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人不懂小孩的心
媽媽:
你知道大人為什么教不好孩子嗎?因為大人不懂小孩的心,小孩子個個都有神眼,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想大人想不出來的東西。大人嘴上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小孩都知道。你知道為什么孩子都喜歡你嗎?因為你有一顆小孩心,能跟我們想到一塊兒。
女兒
從女兒身上,我真的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神眼,孩子有自己的觀察能力,不完全聽大人的,經(jīng)常把大人的所作所為跟所說的進行比較,然后得出結論。
雨奇:
媽媽相信小孩兒各個都有神眼,要不你們怎么能讀懂大人,而大人卻讀不懂你們呢?我真高興你們都喜歡我,這樣我就永遠不會老了。
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經(jīng)常有一個動作,就是拉扯父母的衣襟,讓父母蹲下身來抱他。在精神和情感世界,孩子也會經(jīng)常拉扯我們,希望我們蹲下身來,跟他在一個平臺上見他所能見的,聽他所能聽的。小孩心不就是童心嗎?
做父母的有童心才能真正讀懂孩子。
2我再也不聽你的了
小孩上學以后,渴望獲得老師的好評超過父母,老師的評價在孩子看來是最高的。
在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不同的時候,孩子有其自己的傾向。有一次,女兒說老師讓寫作文,題目叫《刷碗》。
我就讓她去刷碗,想給她一點生活體驗。結果女兒把碗打碎了。當時,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著,看散落在地上的碎碗碴,不知道如何是好。
現(xiàn)在,你知道怎樣寫《刷碗》了吧!
寫什么呢?她看著我。寫刷碗和打碗時的不同心情。結果她按照我的思路寫的作文只得了三分。后來,又有過一次類似的情形。
媽媽:
按照你說的方法寫,我的作文總打3分,我再也不聽你的了,聽老師的我就能得5分,老師說我的想像力不豐富,語句不夠通順。你覺得我的作文寫得怎么樣?
女兒
孩子生活在夾縫里,在父母和老師的評價標準不同的時候,孩子自然有其自己的傾向。她看重老師的評價,她知道高分是好的標志。
女兒:
你的想像力很豐富,只是沒有用在作文上。你有自己的判斷力,還經(jīng)常冒出哲學的思考,媽媽為你而驕傲。要寫好作文,就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心去思考,然后,發(fā)動手和腳把看到、聽到、想到的寫出來,記下來。我相信你是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
媽媽
我知道她對我的信任已經(jīng)打折,她只是想通過我來確認她是否有想像力。相信她,并把對她的信任告訴她。西方有一句哲言:紙比人更有耐心。這是說信有說話代替不了的功能。信更從容,寫信時你有時間思考,會剔除面對面交流時的情緒。給你的孩子寫寫信吧,不要覺得這些都是雞毛蒜皮——這不僅使孩子感到尊重和快樂,父母也可以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都說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那孩子不也是啟迪母親發(fā)現(xiàn)生命的一所學校嗎?
孩子不光聽我們說,他們也在想……
孩子的想法是奇妙的,不論做什么,一旦嘗到甜頭,就會不斷地重復某種行為。
人對食物有記憶,所以,童年喜歡吃的東西,記憶特別深。吸煙為什么上癮?因為吸煙刺激大腦神經(jīng)細胞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那種狀態(tài)會產(chǎn)生愉悅感,因為細胞有記憶,一旦那種記憶被儲存,窗口就無法關閉。
思維活躍來自大腦細胞的活躍。學習就是不斷地激活大腦細胞,使細胞總處于興奮狀態(tài):像流動的水,不腐;像經(jīng)常磨的刀,不鈍;經(jīng)常彈奏的琴弦,不走音。
媽媽:
今天,我在課堂上學會一句話:“人生擁有友誼最快樂?!蔽矣X得這句話只對一半,你說呢?
女兒
女兒開始分辨正誤,學習獨立思考了。她開始不再全盤地接受一個成人世界的定義,開始學會從字縫里發(fā)現(xiàn)問題。
看到這封短信,我特別高興,比她考試得100分還高興。因為她開始以自己的體會來分辨事物,分辨從他人那里接受來的思想。
她敢于懷疑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她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衡量這句話的準確性。
這就是生命內(nèi)在的成長,雖然是一個很細小的思考,但可以看見孩子思維在運轉,生命的枝葉在增長。
我要繼續(xù)激勵她,給她加油,點火。
女兒:
你學會動腦子想問題了。你能告訴我,為什么這句話只對一半嗎?把你的想法說給我聽聽好嗎?
媽媽
我這次拋出一條長線,想釣出她的想法,釣魚者所用的哲學是把帶誘餌的線拋出去,然后,坐在岸上,靜心等待,等待魚兒上鉤。
媽媽:
人有了友誼是挺快樂的。但不是只有友誼能給人帶來快樂呀。比如我吧,能把我心里想法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就是快樂。媽媽,我知道你的快樂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書里。每個人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小偷的快樂是能偷到東西,再說,有的人不懂得友誼。他怎么能從友誼中得到快樂呢?
女兒
她學會了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不同的快樂,她的思考來自她會換位思考了。孩子接受任何信息,都不是被動的,她有分辨力,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孩子想的很多問題與考試無關,但她不能控制地要想,而這些想法正是孩子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課本學習不可代替的。
女兒:
你說得有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那個說“人生擁有友誼最快樂的”人,他是從友誼中感受到了快樂,并急于把自己感受到的快樂分享給別人。是這樣嗎?
多聽聽不同人心靈的聲音,你能學會理解、欣賞和寬容每一個人。世界的豐富多彩是由豐富多彩的人創(chuàng)造的。
時刻等待著你對生活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
媽媽
在與女兒通信的時候,我學會節(jié)省語言,我說得越少,越具有激發(fā)性,她的思考的熱情就越高。激勵她思考,是與女兒對話中我感受到的特別快樂的事情。因為很多模糊不清的想法在與孩子的撞擊中變得清晰了。這個時候,我放任自己做一個“懶”媽媽,鼓勵孩子做一個勤于思考的人。
都說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那孩子不也是啟迪母親發(fā)現(xiàn)生命的一所學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