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行業(yè)的敏感度相比,保險業(yè)對加息的反應已經顯得慢半拍了。業(yè)內人士猜測,如果央行繼續(xù)加息的話,預定利率的上限遲早要突破,保險產品的定價體系必將調整,目前的局面肯定會很快被打破。
李先生本來謀劃著要為自己購買一份保險,但央行加息的消息讓李先生躊躇了,是不是應該耐心等待保險調價以后再買呢?李先生的想法其實代表了很多人。同樣,王小姐也計劃每年投資三五千元購買保險,可還沒敲定險種,加息的消息就傳來,“聽說升息后,保險公司的保費早晚會降。晚點兒買保險,同樣的保障可能只需要繳更少的保費。”那么新的一年,在保險業(yè)競爭異常熱鬧的時候,保險計劃到底該不該擱一擱呢?怎么樣買保險才劃算呢?
保險調價蠢蠢欲動
其實,與其他行業(yè)的敏感度相比,保險業(yè)對加息的反應已經顯得慢半拍了。目前,除了少數(shù)產品的保障和價格有些微調整以外,多數(shù)保險產品的基準價格按兵不動。一家壽險公司的張先生介紹: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25%,這個數(shù)字比壽險公司2.5%的預定利率上限仍舊要低一些,這可能就是“暫時不提高”預定利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但是,按兵不動不等于無動于衷,據(jù)了解目前少數(shù)公司對此正在竭力變通。比如華泰財險在升息后發(fā)出了公告,華泰居益理財型家庭綜合保險的年收益率上調0.27%,三年期起始收益率上調為2.32%,五年期起始收益率上調為2.52%。華泰居益保險是一款利率掛鉤型保險,根據(jù)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同步調整收益率,分段計息。其他保險公司也有利率聯(lián)動型保險產品正在保監(jiān)會報批。業(yè)內人士猜測,如果央行繼續(xù)加息的話,預定利率的上限遲早要突破,保險產品的定價體系必將調整,目前的局面肯定會很快被打破。所以,鑒于對保險產品價格走勢的預期,投保人不妨調整投保思路,對不同的險種做區(qū)別對待。持幣待購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適用于所有險種。對于某些險種,還是建議大家先下手為強。
現(xiàn)在購買哪些保險劃算
其實,現(xiàn)在買保險只要注意先后法則,有些險種投資還是比較劃算的。
意外險:意外險有點像“萬金油”,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首選險種,它具有保費低,保額高,一年一保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加息對它的影響幾乎為零。
目前,國內普通意外保險產品的費率一般在每年0.15%到0.2%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只要花不到一兩百元錢,就可以買到10萬元的意外保障。經常出差的人,可以考慮購買交通意外保險,保障范圍囊括公交、航空、火車、輪船,費率更低,一般只要幾十元,就可以獲得幾十萬元的保障額度,還有意外醫(yī)療保障。而且,所有的意外險都是一年期的短期產品,其費率是一年一定的,加息對其價格影響很小,即使有些影響,投保人也可以在次年享受到更低價的產品。
醫(yī)療險:對于投保人來說,醫(yī)療保險與意外險的重要程度可以相提并論,但是醫(yī)療險價格與加息之間的關系比意外險更密切。
現(xiàn)在的醫(yī)療保險大致可以分為重大疾病保險、醫(yī)療補貼保險、醫(yī)療費用保險三類。大疾病保險方面,從年齡上說,應該是越早投保越便宜。但是推遲投保又有可能得到更便宜的保費。究竟推遲投保能否買到更便宜的保險產品,還取決于今后加息的力度和頻率。
另外,醫(yī)療費用保險和醫(yī)療補貼保險基本上都屬于一年期短期產品,保險價格每年都可以調整。因此,與意外險一樣,投保人無須等到以后再買。
傳統(tǒng)終身型壽險 :一份長期壽險保單一般長達20年甚至30年,雖然一年的保費相差可能不是很多,但累積起來卻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保險公司人士曾算過這樣一筆賬:目前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為2.5%,如果一個30歲的男性,投保20年繳費的傳統(tǒng)終身型壽險產品,假設預定利率能提高0.5%,即提高到3%,那么,所交的保費將下降13%左右。也就是說,該男性如果原來每年要繳保費2700元,調高利率后,每年需要繳交的保費將降低到2347元,20年下來該男士將少繳付7020元保費。
可觀望的險種
有些險種還可以觀望一段時間:
傳統(tǒng)養(yǎng)老保險:現(xiàn)在的養(yǎng)老險大多具有分紅功能,理論上說,分紅保險可以抵御通貨膨脹和利率上漲帶來的風險。因為銀行利率的上調,使得保險公司的投資收入有所增加,這樣保險公司的分紅空間就比較大,保戶的收益也會隨之上升。但是,從目前分紅險的實際分紅情況來看,卻不盡如人意,因為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年紅利只有1%左右,今后紅利的增長能否趕上加息的步伐也有待觀察。
而養(yǎng)老保險承諾的回報率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設定的,銀行利率的高低對保費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打算購買養(yǎng)老險的市民可以觀望一下,對于固定回報的養(yǎng)老險盡量回避,對于有分紅功能的養(yǎng)老險可以參考一下該公司以往的分紅水平再做定奪。
固定利率的壽險產品:伴隨著新一輪加息周期的開始,保險監(jiān)管部門很有可能在適當?shù)臅r候放松預定利率管制,調整預定利率。變化后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將給壽險公司在新產品開發(fā)上留有更多空間,各壽險公司會根據(jù)利率上升預期和市場狀況,一方面調高現(xiàn)有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降低其價格;另一方面又可以設計出更多的靈活實用的新型壽險產品,如開發(fā)利差返還型壽險、變動預定利率壽險產品等升級版產品。那時候,投保人會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投資型壽險產品:從上面的分析可預測,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能否提高關鍵還在于其投資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的能力,加息對壽險公司的投資水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倘若公司資產對加息的反應不夠及時,投資組合失衡等都會給公司經營造成壓力。由于受到的制約因素很多,其投資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反映出來。如去年分紅保險的分紅要到今年四五月份才出來,到時侯紅利的多少仍然是個未知數(shù)。而且一般投資型壽險產品的管理費用要高于基金公司,這是因為壽險公司的銷售渠道與基金公司不一樣。如投資連接保險年費約為3%,這其中包括傭金及銷售費用,而基金公司的基金年管理費為1%。所以對于以投資為目的的消費者而言,是否選擇投保這類壽險產品還應全面衡量,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