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雁
清朝時候,河北省文安縣一個小商人的家庭,全家共有四人,夫妻二人之外,上有六十余歲的老太太,已是雞皮鶴發(fā),老態(tài)龍鐘;下有一個六歲的男孩,還沒有進學校讀書。
這小商人每天到市場上去做買賣,早出晚歸,白天只有婆媳二人及小孩在家。從表面上看來,媳婦對婆婆似乎并沒有太苛刻的虐待,老太太吃得飽,穿得暖,物質(zhì)上不虞匱乏。可是一個人的生活,物質(zhì)與精神是并重的,老太太在物質(zhì)上雖不憂凍餒,精神上卻遭遇著不可忍受的痛苦。
原來這位小商人的妻子,每天家事之余,只知道陪著自己的小孩玩,從來沒有考慮到婆婆的寂寞,看到了婆婆,總是板起面孔,很少與婆婆講一句話,好像婆婆欠她債似的。就是招呼婆婆吃飯,也沒一絲一毫恭敬的態(tài)度,沒有柔聲細語的聲調(diào),常是暴容厲色地說:“吃飯的時候到了,怎么你還不知道?”
對這位媳婦的強悍性情和不愿意侍奉婆婆,老太太起初只是忍氣吞聲,即使忍不住,也只背著人暗暗地哭泣,不愿當面責罵媳婦??墒峭纯嚯[藏在肚里,不發(fā)泄出來是很難受的。老太太就每天在廳堂上自言自語發(fā)牢騷說:“我這苦命的人呀,活在世上受罪,還不如早些死了好。狼心狗肺的大娘子,占據(jù)了我的兒子,我老太婆成了她的眼中釘,我死了她才舒服。狠心的大娘子,總有一天要吃苦頭?!?/p>
媳婦心中有數(shù),明知老太太自言自語罵的是自己,但因婆婆不是對著自己的面罵,也就不敢公然與婆婆爭吵。但當丈夫每晚回家的時候,她就聲淚俱下地訴說婆婆的惡行。
小商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受到夾板氣:一方面是恩深如海的慈母,一方面是美艷似花的嬌妻,雙方都不敢得罪,所以聽了妻子的哭訴,他只能默然不答。
可是小商人的妻子一不做二不休,接連不斷地在丈夫面前訴說婆婆的壞話,逼得小商人無法沉默了。一天晚上,小商人忽然拿出一把鋒利的刀,對妻子說:“你說我母親兇惡,那么,我把她殺掉怎樣?”
“好極了,這樣可除了家中的禍害。”商人妻子竟然如此回答。
“不過,這事要做得機密才行?!毙∩倘私又f:“你暫且先忍耐一個月,每天和顏悅色盡力侍候我母親,這樣使鄰人都知道你是賢慧的孝媳,我母親是兇暴的惡婆,到那時再殺她,還不算遲?!?/p>
小商人的妻子覺得有理,依照丈夫的囑咐,從此對婆婆的態(tài)度完全改變,每天晨晚都要到婆婆房中去問安,有空暇的時候,也常對婆婆說說有趣的故事,聲音十分柔和,態(tài)度十分可親,解除了婆婆的寂寞,溫暖了婆婆的心靈,使婆婆心滿意足,因此在這一個月中,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沒有指手畫腳罵過人,對媳婦十分和善與愛護。
一個月過去了,小商人又拿出了那把利刃,在燈光下把玩,并且問妻子說:“最近婆婆待你怎樣?”
妻答:“婆婆最近待我較前好多了?!?/p>
小商人又說:“那么,你再和顏悅色侍奉婆婆一個月,看她怎樣?”
又過了一個月,小商人持了前次那把鋒利的刀,重新問妻子:“婆婆待你怎樣?”
商人妻答:“婆婆最近待我很好了,這是因為我受了你的吩咐,和顏悅色地侍奉她,所以她才待我很好,可我是勉強的,恐怕不能持久呀!”
商人握著刀,很生氣地瞪著她說:“你有沒有見過丈夫殺妻子的事情?”
妻子說:“有?!?/p>
丈夫又說:“你有沒有見過兒子殺母親的事情?”
妻子說:“沒聽說過?!?/p>
小商人聽了大怒:“人生以孝為本,父母的恩德,殺身難報。你既然嫁給了我,與我結合,那么待我的母親就等于待你自己母親一樣,應該竭盡孝道。可是你對我母親忤逆不孝,不僅沒有給她精神上的溫暖,反而受盡你的冷落。你非但不知反省,反而每晚向我說盡母親的壞話,后來我假意要殺母親,你竟贊同,我才叫你試著和顏悅色地侍奉母親?,F(xiàn)在證明我的母親很是慈愛,以前她偶發(fā)脾氣,完全是因為受盡你冷落的刺激所造成。你不能孝順我的母親,而且還要我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來;我的這把刀,其實是要拿來砍你的頭,讓我母親快心,我之所以暫時寬限你兩個月的時間,使你有機會可以改過自新,能夠孝順婆婆,以盡你為人媳婦之道;這也表示了我母親寬待你的心,使你知道錯不在我母親,也讓你甘心情愿死得瞑目??!你這不孝的逆婦,要你做什么!” 說罷,舉刀就要砍。
小商人妻子嚇得滿臉發(fā)青,全身發(fā)抖,跪在地上求饒。向丈夫求道:“您若是寬免我,讓我不死,我一定會終生孝順婆婆,絕不敢有一點點的懈怠??!”
丈夫答應了。經(jīng)過了這件事情,她們婆媳之間就變得非常和睦;而這件事情不久之后也傳遍了鄉(xiāng)里。
這位文安縣的居民,只不過是一個平常的丈夫,卻善于調(diào)教感化忤逆的妻子,使妻子轉惡為良;雖然是讀過書的君子,恐怕也比不上他??!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天下無不可化的父母”,這都是真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