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區(qū)一路向北,在昌平西關(guān)出口下高速,繼續(xù)前行7公里,車行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到了另一番天地:在西、南兩座山環(huán)抱中,閃出一個擁有上千棵柿子樹,占地300多畝,相當于30個足球場大的超級豪宅。
這里就是張寶全的私人會所。
心靈歸宿逃離城市的渴望
2004年國慶,張寶全沒去度假,而是參加了《建成未建成——磯崎新建筑藝術(shù)展》。
看著轉(zhuǎn)動的屏風上描繪的種種地獄的場景,以及墻上閃爍的廣島原子彈毀滅后的廢墟和膨脹著貪婪和欲望的現(xiàn)代城市,張寶全開始回味磯崎新35年前提出的觀點——城市的未來是廢墟。
張寶全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敏銳感受的體驗者,“走在北京的街頭,隨處可以感受到現(xiàn)代化的氣息,爆炸般的消費信息無孔不入地撞擊著人們的眼睛和身體,可是心靈卻越來越麻痹?!?/p>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個空洞而失語的城市,一個看不清面容和心情的城市。城市和我們的心靈越來越遠。有時候瞬間的時空錯覺會使我們恍惚,不知道這個城市是真的還是假的??傊?,你和這個城市失去了默契,失去了親密,甚至于在華麗的街燈下也很難找到自己長長的影子?!?/p>
在城市里蓋了那么多房子,張寶全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在創(chuàng)造財富還是在制造廢墟?他希望城市的未來不是廢墟,他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都市人與城市的關(guān)系。
張寶全選擇的“逃離”方式是圈地造屋。作為商人,他離不開城市,怎樣在心靈上和城市保持一種合適的間距呢?郊外,在那幾百畝的柿子林里蓋個房子住下來也許是絕佳之選。
為了尋找理想中的居所,張寶全帶著夫人,也就是今典集團執(zhí)行總裁王秋楊,拿著一份昌平地圖,開著車一個村子接一個村子地“掃蕩”。
2000年秋末冬初,張寶全來到了十三陵附近的萬娘墳村,這里有棟占地36畝的別墅,主人姓馮。在他的別墅對面有一大片柿子林,第一眼見到,張寶全就完全被打動了:“那是一大片非常好的柿子林,樹林的西面是一座大山,南面有座小山。因為是秋末冬初,柿子樹的樹葉已經(jīng)掉光了,老柿子樹的枝干顏色又深又黑,在逆光下尤其漂亮,地上是一片枯黃的衰草,還有兩匹瘦馬站在林間?!?/p>
張寶全一眼就相中了這里。他決定要在這里開始另一種生活。
圈地建房尋求若即若離的感覺
張寶全,這個48歲的中年男人幾乎從事過中國的各種職業(yè):“上山下鄉(xiāng)”時做過工農(nóng)兵學(xué)員,當過五級木匠,1976年入伍當過戰(zhàn)地記者,寫過小說和劇本,他的水墨山水畫被做成郵票,他曾是北京電影學(xué)院導(dǎo)演系的高材生。
張寶全現(xiàn)在的身份是今典集團董事長,一個房地產(chǎn)公司老板,除了在京城擁有今典花園、空間·蒙太奇、CBD的蘋果社區(qū)等地產(chǎn)項目,他還在海南開了一家五星級酒店。除了房地產(chǎn)行業(yè),他還把商業(yè)觸角伸向信息產(chǎn)業(yè),擁有DVD下一代產(chǎn)品EVD的國家標準。
房地產(chǎn)、酒店和EVD都在給張寶全賺著大筆的錢,而這個柿子林會所則是他周末居住以及與朋友聚會的地方,純粹享受生活,不需要用它產(chǎn)生利潤。
蓋好的柿子林會館占地320畝,對于這樣大規(guī)模的圈地造屋舉動,張寶全并不認為這是特權(quán),“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很多,但未必都選擇圈地造屋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有的人就愿意在城里買幾萬元一平方米的豪宅,這和個人的生活情趣有關(guān),歸根結(jié)底是大家對文化的不同選擇。我認為人和城市最好的關(guān)系就是若即若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郊區(qū)圈地造屋,營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的鄉(xiāng)野空間。這個空間離城市不遠也不近,在這里能找回人的自然本性,保持身心的清醒?!?/p>
