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有志 劉斯富
“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高舉“反恐”和“民主”兩面大旗,以“先發(fā)制人”、“單邊主義”、“政權變革”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東和中亞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為核心的美國價值觀。稍稍檢視美國近期的外交行動:從阿富汗戰(zhàn)爭到伊拉克戰(zhàn)爭,從朝核危機到伊朗核危機,從格魯吉亞政變到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政權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謂的“顏色革命”,再至“5·13”烏茲別克斯坦爆發(fā)的“騷亂”,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窺見美國外交政策理念發(fā)生了新的重大轉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總統(tǒng)切尼和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為代表的新保守主義思想對布什外交政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2004年以來,美國在中亞及前蘇聯(lián)諸國推行的一系列以“顏色革命”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強調“意識形態(tài)”因素擺到了冷戰(zhàn)結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國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響,對于維護和發(fā)展中美關系有重要的意義。
新保守主義的思想基礎及其發(fā)展
正如有的美國新保守主義者自我吹噓的那樣:布什外交政策被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所“挾持”了。美國外交理念這種最新轉向并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及其哲學基礎的。新保守主義思想源于施特勞斯的“自然正當”和“道德復興”思想。
列奧·施特勞斯的“自然正當”學說認為:人們?yōu)榱俗非笞匀坏恼?,可不顧或蔑視所有現(xiàn)存的道德和法律。自然權利一旦進入信仰領域,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它可以超越法律,包括國際法和國內法。新保守主義對這種哲學的解讀是,人類文明共享的一些基本價值,如人道觀念,對生命的尊重等抽象、普世的價值觀不具有任何意義,他們看重的是“我們和他們的區(qū)別”,是“正義與邪惡的區(qū)分”?!拔覀儭闭莆樟俗匀粰嗬瑥亩亲杂?、民主國家,而“他們”是獨裁國家。因此,“我們”有責任把“他們”從奴役、野蠻中解脫出來,恢復自然的正義,并使得“他們”過上有道德的生活。為此,“我們”對“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神圣的、人道的,因而都是自然合法的。
新保守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崛起的“新保守派”思想的政治標簽。新保守派在理論的形成過程中既是對自由主義的反彈,又不同程度的糅合了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甚至社會主義的各種觀念,逐漸發(fā)展出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三種形式的新保守主義:一是以哈耶克為代表的經(jīng)濟保守主義,二是以克里斯托爾為代表的政治保守主義,三是以貝爾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20世紀70年代,保守派支持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此后在80年代受到里根的器重。冷戰(zhàn)的終結也使得保守派發(fā)生分裂,產(chǎn)生了新保守派。2001年布什入主白宮,他借助民眾對反恐的強烈支持,重用了一些新保守主義者并自稱是“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這樣新保守主義迎來了新的春天,幾乎主宰了美國外交。
新保守主義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新保守主義者來源于三股力量:一是伯克式的傳統(tǒng)保守主義者;二是20世紀70年代初從共和黨保守派分離出來的所謂“新保守派”;三是從民主黨陣營分離出來的保守派。無論出身何處,新保守主義者的外交政策主張都有三個方面:第一, 信奉美國特殊論;第二,特別強調意識形態(tài)在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的性和主導作用,認為輸出意識形態(tài)從長遠看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因為這樣做可以在國際競爭中搶占“道德高地”,取得輿論優(yōu)勢;第三,它強調實力因素在對外關系中的作用, 推崇實力外交。新保守派的外交政策影響在80年代前期達到了第一個高潮,當時一批新保守派骨干紛紛脫離民主黨轉投共和黨,在里根政府內擔任外交要職。在冷戰(zhàn)結束經(jīng)歷短暫沉寂期之后,90年代中后期大有重新上升之勢。小布什上臺后,新保守主義的絕大多數(shù)外交主張被采納,直至美國先后發(fā)動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爭以及在中亞發(fā)動的“顏色革命”。這樣,新保守派的外交政策影響在新世紀之初達到了第二個高潮。
首先,新保守主義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理論基礎。新保守主義對政治哲學的解讀是,人類文明共享的一些基本價值,如人道觀念,對生命的尊重等抽象、普世的價值觀不具有任何意義,他們看重的是“我們和他們的區(qū)別”,是“正義與邪惡的區(qū)分”。布什在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如以副總統(tǒng)切尼和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為代表的新保守主義所推崇的“單邊主義”外交戰(zhàn)略以及“先發(fā)制人”軍事戰(zhàn)略成為布什外交政策的理論基礎,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保守主義者在反恐問題上,簡單的把世界分為正義的國家(追隨美國)和邪惡的國家(不追隨美國),并隨意給朝鮮、伊朗和伊拉克扣上“邪惡軸心”國家的帽子。繼而,布什大肆鼓吹美國自由民主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普世性,積極支持中亞諸國所謂的“民主派”發(fā)動“顏色革命”,甚至推翻時任政府。
其次,新保守主義為布什總統(tǒng)的外交政策營造輿論環(huán)境。新保守主義的主要思想庫的主要主張幾乎全部為布什所采納,如“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邪惡軸心”說等。除此之外,媒體是新保守派影響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又一途徑。新保守派深知媒體在塑造公眾輿論上的重要性,他們不僅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出版等媒體手段大力宣揚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政策主張,而且還自辦不少期刊雜志,借以擴大政策影響。新保守派控制的主要媒體有:《旗幟周刊》、《評論》、《國際利益》、《公共利益》、《世界事務》、《新共和》和《輿論》。另外他們還控制了一些非常著名的刊物,如《外交事務》、《外交政策》和《華盛頓季刊》等。其中《旗幟周刊》的先鋒作用不容低估。該刊自1994年創(chuàng)刊后,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新保守派政論家。他們在其上連篇累牘地評論時事,發(fā)表政見,該刊由此成為新保守主義影響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輿論平臺。
最后,新保守主義為布什的外交政策提供解釋,以爭取選民支持。新保守派還采取各種行動竭力影響布什政府外交政策。每當布什政府處于決策的關鍵時刻,威廉·克里斯托爾和新保守派另一干將理查德·珀爾等人就聯(lián)合其他保守人士采取集體行動,公開向布什政府施加壓力。如“9·11”之后,珀爾就積極組織伊拉克反對派人士到美國國會和他擔任主席的國防部國防政策委員會作證,以此敦促布什政府把推翻薩達姆政權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議程。又如2002年4月,克里斯托爾和珀爾等近30名新保守派人士聯(lián)名上書布什總統(tǒng),呼吁他進一步加強對以色列的支持,停止給予巴勒斯坦的財政援助,加快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步伐。另外,當布什因攻打伊拉克在國內面臨壓力時,新保守派紛紛撰文或發(fā)表演講,為布什的政策進行辯解。
美國新保守主義推動下的美國外交政策所表現(xiàn)出的“單邊主義”和“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顯然是一種典型的霸權主義行徑,既違反了聯(lián)合國憲章,也不符合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更是逆當今國際關系民主化和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歷史潮流,因而于法不容。另外,美國以“自然正當”為道德的大旗去推行美式民主,改變別國政權,非但沒有給當事國人民帶來和平、幸福的生活,反而造成這些國家政局動蕩,極大地阻礙了經(jīng)濟發(fā)展,使得人民生活困頓,甚至淪為難民,因而于道德不容。當前,新保守主義者秉持的“自然正當”學說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及美國發(fā)動數(shù)場“顏色革命”之后,在國內受到民眾乃至民主黨的強烈質疑,在國外受到其盟國及俄羅斯等其他一些國家的反對,美國外交的合法性正不斷受到質疑。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本文責任編輯:卜衛(wèi)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