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啟祥
寬堂馮其庸先生積十數(shù)年之功傾力完成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于 2005年元月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全書由墨色正文和朱色批語組成,共計160萬字,書前彩色書影及印章20幅,書中彩色工筆畫插圖30幅,封面雅致,裝幀大氣,印制上乘。本書以其體式的包容性、內(nèi)容的集成性展現(xiàn)出豐厚的學術(shù)涵量和作者的大家風范。我們可以從文化品位、學術(shù)內(nèi)涵和治學精神諸方面來認識這部新著(馮評本)對讀書界和學術(shù)界的意義。
馮評本采用繁體字、直排,評批文字取淺近文言,體式承繼傳統(tǒng)的評點而有所革新。此種風貌決不是簡單的形式問題,而是一種具有遠見卓識的文化選擇,要求評者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字功力,體現(xiàn)出一種很高的文化品位。如今的年輕人已不識繁體字,包括文科學生,這樣就難讀中國古籍,對傳統(tǒng)文化不能繼承,何談創(chuàng)新。因而少量圖書采用繁體字是必要的、有遠見的?!都t樓夢》本身是古典白話小說,即用繁體字,可以作為識繁的一種讀本?!霸u點批閱”是傳統(tǒng)的文學鑒賞和批評的一種形式,淵源有自,在紅學史上早已成為一大流派,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起,自嘉道以降風行不絕,建國以后遂而消歇,至近年方又復起。馮評本承繼了這種傳統(tǒng)的形式而又有革新和發(fā)展:在全書之前撰寫了一篇三萬余字的長序作為導讀;每回之后均有回后批,平均在六七百字,長者達四千余字,總說本回要點特色,或敘成議或舉證,其實相當于百余篇文章;再加上大量的隨文眉批和雙行小字批。可以說從宏觀、中觀、至微觀都照顧到了,這樣,既避免了傳統(tǒng)評點的零星片斷、只重即興感發(fā)的缺欠,又保留和發(fā)揚了它自由度大、包容量強的優(yōu)長。今天的讀者看到這種朱墨兩色套印的評批本,可以十分直觀地感受這種傳統(tǒng)體式的優(yōu)長,在評批者的引領(lǐng)下進入《紅樓夢》的藝術(shù)世界。
全書的評批文字采用淺近文言,言簡意賅、語約義豐,且常以詩句煉語作評,更覺韻味深長,傳統(tǒng)評點中那些精彩的評語往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清代一位評家曾以“兩個黃鸝鳴翠柳”“數(shù)聲清磬出云間”來形容風姐和賈蕓兩人對話的宛轉(zhuǎn)流利、清脆可聞?,F(xiàn)在我們在馮評本中看到了這樣的風貌,而且新意迭出,更勝前人。茲舉數(shù)例,以窺一斑。如批寶黛訴肺腑,非言語所能達,則曰“長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三十二回);批元妃省親之候駕肅靜場面謂“萬木無聲待雨來”也,離去之際強忍悲痛批曰“別時容易見時難”也(十七、十八回);批寶玉離開村姑二丫頭則曰書中“車輕馬快,轉(zhuǎn)眼無蹤”兩句如讀古詩“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十五回);批寶玉聞金釧死訊,恨不得跟了去,則謂“魂一夕而九逝”矣,精誠已隨金釧去也(三十二回);批鴛鴦難逃賈赦魔掌則謂“茫茫大難愁來日”也(四十六回);批文章高潮過后之余橫生則謂“余霞散成綺”也(第九回);批妙玉親自烹茶,引東坡句云:“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湯生璣珠”(四十一回);批寶釵之詩簽“任是無情也動人”則當作“任是動人也無情”解(六十三回)余不多舉。關(guān)于小說中詩會之作雖是代言,而評者諳作詩之道,對各人之詩及聯(lián)句,亦指點高下,有助于讀者鑒賞。
當然評批并非都用詩句才見精彩,多數(shù)是散體,如批鳳姐不信報應(yīng)謂只“迷信權(quán)力”、迷信銀子,“到底開價了”,并在回末評中指出弄權(quán)一事揭露之深不亞于亂判葫蘆案(十五回);又如黛玉曾對寶玉說:“我為的是我的心”,襲人勸箴也說“可知我心里是怎么樣”,此處批曰“前面是與黛玉論心,此處卻與襲人論心,然所論卻非一心也?!?二十一回);批寶釵訓斥鶯兒回護賈環(huán)是“只有主奴之分,沒有是非之分”(二十回);提示“小紅一串話連用十六個奶奶”(二十七回);五十四回元宵夜宴將盡,批語特意抉出鳳姐話中的“散了,散了”“完了,完了”“那里還知道底下的事了”,并指出小戲子打的《蓮花落》,“乃乞食之歌也”,警示讀者此皆衰敗之兆??傊?,一字、一詞、一句、一段的點撥提示有賴于評者文字、文學包括小說、詩歌、戲劇、繪畫等多方面的修養(yǎng)。從人物塑造到謀篇布局,從譴詞造句到寫景狀物,都是評點這種體式可以發(fā)揮也是極見評點家識力的地方。
