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月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了。最初的時候,它淡淡的細細的,像是誰用桔黃的彩筆在湛藍的天幕上輕輕地畫了一道,稱這時的月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漸漸地,它大起來了,在天空駐足的時間長起來了。這時的月便是一把鐮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陰歷的十五,這月便圓圓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盤、一面明鏡了。再后來,月由盈而虧,由虧而殘,如一塊土豆、一塊頑石了。由纖弱而圓滿,由圓滿而虧殘,天上的月即是如此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已,月月如斯,歲歲如斯。人生雖不盡是這般規(guī)律,但盈虧明暗卻是如影相隨,避不開,躲不開,無法拒絕的。
有時候,人逢吉時好運一帆風(fēng)順,謀官則升遷,想錢便發(fā)財,真是心想事成萬般如意,原本平淡的人生這時真如望月中天、亮麗圓滿了。此時,升官的不免滿面春風(fēng),發(fā)財?shù)牟幻庳敶髿獯?,即使評個職稱、當(dāng)個先進或晉一級工資也會沾沾自喜,覺得優(yōu)人一等。然而,花開自有花謝時,月圓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開之后便是謝,月圓之后即是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識事物消長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處順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為人本色,保持一顆平常心。為官者不必因權(quán)柄在手而頤指氣使、八面威風(fēng),有錢人不必因腰纏萬貫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處世、接人待物,便無驕橫之氣、霸道之態(tài),不至于蛻變?yōu)殡[形之盜賊、衣冠之禽獸,于人于己于社會皆有大益。
有時候,人遭惡時厄運,常是壞事連連,處處不順,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來,如月牙一現(xiàn),如云遮殘月。身處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觀厭世,或甘于沉淪、自暴自棄,或憂心如焚、白發(fā)搔短,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其實,人若于月虧之日想到月圓之時,識得世事易變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氣不餒、態(tài)不失,達觀以處世,寬心以養(yǎng)身,“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此面對困厄,必不會怨天尤人蹉跎歲月,必不會奴顏婢膝玷污人格,必不會見利忘義為虎作倀。
人生如月,皆有陰晴圓缺,我們大可不必顏隨勢改,氣逐時移,得志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垂頭喪氣。我以為,無論順逆得失,都平靜地接受世界,從容地面對生活,這才是智者的活法?!疚鲝V/文陳曉龍/薦】
賞《人生如月》有三美。
首先是內(nèi)涵具有哲理美。內(nèi)涵是文章金鏈上的寶石,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深度。針對一些人沉醉于“一帆風(fēng)順”的景況,作者及時提醒“花開自有花謝時,月圓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開之后便是謝,月圓之后即是缺”;針對一些人遭遇厄運時往往心灰意冷,作者指出“其實,人若于月虧之日想到月圓之時,識得世事易變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氣不餒、態(tài)不失,達觀以處世,寬心以養(yǎng)身”。這些話精警深刻,極富思辨性。
其次是構(gòu)思具有精巧美。思路是串起智慧之珠的金線,是作者思維的軌道。本文思路清晰:第一段描寫景物的原貌,生動傳神。第二、三兩段展開想象,由物而人,分別從“順境”和“逆境”兩個方面傾吐種種感悟和深刻體驗。最后一段提出自己的希望。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精巧。
第三是語言具有意境美。精美的語言是精雕細琢的珍珠,是作者思維的細節(jié)化表現(xiàn)。開頭用舒緩的筆調(diào)娓娓道來,拉開詩意的帷幕,把讀者引進詩意的天國。文章中對比和比喻的運用,形象含蓄;排比句式氣勢充沛,對偶句形成警語,富于思維張力;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使用,使文章富有韻律美。
作者用清晰的思路做金線,把精練的語言之珠串起,再用精深的內(nèi)涵這顆寶石為其增輝添彩,因此,《人生如月》堪稱短文精品?!娟悤札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