)足以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只不過橫批和下聯(lián)太消沉了點兒,這不太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那姑娘誠懇地點了點頭,于是郭老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為:“春在心中”。
那姑娘看后感佩不已,就把自己的心事和委屈向郭老傾吐了出來。郭老聽后感慨萬千,接著奮筆疾書一聯(lián):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下面寫著“蒲松齡落第自勉聯(lián)”。
李真真仔細閱讀后,感到這副對聯(lián)難道不是“事事難成事事成”的最好詮釋嗎?姑娘于是請求題名,郭老提筆寫上了“郭沫若,六二年秋”幾個字。
李真真見此,驚喜萬分,感動不已,立即表示要永記郭老教誨,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自信、樂觀、奮勇前進。隨后,李真真還大膽地作詩一首致謝郭老,詩曰:
梵音洞前幾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筆竟藏回春力,感謝恩師救迷航。
后來,郭沫若這段“妙筆回春”的消息不徑而走,一時間在全國廣為流傳并成為美談。(當然,這兩年知道的人是越來越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