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林
智者往往能做到“受氣不慪氣”。
首先是“不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生氣、慪氣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且最直接受到傷害的是自己。生氣可使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氣得渾身發(fā)抖,血壓升高,甚至舊病復(fù)發(fā)……所以,生氣也就等于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尤其是那些專以“氣人為樂”的人,使人生氣、慪氣正是他的目的。故生氣也就是幫助別人達(dá)到目的。
其次是“換個角度看別人”。當(dāng)自己的心靈受到傷害時,如能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想若是自己處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也會這么說?這樣做?若是朋友、親戚或是同事傷害了你,想想他們昔日對你的關(guān)心、幫助及各種照顧,或許慪氣就會大減,怨氣漸消。
第三是“心胸寬廣,有自知之明”。有的時候慪氣,并不是別人的責(zé)任,而是自己心胸狹窄,容不下別人。如有的人生性好勝,不甘落后,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qiáng),誰超過自己,他就嫉妒誰;誰比自己強(qiáng),他就怨恨誰。雖然嫉妒心理人皆有之,但智者明了:“沒有什么理由,不許別人超過自己!”
智者明此三理,故而:當(dāng)氣不氣,受氣不慪氣,人氣我我不氣。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編輯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