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商家做廣告都削尖腦袋往城市里擠,電視、報刊、網絡……似乎只有在城市做廣告才有價值。一位農大畢業(yè)的湖南青年,在一次偶然中發(fā)現(xiàn):到農村建科普廣告欄可以一年四季賺錢。他建造的科普廣告欄,為廣大農村人提供了方便,自己也由這“冷門”事業(yè)實現(xiàn)了創(chuàng)富夢想。他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一“冷門”商機,又是怎樣將其做成一番大事業(yè)的呢?
農大高才生,“屈就”下鄉(xiāng)扶貧發(fā)現(xiàn)生財新點子
今年28歲的劉軍農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分到一個叫做城溪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扶貧開發(fā)工作。這里資源貧乏,交通不便,人們過著極其窮困的生活。
城溪鄉(xiāng)雜木資源十分豐富,但很多雜木被山民用來燒木炭或做柴火燒。根據(jù)實際情況,劉軍決定將雜木栽培黑木耳,香菇,由農業(yè)辦投資,山民生產的產品由他們統(tǒng)一回收。
就這樣,全鄉(xiāng)15個村都投入到黑木耳、香菇的栽培生產中,劉軍負責技術,其它人員負責銷售和管理。為了方便聯(lián)系,局里為三人都配了一輛摩托車,劉軍幾乎每天都要回縣城采購東西。在鄉(xiāng)下的生活很清苦,一日三餐都是幾個家常菜,又不能上網,劉軍開始感到很不習慣,但鄉(xiāng)親們渴望脫貧致富的殷切心情感染了他。很多鄉(xiāng)親,隔幾天就給他們送雞鴨魚之類的東西改善生活,而劉軍每次回縣城,都為鄉(xiāng)親帶回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有的村民經濟困難,他就先幫對方墊上。漸漸的,劉軍徹底的融入到農村生活中,與大家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同一個目標沒日沒夜的奔忙著……
后來,找劉軍到縣城買東西的人多了,他索性將摩托改為三輪加箱斗的車,這樣一次就能從縣城拉回來很多東西。后來,劉軍在每個村都建造了一個科普欄,提供科技知識和傳遞產品信息。鄉(xiāng)親們只要將物品寫在上面,他第二天就將十幾個村委會公布欄寫的物品信息收集,然后到縣城將東西買回。因為劉軍是直接大宗到縣城批發(fā)部拿貨,比村里小賣店的價錢便宜,質量也可靠。后來,找他捎東西的人越來越多。
天時地利人和,劉軍和山民們艱辛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全鄉(xiāng)自栽種黑木耳香菇后,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2000元,這在以前是大家做夢都不敢想的呀!山民身上有了錢,托劉軍買的東西就更多了,也漸漸向高檔現(xiàn)代化發(fā)展。后來,應大多數(shù)山民的要求,劉軍將縣城一些新上市的商品都寫在了科普公告欄上,一個星期更換一次,這樣山民不用進縣城就知道縣城商品情況。
一天,劉軍剛進城,就被一家家電批發(fā)超市的老板叫住了,超市老板知道劉軍在幾個鄉(xiāng)都設有科普廣告欄,就想劉軍幫他打一種剛進貨的家電廣告,他想在十一國慶假期來個開門紅。經過交涉,由劉軍在5個鄉(xiāng),150個村的科普欄上打廣告,廣告費為5000元。就這樣,劉軍“意外”的賺了一筆。
從這件事上劉軍悟出了一個道理:如今的商家打廣告都往城市擠,而農村這片士地卻被人遺忘了,如果自己將全縣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的廣告欄都利用起來,那將產生多大的利潤呀?