試想一部百萬字大書,從頭至尾要費多少神思氣力!具有如此文化品位的著作,在當代出版物中實屬難得。
正因為評批本這種體式相對自由、包容度大或曰彈性很大,因而它具有豐富的學術(shù)內(nèi)容,更能充分體現(xiàn)評批者的學養(yǎng)閱歷、襟懷氣度。馮先生是學問家,他治紅學,亦治中國文學史、文化史、戲曲史、藝術(shù)史。以紅學論,幾十年來馮先生在家世研究、版本研究、思想研究等方面都不斷有專著問世,還主編過多種紅樓夢的校本、辭典等。這些成果或曰其中的精華都薈萃濃縮在這個重校評批本之中。
好的版本是閱讀和評批的基礎(chǔ),選擇早期脂本作為底本和主要校本原是不言而喻的事,因為它比較接近曹雪芹的原著,這本是紅學界多數(shù)的共識,也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然而由于有否定脂本、認其為偽為劣的意見和著作在,因而重申脂本為真為優(yōu)也就有其必要。馮先生有《石頭記脂本研究》等版本方面的著作,選擇庚辰本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等為主要校本是他的一貫主張,此次仍本此旨而重新校閱一遍,其于程本的長短優(yōu)劣自不必一一列出,而某些關(guān)鍵處則仍在評批中加以說明,相信對讀者是很有助益的。評批部分量大、面廣,凡例已經(jīng)說明本書將早期抄本的脂評“擇要錄入”,這樣,讀者可以從本書直接看到這些最早的具有文獻價值的脂評,而且通過馮評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證實。比如在作品的素材來源即曹家的家世方面脂評有所點醒和提示,往往只寥寥數(shù)語,馮評則以翔實的材料給以拓展和充實。曹家由盛而衰的最大關(guān)節(jié)在于南巡接駕和抄家敗落兩大事件,脂評都有所透露。第十六回回前脂批有“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之語,馮評本在眉批中進一步揭示風姐與趙嫗一段閑話“是明指康熙南巡也”,“按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曹寅第一次接駕,以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共四次,均由曹寅接駕。此處明寫接駕四次,脂批有說是‘點正題正文、‘真有是事,經(jīng)過見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此是警醒之筆,意外之言,實即指曹寅當年接駕,大量虧空,皆‘往皇帝身上使也,孰知竟因此敗家乎!”在本回回后評中引述了當年泰州詩人張符驤《竹西詞》中詠南巡接駕的四首詩,其中有句云“五色云霞空外懸,可憐錦繡欲瞞天”、“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錢濫用比泥沙”等等,可見排場之奢,耗費之鉅。關(guān)于曹家的發(fā)家及敗落在第一回甄士隱故事、第二回“成則王侯敗則賊”、第五回榮寧二公囑托、第七回焦大醉罵、第十三回秦氏托夢、以及五十三回烏莊頭送租等多處都有寓托喻指,馮評本均在脂批的基礎(chǔ)上拓展充實。比如說:“曹家最初確是以軍功起家的?!薄安芤拇谓玉{,虧空巨額國帑,賴康熙維持,康熙一死,則曹家再無靠山矣”,終至在雍正六年,獲罪抄家,徹底敗落??梢砸姵鲈u批本吸納了家世研究的成果。
這些史實,當然不可能是自傳說的依據(jù),正如第一回回后評中所說“作者只是家庭興衰之過來人,其作小說,只是以故家禍福及親朋禍福為素材”,而平生的聞見、社會的風習、時代的氛圍、思潮的激蕩更會給作家以深刻的多方面的影響,正是在這些方面馮評本有更為開闊的眼界,給讀者提供了理解作品更豐富的資源。
清初社會號稱康乾盛世,而敏感的作家覺察到了回光反照的末世景象,所謂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nèi)囊卻已虛空腐朽了。第四回亂判葫蘆案的描寫和護官符的諷世意義已為人所熟知。清代貪官之多貪污之甚有出于人們意想者,本書第四回馮評眉批有云“護官符寫透官場,寫透世情”“康乾盛世,其高官都有貪黷劣跡,如康熙朝之徐乾學、高士其、李光地、王鴻緒等,皆為貪官,乾隆宰相和坤,更是大貪污犯,雪芹寫此一椿小小官司,亦即小見大也?!焙屠な谴筘潱藗兌贾?,而上舉那些清初名臣,竟然都有貪污劣跡,可見官場空氣之污濁,居然像傳染病一樣,如此盛世焉能持久!曹家在伺候皇帝之外還要上下里外打點,以致落到精窮、落下賠補不完的虧空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思想領(lǐng)域里,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有悖正統(tǒng)的學說應(yīng)是那個時代重要的思想資源,這對理解小說主人公賈寶玉的乖僻心性、癡狂言行至關(guān)重要,也是本書批語的重要方面。