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書蟲遇到了無精打采#65380;神情蔫蔫的說明性文章#65377;它向小書蟲訴苦:“小朋友們都不喜歡我!說我的語言比較枯燥,內容沒有太多趣味#65377;”小書蟲笑道:“你呀,不就是通過解說事物的性質#65380;特征和類別,使人獲得知識和信息嘛#65377;別急,我教他們幾個招數,保證小朋友都會喜歡你了!”
一#65380;抓住語言的形象性,還原情景
在學說明性文章時,小朋友們抓住形象性的語言,利用各種學習手段,還原課文情景,就能增強趣味性#65377;
1.畫一畫#65377;比如《恐龍》(蘇教版)中談到雷龍#65380;梁龍#65380;劍龍等,它們各是什么樣子的?可以拿起筆來畫一畫#65377;不同的想象,畫的也就各有一番情趣#65377;
2.讀一讀#65377;說明性文章多使用陳述句,敘述比較平實#65377;但是,也經常穿插一些抒情#65380;議論的句子#65377;小朋友應抓住這些句子進行朗讀,細細體會作者在客觀的描寫中流露的情感#65377;《太陽》(人教版)一文寫道:“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才能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鳥#65380;獸#65380;蟲#65380;魚……我們吃的……穿的……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65377;”這一段節(jié)奏鮮明,韻律十足,朗朗上口,讀來不亞于散文#65377;
3.寫一寫#65377;說明性文章的語言中還留下許多空白,小朋友們可以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動筆寫一寫#65377;比如《鯨》(人教版)中講鯨的祖先從陸地慢慢進化到海里生活,其間有幾百億年的時空空白#65377;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進化的過程,效果就非常好#65377;
4.做一做#65377;動手實際操作一下,把閱讀轉化成口#65380;眼#65380;腦#65380;手并用的綜合實踐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65377;例如讀了《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蘇教版)一文,小朋友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65380;打電話#65380;發(fā)郵件#65380;查資料#65380;買東西,體會網絡的神奇#65377;
二#65380;抓住表達方法,還原經驗
說明性文章為表達需要,要經常使用一些說明方法,如舉例子#65380;列數字#65380;打比方等等#65377;小朋友們如果把這些方法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那就不難感受到事物的具體和形象#65377;
1.在列數字之處,算一算#65377;《太陽》一文講太陽的“大”:“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65377;”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有多大?算一算后就體會到太陽的巨大了:太陽與地球的比例,就像學校操場和操場的一粒細沙一樣#65377;
2.在作比較之處,比一比#65377;拿來作比較的事物一般是大家很熟悉的東西,但閱讀是個性化的,小朋友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作進一步比較#65377;比如學了《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人教版)一課后,將人腦與電腦的異同列出來,就一目了然#65380;化難為易了#65377;
3.在打比方之處,想一想#65377;《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說:“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65377;”想一想,母親和地球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作者打這個比方是為了說明什么?這樣就把地球和自己的母親聯(lián)系起來了#65377;
說到這兒,小書蟲把頭一晃,“怎么樣,有沒有還你一個公道?”說明性文章高興地笑了:“講得好,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