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里矗立了一個巨型的半圓形白色氣球。每次氣球泵起,16名來自法國的空中飛人便會在一個高達(dá)12米的十字形鐵架上,蕩著高空秋千飛來飛去。826名坐在氣球內(nèi)看得目瞪口呆的觀眾,每看完一個飛行段落,總會報以驚嘆聲和掌聲。
這些常年過著“高空”生活的空中飛人中,有人因“飛”而建立了家庭,有人繼續(xù)浪人生活,寧可舍棄家庭,也要不斷“飛”?;驗榧彝ィ驗閴粝?,他們每個人都活得很快樂。
飛人團,給我家庭
母親節(jié)晚上8點,當(dāng)空中女飛人莎拉表演完“飛躍維園奇藝秀”后,便匆匆趕回酒店。身為母親,她希望能趕在孩子上床睡覺前親親他們。當(dāng)她回到房間時,只見7歲的兒子和4歲的女兒,在保姆的照顧下,開心地與同團另一個小孩玩得十分忘形。
莎拉租的是附有廚房的套房,她與同為空中飛人的戀人貝諾特,渴望能為一對骨肉帶來一種普通人般的家庭生活。1997年加入沖天飛人藝術(shù)團的莎拉和2001年加入的貝諾特一開始由于分別在不同雜技團表演,和孩子長期分離,日子過得很辛苦,現(xiàn)在一家4口住在一起,無疑是一個大團圓結(jié)局。
沖天飛人藝術(shù)團是一個很獨特的飛人團,它把表演者的家庭照顧得很周到,不但公費聘請保姆,還配有隨團教師,孩子讀的是法國正規(guī)學(xué)校的課程,飛人們完全不愁因長年漂泊在外而使孩子失學(xué)。雖然只能與同團的孩子相處和玩耍,孩子們卻也因為從出生起就隨團到各國表演而有了開拓眼界、學(xué)習(xí)異國文化的機會。
飛人團沒有領(lǐng)班,只有6個獨立家庭,8名孩子。全團35人,無論是表演者、保姆、教師及骨科治療師,薪金一律為1500歐元,沒有老板屬下之分,因為這是他們表演以外的理想——締造平等的空中世界。
夢想家庭難兩全
沖天飛人藝術(shù)團以高超的飛躍技巧著稱,但創(chuàng)辦人之一的弗蘭克·米切爾,前半生只是一名普通石匠!
1984年他以29歲高齡入讀一間法國馬戲?qū)W校,希望成為一名雜技藝人,隨后的20年,他先后加入3個雜技團,當(dāng)中包括聞名法國的索拉奇藝坊 ?穴Cirque Du Soleil?雪,生命從此不再平凡。1993年,弗蘭克和一些同樣愛飛翔的空中飛人成立了沖天飛人藝術(shù)團,將“空中飛人”這種一直只可以在馬戲團演出10分鐘的環(huán)節(jié),變成了主角。
飛行夢想的實現(xiàn)也給弗蘭克帶來了愛情,他的兩位妻子都是他表演飛天時認(rèn)識的,但對他來說,夢想?yún)s總是不能與家庭共存。他與第一任妻子在他們的兒子出生后5個月因二人性格不合而分手,第二任妻子也因為他長期在外表演,不能常伴身旁而患上憂郁癥,最終帶著女兒黯然離開。
大半生浪蕩漂泊、長年與子女分離,弗蘭克只有深深的遺憾,但討厭一切規(guī)律和制度的他并不后悔選擇了這條人生之路。
創(chuàng)意、努力共鑄精彩
飛人團成立初期只在戶外進(jìn)行飛人表演,直至1998年,為了不受制于天氣,所有團員一致決定以300萬法郎的代價(折合人民幣約530萬元),建造一座直徑50米、高28米的活動充氣氣球作為表演場地,把整個舞臺帶上高空。16位穿著戲服的空中飛人在一個12米高的十字形吊架上,不但在空中飛躍、轉(zhuǎn)體、翻騰,還以動作表達(dá)感情,演繹動人的故事;5位樂師及歌唱家也會同時在離地12米的高臺上現(xiàn)場配合演出,這種結(jié)合聲光科技、表演技巧,融合幽默感與美感的空中飛人表演既壯觀又唯美,至今已在法國等多個國家表演超過1100場次。
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每次表演前,為了讓觀眾看得開心、看得放心,飛人們都要精心操練,長期的高強度訓(xùn)練使他們滿身傷痛,常常需要隨團的骨科治療師,把緊繃的筋骨肌肉扶正拉松。今年7月就滿50歲的弗蘭克操練時強忍痛楚的表情在表演中就絲毫沒有流露,只見他站在高高的支架上,揚起肌肉已有點松弛的雙臂,把一個又一個的飛人,拋向空中而又接返,動作嫻熟而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