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頭牛鸝是90多種已知的寄生鳥之一,之所以把它們叫做寄生鳥,是因為它們把自己的鳥蛋產(chǎn)在其他鳥類的鳥巢里,并且把哺養(yǎng)雛鳥的責任也推給了其他鳥類。不過,這些雛鳥長大后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同類種群里的,當然也只能與同類交配。于是問題就產(chǎn)生了:既然是在其他鳥類的鳥窩里長大,牛鸝又怎么可能知道自己是牛鸝,又怎么可能飛回同類中去呢?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寄生鳥很可能是利用某些“暗語”來認知自己的歸屬的。比如,出生僅六天、眼睛都還沒睜開的牛鸝雛鳥,就已能區(qū)分成年牛鸝發(fā)出的聲音和其他鳥類發(fā)出的類似的聲音,部分原因是成年牛鸝會造訪交給其他鳥類哺養(yǎng)的自己后代。在離開“養(yǎng)父母”家之前,牛鸝“爸媽”會教給“子女”一些只有同類才具有的行為。至于“暗語”,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是一些特殊的行為特征,并且從未接觸過同類的雛寄生鳥也能辨識這些特征。不過,雛寄生鳥究竟是如何學會這些“暗語”的,現(xiàn)在仍然是一個謎。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牛鸝雛鳥一般在孵化14天后離開“養(yǎng)父母”家。再過半個月到一個月,它們便回到了同類中。在回歸后的第一個冬季里,它們向成年同類學習求偶及其他技巧,這能讓它們在春季里成功地交配。不過也有例外,如果牛鸝雛鳥是在金絲雀的鳥巢里度過生命中第一個春季的,那么等第二個春天到來時,它門就會把自己也看作是金絲雀。這時,它們不僅會向金絲雀求偶,而且也會唱金絲雀的歌。今天,牛鸝被認為是導致北美洲不少種類的鳴鳥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牛鸝喜歡在淺草地上尋找植物種子和昆蟲,所以只要是有馬、牛、野?;蜾z草機的地方都有牛鸝。出于城市化等原因而砍伐森林,已導致至少200種其他鳥類遭牛鸝“寄生”。牛鸝的體型比其“寄生”的許多鳥類都大,所以牛鸝雛鳥常常會獨霸“養(yǎng)父母”帶回來的食物,“主人”家的“孩子”因此深受其害。但科學家提醒說,牛鸝成害的根本原因還是人類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