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文題(2A)
模擬考場作文
植物學家考察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最近100年來,許多山底牧場上開放的花已經(jīng)開到了海拔2000米的雪帶上,而原先雪帶上的植物則向更高處攀登。植物學家研究了有關科學文獻后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阿爾卑斯山地區(qū)的氣溫逐漸升高,這些適宜在低氣溫環(huán)境里生長的植物為了尋找適宜的溫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學家還發(fā)現(xiàn),它們的生命力要比以前強盛得多。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許多植物自身都有對自然界靈敏的反應,并且會不斷調(diào)整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如干旱可讓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風力大的地區(qū)的植物長得更牢固,生長快的植物材質松軟,生長慢的植物材質堅硬。當然,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不限于此,一排白楊中間的幾棵卻比兩頭的長得高大,一片楊樹中難得陽光的卻比易得陽光的長得高大……
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樣。請你以“生存哲學”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jīng)歷、感想、體驗、思考等,也可以編寫故事,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生存哲學”的范圍之內(nèi)。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考前思路點撥
“生存”,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個富有激情的話題,值得細細品味和咀嚼。它不僅能啟發(fā)學生對自身、對社會現(xiàn)狀進行反思,還能引起學生對歷史往事的思考,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生命激情的釋放,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話題命題,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米可炊”。應該說,這是一個好的訓練題目。
在文體上,可以選擇含蓄雋永、可升華思想的散文,抒寫自己的感受;可以選擇凝練深沉、富有激情的議論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選擇耐人尋味的小小說虛構故事,探討生活的真諦抑或生存的哲學;甚至短小的話劇、詩歌也不妨嘗試一下。總之,所寫內(nèi)容能扣住“生存哲學”,能對自己、對讀者有深刻啟示,能催人奮進就行。
【文題設計及思路點撥:楊士斌陳新剛】
實戰(zhàn)例文選登
【例文1】
生存哲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生存的方式卻有許多,翻開幾千年的歷史,尋找著曾經(jīng)的偉人,猛然發(fā)現(xiàn),生存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哲學。
一
楚漢相爭,大小戰(zhàn)役數(shù)百,劉邦屢戰(zhàn)屢敗,危急之下一騎獨遁,然而最終,劉邦竟逼得項羽自刎烏江。盡管后人對這位帝王頗有微詞,但我認為他能在一次次失敗中吸取教訓,愈戰(zhàn)愈勇,終成帝王,不失為一代人杰。
———生存就是這樣,退一步,會讓你有無盡的前進之勇。
二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p>
越王勾踐曾敗到何種地步?成了為夫差駕車的馬夫!而他卻能夠忍辱負重,回國后,臥薪嘗膽,還令人在宮外每日高喊:“勾踐??!你難道忘了恥辱了嗎?”
正是這種堅定的決心,使他打敗吳國,雄霸一方。
———這也是一種智慧的生存,雖然恥辱,但卻為后來的成功蘊藏了無盡的潛能。
三
名落孫山,寂寞乘船,想著數(shù)年的寒窗苦讀,卻落得孤寂回鄉(xiāng)的下場。行至姑蘇,來到寒山寺,領悟人生,驅散心頭陰影,卻揚起了蓬勃的詩興———到這里,大家已知道,說的正是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
———換一種生存方式,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麗。正如高考并不是獲取成功的唯一途徑。
四
別樣生存,這不能不使我想起李白,這是位浪跡天涯、美酒詩篇做伴的浪漫詩人,雖然幻想達則兼濟天下,但卻為心中自由的詩魂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窮困潦倒的生存,結果留下的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千古美名。
夠了,品讀了幾位偉人的生存方式,我悟出他們的生存哲學!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生存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有時,退讓、忍辱、自由的生存哲學,會讓你的人生綻放出絢麗而迷人的光彩!