扎根農村,艱辛打拼開墾廣告“處女地”
在農村廣告欄上打廣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為了慎重起見,他首先到縣里辦理了一些相關的手續(xù),而后又與50多個村的領導干部商議,大家都覺得在公布欄上打廣告是利村民又利商家的“雙贏”舉措,應該大力提倡。
劉軍首先從當初蹲點的三個鄉(xiāng)開始。他以政府的名義,在每個村委會建立了兩塊公告欄,一塊是宣傳科普知識的,另外也免費幫村民發(fā)布產品信息;另一塊廣告欄,專門用來做商家的廣告。如此一來,村民在了解科普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縣城一些商業(yè)的動態(tài),對于商家來說,做廣告覆蓋整個縣,涵蓋所有行政村,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為了了解商家對農村廣告的接受程度,劉軍親自一家一家商場去詢問,他將農村廣告欄的種種好處介紹給他們,結果95%的商家都表示接受這一新生廣告形式。從商家對農村廣告欄的肯定態(tài)度里,劉軍看到了其中潛藏的巨大商機,只要做村民的工作,一切都將迎而解。
隨后,劉軍征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廣告欄免費為所在村民發(fā)布產品信息廣告;由村里選財會人員管理廣告收入及其它支出;無論廣告虧盈,劉軍每年負責村里五保戶的衣食住行,廣告收入三七分成。
劉軍這一招還真管用,村民們有自己的人管錢財,他們覺得很放心。就這樣,劉軍的事業(yè)漸漸步入正軌,說通了村民,劉軍又開始做商家的工作。為了取得各商家的信任,由他自己貼錢租車,帶商家逐個鄉(xiāng)鎮(zhèn)村組看廣告欄,提出建議和意見;他推出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廣告欄開始接收廣告2個月之內,免費為商家打廣告;對于有殘疾或下崗經商,生活極度困難的小老板,實行免費。
在最初2個月里,所有的商家都爭著打免費廣告。鑒于實際需要,劉軍組建了一個專門負責農村廣告事宜的班子,又增購了幾輛摩托車。
短短2個月時間,劉軍免費為商家打了近1萬個廣告!他自己貼了近5萬塊錢,雖然貼了錢,但卻讓所有商家知道了農村廣告這一新鮮事物,也讓商家領略了它的種種好處,這為日后劉軍將農村廣告事業(yè)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互惠雙贏,農村廣闊天地任我馳騁
2個月免費經營后,劉軍開始收費。為了拉到廣告,劉軍和其它幾位助手使出渾身解數(shù),不但本縣的拉,還在臨近的幾個縣招攬生意,他對第1次做廣告的客戶都實行免費,這樣無形中吸引了大批商家進入“農村廣告”這個圈子。營運兩個月后,劉軍細細一算,除了一切開支,自己純賺了8萬!旗開得勝,給了劉軍極大信心,他索性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全身心投入到“農村廣告”的運作中。
為了將農村廣告欄做好,劉軍還特別注意群眾提的建議和意見。他為此貼出啟示:凡是向他提出建議和意見,對廣告欄有益的給予3000元獎勵,免費為其刊登一年廣告。這項措施的推出,極大的提高了村民和商家的積極性,大家紛紛向他獻計獻策。但后來發(fā)生的兩件事情,卻幾乎將他創(chuàng)辦的事業(yè)毀于一旦。
2003年3月,劉軍在科普欄里向村民介紹了一種水稻新品種,很多農民朋友按他寫的地址購了種子。然而,當其它常規(guī)品種都郁郁蔥蔥長到一寸高時,新品種卻全爛在了田里,大家購種的錢打了水漂不說,更關鍵的是因為爛種將耽誤農事。幾百戶農民紛紛到有關部門投訴。鑒于劉軍廣告給大家?guī)淼木薮髶p失,有關部門當即下令要他停業(yè)整頓。很多與他鑒訂廣告合同的商家紛紛撤回,那些受害的村民產生過激行為,將科普欄和廣告欄全部毀壞……
為了給大家一個圓滿的答復,劉軍親自到品種產地海南調查,結果查出品種是正宗的,只是適宜在溫室大棚播種,南方3月還天寒地凍,不爛種才怪。
雖然責任不全在劉軍身上,但他還是給每戶受損的村民做了相應的賠償。自此之后,凡是引進作物新品種,劉軍都要親自到原產地考察。
有道是禍不單行,2003年5月17日,一位職工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找劉軍“興師問罪”。原來,他兒子喝了某超市出售的牛奶,拉了幾天肚子,為此耽誤了考試。超市要他找商家,因為他是在農村廣告欄上看到產品宣傳的,最后想到找劉軍,劉軍做了相應的賠償。麻煩雖然解決了,但農村廣告欄提供商品的可信度卻大打折扣。
事后,劉軍調查發(fā)現(xiàn):牛奶出自一家地下工廠,手下的人為了賺錢,明知道牛奶沒有衛(wèi)生許可證也將廣告攬過來。為了杜絕類似現(xiàn)象發(fā)生,劉軍向手下宣布:無論商家出多少廣告費,只要對方沒有相關證明就不能刊登廣告。后來,每次涉及食品的廣告他都要親自調查。
兩次“意外”事故,令劉軍大傷元氣,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說到“農村廣告欄”就以“賣狗皮膏藥的”而代之。
為了挽回大局,讓“農村廣告欄”實實在在為廣大群眾服務,劉軍又想了一系列辦法,除了在科普欄增加有實用的技術信息外,還與縣城幾家大型廣告公司合作,以冠名的形式,將廣告欄分版或全部承包給他們,自己每月收取租金。
后來,由政府出面,向廣大農民宣傳“農村廣告欄”的種種好處,由政府職能部門監(jiān)督,漸漸的,人們對農村廣告欄又恢復了信任。后來,劉軍又為農民到外地引進了幾個新種養(yǎng)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劉軍每到特定節(jié)日向全縣孤寡老人送錢送東西,更讓他和他的事業(yè)深入人心。
經過大風大浪洗禮后的劉軍,在自己的事業(yè)中不斷摸索進取,自始至終以廣大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如今,他的廣告欄成了商家介紹商品、農民了解科普知識的重要平臺。隨著廣告務量的增加,他又招收了一批下崗工人,由自己培訓,分配到全縣各個鄉(xiāng)村負責相關事宜。他除了每年向政府交納巨額利稅外,自己在幫助農民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當初的創(chuàng)富夢想。如今,他一年的收入突破了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