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語文博覽》一書中,讀到一則海明威兒子回憶父親的軼事:
一天早晨,我的父親說:“你自己寫一篇短篇小說,不要期望寫得很好?!蔽易谧肋叄盟拇蜃謾C(jī),慢慢打出一篇小說交給他,他戴上眼鏡讀了起來,我在一邊看他有什么反應(yīng)。父親讀后很高興:“很好,稿子寫得很好,你很有想象力,可以得獎了……”
讀到這里,我不禁竊笑起來,這情景與我倒是有些相似,每次寫完作文初稿后,我也和海明威的兒子一樣拿去給父親看,也同樣愛窺視老爸的眼神,解讀他臉部的表情,期望從他細(xì)微的表情變化中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判斷我作文的命運(yùn)。
有的時候,我寫好作文,放在老爸面前,他的臉上立刻就能出現(xiàn)“暴風(fēng)驟雨”:肌肉緊繃,神情嚴(yán)厲,眉毛堆成小山,習(xí)慣性地睜圓了雙眼盯著我。每當(dāng)這時,我就知道“完了”!接著,就是老爸把本子扔給我,一聲怒喝:“什么狗屁文章,你自己讀讀,重寫!”結(jié)果可想而知,我只有垂頭喪氣,眼淚汪汪地去重寫。
作文重寫,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
有的時候,我寫好作文,放在老爸面前。我低頭觀察時,他便千方百計隱藏神色,顯得面無表情。然后,我聽到的就像在用“但是”造句:“這篇作文總的來說還可以?!碑?dāng)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地時,老爸的話鋒一轉(zhuǎn),“但還是要修改。”——我長嘆一聲,心里明白煎熬又開始了。
我?guī)缀鯖]有一篇作文是不經(jīng)修改而Pass的。彎下腰,低下頭,用余光盯著老爸的臉,提心吊膽地讀他的眼神和表情,這已是我寫好作文后的慣例動作……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海明威的兒子也和我一樣,等到了他父親的下半句:“不過,這地方要改一下,應(yīng)該把‘突然之間’改為‘突然’,用字越少越好……”不同的是,海明威的兒子是在抄襲屠格涅夫的作品,恰恰把“突然”改成了“突然之間”;而我,不管是挨批評的作文,還是得表揚(yáng)的作文,都是自己經(jīng)過千辛萬苦才寫出來的。
評語:
小作者讀了海明威兒子回憶其父親的軼事,產(chǎn)生了共鳴。從海明威父子你觀我望的眼神中,“看到”了父親教“我”寫作時的情景。小作者抓住兩個故事的這個切合點(diǎn),巧妙地由閱讀轉(zhuǎn)入自己的“解讀”,結(jié)構(gòu)別具一格,耐人尋味。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回到了軼事的閱讀,這在作文內(nèi)外的讀和寫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指導(dǎo)老師: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