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二娃是山西省平遙縣的農(nóng)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扣除農(nóng)藥、化肥、種子、提留等費用,剩不了幾個錢。但他愛好科技信息,他有一個夢想,希望通過科技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他訂了好多報紙、雜志。
通過閱讀,他開闊了視野,也堅定了致富的信念。有些信息讓他熱血沸騰,興沖沖地投資。他試過養(yǎng)肉狗、養(yǎng)兔子、養(yǎng)香豬、養(yǎng)鵪鶉、種天麻、種冬蟲夏草、種仙人掌等項目,但都失敗了,幾萬元打了水漂。錢沒賺到,卻得了一個綽號:“科技信息工作者”。他沒有灰心,還投資過豬苦膽提取膽紅素、豬血提取SOD。他以為這些項目的原料易得,投資小,見效快,利潤高,誰知并不是那么回事,又扔進7000多元。一次次的失敗,老婆火了:“可別看書了,越看越傻,看得越多,賠得越多,這日子沒法過了,再瞎折騰,咱離婚!”
“科技信息不能都是假的吧?”馬二娃科技致富的信心沒有湮滅。沒事的時候,就翻閱1995年至2005年的雜志,分門別類地做項目記錄,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凡是蒙人的皮包公司、研究所、養(yǎng)殖場,幾乎都是同一家公司,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長則一年半載,短則三五個月,把錢一收就關門溜人。但濟南的一家叫綠風的公司卻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家公司從1995年至2005年,一直在雜志上做廣告,地址沒變,電話沒改,項目也沒換。他們養(yǎng)殖螺旋藻、中華賽虎、珍珠獾、廢水提煉白銀(電話是0531-85936534,地址是濟南市北園大街677號)。真的假不了,假的長不了,如果有問題,這個公司早就不存在了。綠風公司的養(yǎng)殖螺旋藻項目深深地吸引了他,它有水就活,養(yǎng)殖簡單,省工省力,是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于是,他借了2000元來到濟南綠風公司,看到該公司一片繁忙的收貨景象,他心里踏實多了。于是決定引進螺旋藻種,學習養(yǎng)殖技術。回到山西,經(jīng)過一個月的精心管理就有了收獲,看著綠油油的螺旋藻,他的心里比吃了蜜都甜。半年過去了,竟然收入58000元。為了增加收入,他又建了兩個池子,準備再去濟南引進藻種。馬二娃很高興,逢人就說找項目要找真項目,找單位要找可靠單位,這樣才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