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蕪先生在給《紅樓夢》作序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紅樓一夢的可貴不僅僅在于文學(xué)價值的高深,更是因?yàn)檫@金陵十二釵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覺醒。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是那樣的世態(tài)炎涼,是那貧富懸殊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縮影。而造就這樣的社會黑暗的根源即是階級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純真,更是性別地位的不公正。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里的昌盛,寫盡了豆蔻年華的熱烈,并寫盡了這所有盛大繁華掩蓋之下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劇,那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有純潔善良的心靈,有感動世間的美麗,有字字珠璣的清詞麗句,卻只能在那個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會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紈,遠(yuǎn)嫁的是探春,孤守青燈泥佛的是惜春,含怨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釧……這樣的紅樓,這樣的萬般嘆息,是為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而潸然淚下的感慨,是對這個人情冷暖世間的無情鞭笞。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這嘆息不僅是對大觀園里所有女性的憐惜和同情,更是為女性覺醒而高歌的鏗鏘之音。小小的大觀園是當(dāng)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溫柔富貴鄉(xiāng)”里有勾心斗角,有兇殘強(qiáng)暴,有尊卑之分。在這樣的“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許多清新的形象不為世俗所染,用高潔的姿態(tài)冷眼旁觀,而林黛玉便是這些鮮活形象的最好代表。這個“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大觀園里既是主又是客,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地看到世界的各樣清寂。大觀園的“游絲軟系飄香榭”的熱鬧在她眼里只是“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驚寒。所以她會認(rèn)識到自身的高貴,會為自己貞潔的愛情而努力,所以她會在聽到曲中唱詞“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時候仿若置身凡塵之外,為女性的尊貴而動容。這樣的紅樓,這樣的萬般嘆息,將世間生靈的覺醒寄寓于一園之中,卻讓人們看到燎原星火帶來的欣喜。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曹雪芹看盡滄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卻又銳利的筆尖在這紅樓一夢里集結(jié)了所有情思,感嘆了黑暗與覺醒,道盡了對那個世界的種種流連……
點(diǎn)評
清人有言:“開卷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贝_實(shí),《紅樓夢》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精神寶礦,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候去挖掘,都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作者以舒蕪的評論“女性的覺醒”為切入點(diǎn),寫《紅樓夢》中女性的重重悲劇,寫她們在這黑暗的世界中的覺醒,可謂讀懂了曹雪芹,讀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寫作中展示出自己的閱讀體會,寫出自己的獨(dú)特感悟,作為高考作文,是很值得提倡。
【洪方煜/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