如第三回之后評謂寶玉“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一語,是當時反程朱理學思潮之透露,自明以來,反理學者咸以為程朱曲解孔孟。第十九回“祿蠹”一段眉批云“一段石破天驚之語”“罵盡天下腐儒”。第三十六回之回后評寶玉痛罵士大夫死名死節(jié)一段痛快淋漓,謂可與晚明李卓吾、清代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傅山、顏元、唐甄、戴震、袁枚諸人的思想言論對看互參。指出這些反正統(tǒng)的思想,正是雪芹的思想淵源之現(xiàn)實基礎(chǔ)。在第三回“女子無才便是的德”之眉批中特別強調(diào)理學扼殺女性生機,“清廷大力提倡程朱理學,提倡婦女守節(jié)。夫死,守節(jié)三十年者為‘節(jié)婦,夫死殉夫者為‘烈婦,未婚夫死而以死殉者為‘烈女,各樹貞節(jié)牌坊,免其賦役。故愚民殉死者成風,所謂‘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也……此戴震所言‘以理殺人之又一形態(tài)也?!瘪T先生近年有《論紅樓夢思想》一書,可以說此書的許多心得都已融入評點本中了。
此外,清初社會還有一些為現(xiàn)代讀者感到隔膜的風氣和制度,評批本也給予了相當?shù)淖⒁?,如王公貴戚的狎昵戲子、同性戀之風以及國喪期間的守制停樂等等。第三十三回忠順王府索要琪官,謂“斷斷少不得此人”,該回在回后評中以幾近一頁的篇幅引用曹雪芹同時代人趙翼著作中《梨園色藝》的記載,見出其時“京師梨園中有色藝者,士大夫往往與之相狎。”不僅有名有姓,且與之交游,為之風靡。同回眉批更引蔣士銓詩《戲旦》末句“不道衣冠樂貴游,官妓居然是男子。”此類背景材料,對忠順王府索人這一寶玉挨打的導火線,當有更為真切的了解。五十八回回后評中針對本回老太妃薨逝須按例守制遣散戲班的描寫,評語中特別記敘康熙二十八年國喪期間,京中因演《長生殿》傳奇,致使作者洪異落職,十五年后,曹寅在南京隆重延請洪異重演此劇。這些史實,既涉及“國喪停樂”,又表現(xiàn)了曹寅與洪異的情誼和他的戲劇造詣。均有助于了解小說情節(jié)及作者家學。小說中出現(xiàn)不少西洋物品,本書在相關(guān)批語中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背景材料。
以上從時代、歷史、家世、版本諸多方面來看評批本的學術(shù)含量,可以看出具有一種集成的風貌。馮先生今已八十開外,以他的人生閱歷和廣聞博見,在評批中不期而然地會發(fā)出慨然之嘆,何嘗不與昔之作書人與今之讀書人相通呢!如四十八回寫訛詐石呆子古扇,馮批曰;“四人幫”敗后,“予曾見故宮展覽康生所藏古硯極多,皆第一流珍玩?!薄翱瞪纫嗍怯觅Z雨村之法得之?!庇秩鐣袑戻P姐挪用月錢放債生息及等人送賄,評者聯(lián)想到抗戰(zhàn)時親歷欠薪之苦,“其時物價飛漲,半月后已貶去其半矣,不意鳳姐早已發(fā)明在先”,又“鳳姐要等送足了方辦此事”、“雪芹一枝筆,于二百年前,直寫到今天”(見三十六、三十九回眉批)。此外,馮先生還以自己多方面的閱歷聞見來參證書中的某些描寫,如說自己曾在江西種茶,自采自制自烹乃初識茶味;數(shù)十年來喜看傳統(tǒng)戲曲,故深味一舉手一甩袖便能通情;三汊河行宮遺跡亦曾多次親臨考察,可以想見昔日之水上豪華??傊?,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書中留下了時代的和個人的印記。
馮評本是一筆精神財富,告訴人們應(yīng)當怎樣治學。馮先生是實踐家,他行萬里路,七度西行,入沙漠,越冰山,閱盡艱險,研究、評批《紅樓夢》正如攀登一座文學的高峰、文化的高峰。十八年前馮先生在他的《八家評批紅樓夢》序言中主張“應(yīng)該給評點派紅樓夢以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呼吁有當世學者來“評批一部《紅樓夢》”,馮先生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實踐了這個期盼。這里要特別提到本書卷首的照片,這是收入書中的唯一一張作者個人照,為馮先生1998年8月在帕米爾高原之明鐵蓋達阪山口,系一千多年前唐僧取經(jīng)回國入口處。馮先生何以珍視這張照片?記得當時趙樸老尚在世,曾對馮先生說:“這件事是中國佛教界想做而未曾做之事,而你居然做到了。”可見其意義之重大。而對馮先生個人而言,始終以玄奘取經(jīng)之宏愿毅力自我策勵,此重校評批本巨帙,雖長途跋涉,來嘗懈怠,終至告竣。置此照片于首,當有深意存焉。馮評本所體現(xiàn)的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超越紅學、超越學術(sh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