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畏罪自殺,母親年邁無依,為了尋找生活來源,她將兒子投保的保險公司告上法庭,她能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嗎?畏罪自殺是否可以獲賠保險金?她的請求會得到法院的支持嗎?
母親為浪蕩子買保險
62歲的劉永梅是湖南省益陽市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丈夫吳迪安早逝,她一個人將4個子女拉扯成人。大兒子、大女兒和小女兒都能自食其力地養(yǎng)活自己,可是三子吳浩讓她眉頭不展。吳浩已經(jīng)33歲,雖然身強力壯,卻性格孤僻怪異,整日昏昏噩噩。不但沒有正經(jīng)的營生,對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是非常冷漠,成天只想著如何從親戚家占便宜揩油水。尤其讓劉永梅寒心的是,吳浩在家里,對母親也不孝順,非打即罵。以至劉永梅不愿忍受兒子的責罵,長期不在家居住,到城里當保姆。
雖說吳浩不爭氣,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吹絻鹤拥木硾r,劉永梅憂慮極了。古話說,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自己的晚年是指望不上吳浩了,可兒子個性孤僻,如果遇到困難兒子能指望誰呢?劉永梅左思右想,決定為吳浩買份保險,一則讓兒子在困難的時候有份依靠,二則督促兒子早點樹立責任感,成熟起來。
2002年4月,劉永梅用自己的積蓄為吳浩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人壽險”。保險合同約定,被保險人為吳浩,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每份保險每年交納保費152元,被保險人身故可賠償保險金4萬元。似乎母親的用心良苦喚回了兒子的良知,以后的3年里吳浩與劉永梅相安無事。
忤逆兒子畏罪自殺
2004年9月的一天,同村的蔡文明村民拿來兩斤肉,讓表弟吳浩改善伙食。吳蔡雖是親戚,但是關系并不和睦。蔡文明的父親蔡桂祥曾在村里擔任村支書,因與人發(fā)生糾紛,吳浩的父親吳迪安被判刑入獄。吳浩認為是姑父蔡桂祥“陷害”所致,多次放言,要讓姑父蔡桂祥“斷子絕孫”。但是善良的村民都認為是年輕人的意氣之言,沒有人當真。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蔡文明善意之舉,卻讓吳浩扭曲的心靈誤解了。第二天中午,蔡文明的一雙兒女蔡永基、蔡蕾正在院子里玩耍。吳浩鬼魅般悄悄靠過去,殘忍地將年僅5歲的蔡永基殺害,姐姐蔡蕾為了救弟弟也被砍殺,她一邊大呼“救命”,一邊拼命地逃到鄰居家里。事后,吳浩在家中畏罪自殺身亡。
民風淳樸的小村莊驚爆忤逆人倫的慘案,這猶如一顆巨大的石子投進湖面,面對天塌地陷般的災難,吳浩的老母劉永梅又傷心又羞愧,想到自己孤苦無依,想到受害家屬的索賠,想到白白為兒子交的保險費,難道保險公司不應承擔一些賠償費用嗎?
畏罪自殺不得保險金
兒子死了,劉永梅作為受益人,開始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卻以吳浩系“畏罪自殺”為由拒賠。接到通知書后,執(zhí)著的劉永梅認為《保險法》第66 條第2款中規(guī)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滿二年后,如果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可以按照合同給付保險金?!睋Q言之,投保二年后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公司應該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兒子投保已逾兩年,保險公司為什么不賠呢?
為討個說法,2005年6月,劉永梅書寫訴狀,聘請律師,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2005年6月29日,益陽市赫山區(qū)人民法院對這起因畏罪自殺引發(fā)的罕見人身保險合同糾紛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
法庭上,雙方唇槍舌劍,展開了激烈的法庭辯論。隨著庭審抽絲剝繭般地深入展開,雙方爭議的焦點逐漸集中到對《保險法》的理解和適用上。在認真審查雙方提供的證據(jù),充分聽取訴訟雙方的辯論意見后,法庭認為,原告劉永梅之子吳浩行為屬故意犯罪。吳浩逃回家后服毒自殺身亡,符合《保險法》第 67條關于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導致其死亡的情形。雖保險合同已滿二年,但不能適用《保險法》第66條的規(guī)定。于是,法院作出了駁回劉永梅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
宣判后,劉永梅不服,提出上訴。益陽中院審理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遂于2005 年10月10日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