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遼師大版《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及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無窮災難;使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救亡圖存,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最終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事例。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及國際大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感情;教育學生學習抗戰(zhàn)英雄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愛戴革命先輩;教育學生樹立奮發(fā)圖強的愛國志向,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準備:
1.錄像片:《南京大屠殺》片段。
2.錄音:《游擊隊之歌》。
3.師生收集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知識、圖片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南京大屠殺”嗎?這是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了南京城后(教師邊說邊放錄像)對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進行的血腥大屠殺。他們采用槍殺、刀劈、活埋、剖腹、挖心等極端野蠻的手段進行殺人比賽,30多萬中國人民慘遭殺戮。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在列強面前,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征服。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jīng)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今天讓我們緬懷無數(shù)先輩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走進那段歷史,重溫那段歷史吧?。ò鍟n題。)
【評:真實的錄像畫面,再配上教師充滿情感的講述,能增強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的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痛恨之情。同時也喚起學生對這段歷史知識的渴求,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一下子集中到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究上來。】
二、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活動一:歷史重現(xiàn)——以史為鑒勿忘國恥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資料,你們的收獲一定很多。那么,誰知道“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生展示手中的資料并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的東北?!氨R溝橋”事變以后,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戰(zhàn)爭,妄圖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剛才我們看到的《南京大屠殺》只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的罪行之一。同學們還收集了哪些日軍侵華罪行的資料,小組之間交流一下,然后各組派代表在班級交流。
(生小組討論并交流“731”細菌部隊,齊齊哈爾毒氣彈,抓勞工,對解放區(qū)進行“大掃蕩”,搶掠中國森林、煤礦資源等日軍罪行。)
師:在日軍的“大掃蕩”和“三光政策”下,中國大地出現(xiàn)了“家家披麻、戶戶戴孝”的悲慘場景。日本侵略者還滅絕人性地施放毒氣,進行細菌戰(zhàn),制造無人區(qū),殘害我抗日軍民,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這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兇殘的本性。
【評:歷史再現(xiàn)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這樣能使他們印象深刻,并達到培養(yǎng)、鍛煉的目的。學生通過交流互動,對侵略者的罪行和兇殘本性認識得更加深刻。這種教學方法符合課改精神,教學效果顯著?!?/p>
活動二:故事講述——眾志成城英勇斗爭
師: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中華大地上涌現(xiàn)出許多抗日英雄,他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英勇斗爭的故事,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講一講他們的英雄事跡吧。
(以《游擊隊之歌》為背景音樂,生講狼牙山五壯士、鐵道游擊隊、抗日小英雄王璞等故事。)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講得真好。說明你們資料收集得又多又好。在我們家鄉(xiāng)東北地區(qū)被日本占領后,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抗日戰(zhàn)士。誰能講講他們的故事?
(生講述李兆麟、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及八女投江的故事等。)
師:為了紀念這些抗日英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地方,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生回答有兆麟大街、兆麟小學、兆麟公園、尚志小學、尚志市、靖宇大街、一曼街等。)
師: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了八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于1945年8月,終于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評:讓學生自己講述抗日英雄的故事,學生們的印象更深刻,可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講述家鄉(xiāng)抗日烈士的故事及家鄉(xiāng)人對烈士的緬懷、愛戴之情,讓學生感到烈士就在身邊,更能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活動三:聯(lián)系實際——居安思危警鐘常鳴
師:雖然這場戰(zhàn)爭距離我們已經(jīng)60年了,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傷害卻時刻都在我們身邊。2003年8月4日,齊齊哈爾市挖出了日軍侵華時遺棄的毒氣彈,致使1人死亡43人受傷。那場戰(zhàn)爭留下的遺患,至今還殘害著中國人民。這方面的例子,你們還知道哪些?
(生列舉有些建筑工地挖地基時經(jīng)常挖出日軍留下的炮彈等事例。)
師: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里,日本政府公布了右翼勢力重新修訂的美化侵略戰(zhàn)爭、篡改歷史事實、妄圖為侵略歷史翻案的《新歷史教科書》。日本政府領導人也參拜供奉戰(zhàn)爭罪犯的靖國神社。這一切都遭到了亞洲及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反對,同時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結合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想法。)
師: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想法,說得都很好。有的同學提出要制作手抄報,我看這個主意很好。下面我們就用手中的資料以“愛祖國、愛和平”為主題創(chuàng)作吧。
(生制作并展示手抄報。)
【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太深刻了。因此,我們決不能讓歷史重演。這里教師結合國內(nèi)外形勢,適時地對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教育。談想法,動手制作手抄報等教育方法,運用得也很恰當?!?/p>
三、歸納總結,升華情感
師:回顧抗日戰(zhàn)爭的歷程,心潮澎湃。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不甘屈辱、眾志成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浩氣常存。在當代社會,我們?nèi)匀灰^承這種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倍感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的重要,民族團結統(tǒng)一與和平的珍貴。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富民強國,增強國力,熱愛和平,促進統(tǒng)一,振興中華,建設美好的和諧社會。
課后,請同學們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或731細菌部隊遺址,回來后寫篇觀后感。
【評:總結言簡意賅,尤其是點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和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領導地位,達到對學生進行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教育的目的。最后提出的要求,也把本課的教育延伸到了課后?!?/p>
總評:
《不屈的民族 英雄的人民》是遼師大版《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的一課。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發(fā)展的課改新理念。本課是在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使他們受到教育,達到教育學生勿忘國恥、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的目的。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課的教學形式采用新課改所提倡的活動化教學方式。教師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思想教育步步深入,思想認識得以升華。
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就實現(xiàn)了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的轉變。
3.教學方式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對于教學中的問題,先由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交流,再由教師總結。這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便于互相啟發(fā)、互相感染,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達到教育目的。
4.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從學生身邊尋找教育資源,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齊齊哈爾市的毒氣彈事件、哈爾濱市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街道等學生熟悉的事情和場景,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熟悉可信,增強教育效果。
5.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國內(nèi)外形勢的一些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對于達到教育目的很有幫助,對達到教育效果也非常理想。例如: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而日本政府又剛剛通過了日本右翼勢力修訂的否認侵略、篡改歷史的教科書等。教師能把這些材料及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6.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且還延伸到課后。如:課堂上讓學生談對事件和形勢的看法等,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態(tài)度。下課前,老師布置與課內(nèi)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課外活動,把教育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這一切的著眼點,都放在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