“若即若離”是折中和現(xiàn)實的選擇,在汽車和通訊科技極度發(fā)達的今天,住在郊外絲毫不影響張寶全運籌帷幄。況且,作為地產(chǎn)商,張寶全曾有很多遺憾,他說城市里蓋房子幾乎不可能有柿子林這樣的自然條件,作為對“天人合一”居住境界的理解,張寶全在柿子林得到了盡情的發(fā)揮。最自然的才是最有價值的,為了表達對自然的尊重,張寶全希望整個園子不要因為建筑而留下太多人為的痕跡,“我們想通過柿子林會館表達對居住的理解和我們的價值觀?!?/p>
珍貴“擺設(shè)”慈禧年間的柿子林
說是300多畝(約20萬平方米)的豪宅,這個面積更多是指這些百年樹木——“慈禧年代種的”珍貴柿子樹。
張寶全 “租”下這片土地時,他說:“不要說土地所有權(quán)不能買賣,即使可以買賣,這上百年的東西也不是我買得起的。”張寶全珍視的是他從村民手中買來的百年老樹,認為它們“很值錢,一棵也不能動”。會所的主體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左右,包括主房、客房以及林林總總的室外游泳池、網(wǎng)球場、酒吧、馬廄、狗舍、鴿籠、花房等附加建筑。對于這個私人會所來說,這上千株慈禧年間的柿子樹,已經(jīng)是最好的裝修了。
建筑師能夠領(lǐng)會業(yè)主的心思,盡管會館的建筑占地上千平方米,但卻通過圍合室內(nèi)庭院的手法使樹與屋能夠和平共處,在建造的過程中,只移植過幾棵柿子樹,沒有砍伐過一棵。會館采用了當?shù)赝辽拇植谑瘔K作為墻體,水磨石的地面,生銹的鐵皮墻體裝飾,就是這些再質(zhì)樸不過的建筑材料,卻讓我們感受到建筑與人的親密無間!它似乎在表明一種態(tài)度:最自然的才是最有價值的。和人一樣,建筑也有狀態(tài),人只有在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下才能有真正的輕松和快樂,建筑也是如此吧。
藝術(shù)居所沒有奢侈品的豪宅
因為是山里的房子,對于建筑設(shè)計來說,如何能讓居住者最大程度地享受到陽光和自然美景成了最主要的目標,著名建筑師張永和、王暉接受了這個任務(wù)。
王暉說,他是從某個西班牙山頂教堂的設(shè)計獲得啟發(fā),那個呈多面體、自身形態(tài)完整獨立的教堂因為其出色的密度空間讓他贊不絕口。最終,柿子林會所采用了一些剖面為梯形的空間和內(nèi)傾式屋頂來構(gòu)成整個建筑。這樣一來,幾乎每個房間都不是正方形的,屋頂都是傾斜著的,并對著周圍的景物向外開敞。這種變截面空間帶有很強的空間指向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自然景觀及光線。
除了要求不能損毀一棵柿子樹,張寶全還要求房屋不要破壞原來柿子林的美感,對于這個曾經(jīng)的畫家和導(dǎo)演來說,自然的美感高于一切。于是柿子樹的高度決定了會所7米到10米間的空間高度,房間的房檐基本到樹冠的高度。
在柿子林,任何期望看到像大理石地面、橡木墻壁或者金箔貼就的大門等奢侈符號的人,恐怕會感到非常失望。在這里,基本的建筑語言是由取自鄉(xiāng)土的石材砌墻、木模板澆筑的混凝土屋頂、銹面鋼板的外立面、被鋼架支撐和分割的玻璃幕墻以及水磨石地面構(gòu)成的。
由于石墻、玻璃、鋼材等材料的大量運用,會所的建筑風格看起來硬朗通透。除了必要的家具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內(nèi)裝修的做法又讓它顯得樸素大氣。在建造過程中,建筑師最終用紅銹的鋼板代替了原設(shè)計中作為外立面的木板,張寶全說:“這種鐵銹紅在環(huán)境里能把時間的感覺帶進來,讓你覺得有點滄桑,三五年之后也許感覺會更好?!?/p>
張寶全夫妻倆是2004年10月1日第一次住進他們的新莊園,整整一晚上他們都興奮得難以入睡。張寶全津津樂道于早上起來在柿子林里一圈圈地騎自行車,想著有時間時可以釣魚、種花、種菜。他喜歡安靜,這里的空間足以讓他獲得遠離喧囂都市的一份安靜。而王秋楊凌晨三點還在給朋友發(fā)短信,想讓更多人來分享他們的快樂。那一夜,這兩個人快樂得像一對孩子。
有了汪海雙星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