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和套用西方哲學術語來詮釋船山思想是以往船山學研究的主要方法。這一研究方法當然有其合理性和不可磨滅的價值。但是,由于中西方哲學的問題意識、理論框架、學術范式和終極目標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以西方哲學的范式或問題意識來審視、解讀王船山以及其他中國先哲,不僅會產生隔靴搔癢的遺憾,更可能會讓我們無法真正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而沿著中國先哲自身的問題意識來解讀船山,則可能會有新的體悟。這是本人近讀陳來先生新作《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一書所獲得的啟示。
船山學刊2005年4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yè)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