專家評點亮分
這是一篇形散神聚、文質兼美、文體特征鮮明的議論性散文,是難得之佳作。立意上,借助于歷史故事來探究先人們尋求生存空間、享受人生的方式,很好地把握了話題材料及話題的精神要義。分鏡頭式的并列結構使行文脈絡清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開篇點明題旨,領起全文;每小節(jié)用點睛之筆來收束,緊扣主題,不枝不蔓;結尾與開頭相呼應,使得文章渾然一體。選用的材料“既來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四個歷史材料中有三個出自高中課本的《鴻門宴》《勾踐滅吳》《夢游天姥吟留別》),驅史料于筆端,為我所用,并獨具慧眼,翻出新意,顯現(xiàn)出作者較強的駕馭材料的能力。基礎等級評分為38分。
大氣、高遠的立意與精當?shù)牟牧?,使得議論、抒情性的語言質樸清新,表現(xiàn)力極強。不足之處是文章的內(nèi)容稍欠豐滿。發(fā)展等級評分為14分。合計52分。
【評點亮分:張學民】
【例文2】
生存因苦難而美麗
傳說中有一只鳥,名叫火鳥。在它死后五百年可以重生,但是它必須經(jīng)受住烈火的燃燒。
陶潛終于回歸自然了,但是他卻經(jīng)歷了官場黑暗的折磨;李白終于不再摧眉折腰事權貴了,但是他卻得忍受流落他鄉(xiāng)的冷遇;蘇軾終于解放了,但他卻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的惡夢。
他們都是由失意走向了輝煌,但是他們求生存的經(jīng)歷都是這般坎坷,這般無奈。于是,成就于苦難中誕生,信心于坎坷中增長。
想到千斤巨石下的那顆小小的種子,它在重壓和黑暗中與死神殊死搏斗,為的是在廣博的世界中尋求它生存的位置。于是,嫩綠的小草于石縫中求生存,反而更綠了,腰更挺了。
那么人呢?僅僅因為我們是高級動物就可以高枕無憂地生活嗎?其實,我們面臨的是更為殘酷的生存競爭,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方能為自己的生存開創(chuàng)一片天地。
在干旱的沙漠中生長著一些頑強的植物,駱駝刺,胡楊林。干旱讓他們的根深扎于泥土之中,去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殘酷的環(huán)境讓它們變得如此堅強和挺拔。
敬畏自然,我們反躬自問:人類是否也可以呢?綜觀華夏文明,仁人志士不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嗎?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一幅幅歷史的畫卷將古人求生存之艱呈現(xiàn)于我們眼前,他們在經(jīng)歷了萬般苦難之后終于獲得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感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他用一個文人的眼光描述了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沉淀,他用細膩而又尖銳的筆觸抒寫了文化珍寶的生存歷程,將他們坎坷的生存狀況寓于優(yōu)美而深沉的描寫之中。
在困苦不幸之中尋找生存的希望,在逆境折磨之中散發(fā)抗爭的光芒,在黃沙漫天的古道之中顯出生存的價值。一個文化人的苦旅,一個開拓者的境界,給我們以火鳥重生的啟示。
在逆境中求生存,于是生命更加絢麗多彩,更加堅強不屈。
專家評點亮分
“題好一半文”,是說題目在作文中所占有的分量,因為由題目可以看出作品的審美取向以及作者的藝術趣味?!吧蚩嚯y而美麗”這一標題簡潔、凝練、富有詩意,深刻地揭示出話題材料及話題要求所蘊涵的主旨。首段用火鳥涅槃的傳說,在對題目進行詮釋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明確了文章的主旨。主體部分圍繞主旨選用了具體而典型的材料,有由失意走向輝煌的陶潛、李白、蘇軾等文人騷客,有在殘酷環(huán)境中傲然向上的小草、駱駝刺、胡楊林等植物,還化用了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史實,可謂是旁征博引、縱橫捭闔。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很好地闡釋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敘議結合之處為點睛之筆。基礎等級評分為35分。
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帶有詩意的整散結合句式的運用,既蘊涵著作者理性的思考,又是對上文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有一石二鳥之效。不足之處在于文氣不夠通暢,材料中人事與物的記敘,條理欠妥。發(fā)展等級評分為10分。合計45分。【評點亮分:張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