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作為蘇聯(lián)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斯大林,變得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前夕,總參謀長朱可夫?qū)④娊ㄗh“放棄基輔城”,以免南方蘇軍遭到德軍的“合圍”。本來這是一個很有戰(zhàn)略眼光的建議,但是,斯大林聽不進去,當面痛罵朱可夫“胡說八道”,一怒之下,他把朱可夫趕出了大本營。
不久,基輔遭到德軍合圍,守城的紅軍精銳部隊全軍覆沒。等到斯大林對朱可夫說“你是對的”時,已是馬后炮了。
但是,一度當上蘇軍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往往能讓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自己的意見。
每次“閑聊”時,華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經(jīng)意”地說些軍事問題,既不是鄭重其事,也沒有頭頭是道。奇怪的是,等他走后,斯大林往往就能想出一個好計劃。
對于斯大林的深謀遠慮,大家紛紛稱贊,斯大林十分高興。
華西列夫斯基也與大家一樣,表示贊嘆和折服。
這樣一來,再也沒人想到這是華西列夫斯基的主意,甚至連斯大林也不會這樣想。
在軍事會議上,華西列夫斯基進言的方式,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講三條正確的意見,但口齒不清,用詞不當,前后重復(fù),沒有條理,聲音含混。因為他的座位靠近斯大林,只要斯大林一個人明白就行。
接著,華西列夫斯基畫蛇添足地講兩條錯誤的意見,說話時聲音洪亮,條理清晰,大有不讓其荒謬性昭然若揭,不肯罷休的勢頭。
當斯大林定奪時,首先批判華西列夫斯基的錯誤意見。他批得痛快淋漓、心情舒暢,接著,逐條逐句,清晰明白地闡述自己的決策。當然,他完全不像華西列夫斯基那樣,詞不達意,含混不清。
華西列夫斯基明白,斯大林正在闡述自己剛剛表達的幾點意見,當然是經(jīng)過加工潤色的。這時,誰也不會追究斯大林的意見從何而來。
這樣一來,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移植到斯大林心里,變成斯大林的東西,然后付諸實施。
事后,有人嘲諷華西列夫斯基神經(jīng)有毛病,是個“受虐狂”,每次不讓斯大林罵一頓,心里就不好受。華西列夫斯基只是笑而不答。
有一次,華西列夫斯基對周圍的人說:“如果我也像別人一樣聰明、一樣正常,期望受到最高統(tǒng)帥的當面贊賞,那么,我的意見也會被丟到茅坑里。我只想讓自己的進言被采納,只想讓前線將士少流血,只想讓蘇軍打勝仗。我以為,這比討斯大林當面贊賞重要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