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柳
張曉風(fēng)
別的樹都是用“點(diǎn)”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shí),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jié)繩記事。
別的樹適于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于灞陵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jīng)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jīng)老朽了,柳什么實(shí)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它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jīng)緊張地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提”,或是韋莊的“晴煙漠漠柳毿毿”時,竟必須去翻字典。
柳樹從來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沒用的,怎么的注釋才使我們了解蘇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著春風(fēng),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柳絲條子慣于伸入水中,去糾纏水中安靜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著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條上暗藏著無數(shù)叫做“青眼”的葉蕾,那些眼隨興一張,便噴出幾脈綠葉,不幾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開了。有人懷疑彩虹的根腳下有寶石,我卻總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樹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純凈的碧綠呢?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边@是人們熟悉的朱自清《春》中的妙筆。微風(fēng)拂面,垂柳擦臉,癢在臉上,也癢在心里,如身臨仙境,愜意、溫馨。這也難怪古今的文人墨客對柳情有獨(dú)鐘了。
“詠柳”詩中,我們最熟悉的要算是賀知章的《詠柳》了,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這首詩獨(dú)創(chuàng)機(jī)杼,別出新意。“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xiàn);“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fēng)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fēng)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腰肢”等字眼,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看似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fēng)”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的、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fù)Q上了新妝,這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的美的啟示。
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風(fēng)華正茂的年代;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xì)葉”“二月春風(fēng)”又是有聯(lián)系的。
而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fēng)的《柳》雖然只有600字,卻值得我們久久地回味、品嘗。
“別的樹都是用‘點(diǎn)’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p>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jié)繩記事?!?/p>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用兩個人文現(xiàn)象比喻自然生命現(xiàn)象,想象瑰麗而奇特。別的樹樹枝斜橫,樹葉是“點(diǎn)”;柳樹的枝條垂掛,就自然像“線”了。別的樹樹葉密,像緊排的電文;柳的樹葉因?yàn)楦糸_了,當(dāng)然像結(jié)繩記事了。給自然的生命現(xiàn)象賦予了人文的情感色彩,想象瑰麗。
《柳》的語言富有詩意。作者稱柳是詩人的樹,引用了白居易和韋莊的詩句,寫自己害怕有一天會忘記柳,反映的是一種詩人的情懷,文章營造了詩的意境:蘇堤的柳梳理春風(fēng),是柔美;隋堤的柳茂美如重重簾幕,是豐滿;柳絲條子糾纏水中安靜的云影和月光,是靈動;春柳柔條上的“青眼”隨興一張,便噴出綠葉,是生機(jī)。淡淡的文字,勾畫出一幅幅充滿著詩情的畫面,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