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坤
每每提起家,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遠(yuǎn)離家鄉(xiāng)在外求學(xué)的他鄉(xiāng)游子們,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就是:我好想家,好想回家。
春雨蒙蒙、乳燕呢喃之際,常常對月垂淚,想自己的小屋,想那種“孤燈伴影,雨打窗欞”的意境;每當(dāng)月圓的時候,如水的月光瀉溢了整個窗前,我不忍開燈。怕破壞了這份靜謐。于是遐思萬里,神游無限,我的靈魂與每一朵花和每一株草對話,輕輕柔柔地。只因為這是在家里,一頂屋檐便支起了一個溫馨的夢。
夏花爛漫,蚊蟲嚶嚶之時,常常徘徊于校園的花圃中,各種花都爭奇斗艷,把無盡的芳香撲面撒你整個面頰,浸潤每一個毛孔。但與此同時,卻回味著家中老奶奶那永無止境的天方夜譚;諦聽著媽媽哄著小侄女入睡的搖籃曲;品嘗爸爸偶爾從報上看到最新消息的喜悅,都是那么和諧地有條不紊地傳入耳鼓,方覺得如此天倫之樂藏在每一個笑靨中。只因為那是在家里,一頂屋檐便阻擋了一切塵世的喧囂。
秋風(fēng)瑟瑟,黃葉飄零,常在朗朗讀書聲中感覺陣陣悸動。中秋佳節(jié)誰與共賞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家中的月餅一定是圓的,家中的月亮也一定更圓。惟有桌前的人兒卻不再團圓。想家,想到極處就是夢見家。夢見一頂屋檐下的滄桑愛恨與悲歡離合。
冬雪覆地,梅花綻放,常常在呵護的暖氣下想起那遙遠(yuǎn)北方家中的一盆爐火,一家人圍坐爐前啃著烤好的馬鈴薯,那份沁人心脾的香氣便飄滿整個小屋。然而這份小小的享受卻成為永恒的、可望而不可及、可想象而不可捕捉的回憶了。想家只是因為家中更溫暖,從肌膚到靈魂深處。
我的家,我生生息息十多年的家呀。在你的懷中我歌我笑、我悲我哭;我的咿呀學(xué)語,我的蹣跚學(xué)步,都溶進(jìn)了你坎坷而又倔強的軀體里,我怎能不想?游過千山萬水,走到天涯海角,也折不斷你放飛的心線,原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紙鶯,遠(yuǎn)了,高了,但終究還是會回來,因為線的這端有寵我、愛我、給我生命的雙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