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森林很大,而且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各種帶葉的樹木。通常,每年這時天氣都很寒冷,甚至?xí)既幌卵?,可是,今?1月卻相當(dāng)暖和。如果不是整個森林都滿布落葉,你還會以為這是夏天。落葉有的黃得像番紅花,有的紅得像葡萄酒,有的呈現(xiàn)金黃色,有的則是斑駁的雜色。這些樹葉曾經(jīng)受到風(fēng)吹雨打,有些在白天脫落,有些在夜間掉下,如今已在森林地面形成了一張很厚的地毯。它們雖然漿液已干,但還散發(fā)出一種可人的芬芳。陽光透過樹枝照射著落葉。經(jīng)歷過秋季暴風(fēng)雨而居然還留存下來的蠕蟲蠅蚋在葉上爬行。落葉下面的空隙,為蟋蟀,田鼠以及其他許多在地下尋求庇護的動物提供了藏身之所。
在一顆已失去所有其他葉子的樹上,頂端的一根小樹枝還掛著兩片葉子:歐里和楚琺。歐里和楚琺自己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竟然能逃過歷次風(fēng)雨和寒夜。其實有誰知道為什么一片葉子會落下而另一片留存?不過歐里和楚琺相信,答案在于他們彼此深深相愛。歐里的身形稍微比楚琺大,也年長幾天,可是楚琺較為美麗,較為細致。在風(fēng)吹雨打或冰雹初降時,一片葉子幫不了另一片葉子什么大忙。不過,歐里總是一有機會就鼓勵楚琺。每逢遇到暴風(fēng)雨時,歐里就懇切地對楚琺叮囑:“堅持下去,楚琺!全力堅持下去!”
在寒冷的暴風(fēng)雨之夜,楚琺有時會埋怨說:“我的大限已到,歐里,你堅持下去吧!”
“為什么?”歐里問,“沒有你,我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掉下去的話,我也會跟著你掉。”
“不,歐里,不要這樣做!一片葉子只要能維持不墜,就不可放手。”
“那就要看你是否跟我在一起了,”歐里回答,“白天,我對著你看和欣賞你的美。夜晚,我聞到你的芳香。要我做樹上的孤獨葉子嗎?不,絕不行!”
“歐里,你的話雖然很甜,可不是事實,”楚琺說,“你明知我已不像從前那樣美麗了。看,我有多少皺紋,我已變得多么干癟!我只留下一樣?xùn)|西——我對你的愛。”
“那還不夠嗎?在我們所有的力量當(dāng)中,愛是至高至美的,”歐里說,“只要我們相親相愛,我們就會留在這里,沒有什么風(fēng)雨雷暴能夠摧毀我們。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楚琺,我愛你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愛得這樣深?!?/p>
“為什么,歐里?為什么?我已經(jīng)全身都變黃了啊。”
“誰說綠色美而黃色不美?所有顏色都是同樣漂亮的?!?/p>
就在歐里說這些話的時候,楚琺這幾個月來一直擔(dān)心的事發(fā)生了——一陣風(fēng)吹過來,把歐里從樹枝上扯去。楚琺開始震顫擺動,好像也快要被風(fēng)吹走似的,可是,她仍緊緊地抓著不放。她看見歐里墜下時在空中擺蕩,于是用葉子的語言喊他:“歐里!回來!歐里!歐里!”
但是她的話還沒有說完,歐里便消失不見了,他已和地面上的其他葉子混在一起,留下楚琺孤零零地掛在樹上。
只要白天仍然持續(xù),楚琺還可以設(shè)法忍受她的悲傷。但一到蒼穹漸黑,天氣變冷,而細雨亦開始降下時,她就陷于萬念俱滅。不知怎的,她覺得樹葉的一切不幸都該歸咎于樹的本身,歸咎于那擁有無數(shù)強勁分枝的樹干。樹葉會落下,但樹干卻巍然屹立,牢固地扎根于泥土中,任何風(fēng)雨冰雹都不能把它推倒。一片葉子的遭遇,對一棵很可能永遠活下去的樹來說,算得了什么,在楚琺看來,樹干就是一種神明。它用葉子遮蓋著自己幾個月,然后把葉子撇掉。它用自己的漿液滋養(yǎng)葉子,高興滋養(yǎng)多久就多久,然后就讓它們干渴而死,楚琺哀求大樹把歐里還給她,求它再度回復(fù)夏日情景,可是大樹不理會她的懇求。
楚琺沒想到一個夜晚會像今夕這樣漫長,這樣黑暗,這樣寒冷。她向歐里說話,希望得到回答,可是歐里無聲無息,也沒有露出存在的跡象。
楚琺對樹說:“既然你已把歐里從我身邊奪走,那就把我也拿走吧。”
可是即使這個懇求,樹也不加理會。
過了一陣,楚琺打了個瞌睡。這不是酣眠,而是奇怪的慵倦。醒來后,楚琺驚訝地發(fā)覺自己已不再掛在樹上。原來在她睡著時,狂風(fēng)已把她吹了下來。這和日出時她在樹上醒來的感覺大不相同,她的一切恐懼與煩惱均已消除。而且,這次睡醒還帶來了一種她從未有過的體會。她現(xiàn)在知道,她已不再只是一片任由風(fēng)吹雨打的葉子,而是宇宙的一部分。楚琺透過某種神秘力量,明白了她的分子、原子、質(zhì)子和電子所造成的奇跡;明白了她代表的巨大力量和她身為其中一部分的天意安排。
歐里躺在她的身旁,彼此以前所不知的愛互相致意。這不是由機緣巧合或一時沖動所決定的愛,而是與宇宙同樣偉大和永恒的愛。他們在4月與11月之間日夜害怕會發(fā)生的,結(jié)果不是死亡,而是拯救。輕風(fēng)吹來,把歐里和楚琺吹上空中,他們在翱翔時的那種幸福快樂,只有獲得解放而與宇宙混為一體的生物才能體會得到。
兩片樹葉的故事: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艾·巴·辛格的這篇作品寓意深刻,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謝小華薦自《語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