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甘林 盧一心 方家平
在如今這個注意力極易疲勞的年代,總還有一些消息會吸引著你的注意力。最近,溫州三木商標事務所將伊拉克前總統(tǒng)薩達姆形象進行巧妙設計,作為圖案商標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申請,并已收到了受理通知書?!叭绻罱K注冊成功,這個商標的出讓價將是2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兩億多元),和美國懸賞薩達姆的金額一樣”,申請注冊者林木良開出了這樣一個天價。
溫州人的商業(yè)意識確實是讓人佩服的,不僅把“炒房團”、“炒煤團”搞得轟轟烈烈,舉世皆知并且聞風而動,如今又把“薩達姆”頭像放在眼里并巧妙地把它置換成圖案商標。不論林木良叫出的天價是多少,也不管天價能不能實現(xiàn),都可以讓人拍案叫絕。
也許,林木良會得意于自己這回又打了回商標法的擦邊球,因為他的設計只是個被抽象化了的“普通中東老人”形象,跟“薩達姆”無關。但是,自從薩達姆被美軍抓獲后,他那滿臉胡子的模樣便成了留給世人的最后形象。然而拋開薩達姆被美軍俘獲后屢遭羞辱這一表象,他又是怎樣一副真面目呢?
薩達姆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因人們價值觀的不同,世界各國對他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至少在官方層面)認為薩達姆是個不光彩的人物,在阿拉伯世界薩達姆有可能被看作英雄。具有爭議的名人形象,除了直接帶來品牌方面的爭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不利于品牌走向世界。運用“薩達姆”商標的產品要想進軍美、英等西方市場無異于癡人說夢。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全球化的今天,誰又愿意自己的品牌形象囿于有限的范圍之內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薩達姆”這個名字和他那滿臉胡子的形象也早已成為“專制、暴戾、反民主和屠殺無辜”的代名詞,他的“形象”哪里能夠重新樹立起來?仰仗他的“形象”又哪里能夠賺得盆滿缽溢?
其實,商標或品牌說到底是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商標之間的競爭,也是質量文化、科學技術之爭。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所使用的商標可以體現(xiàn)出這個人或群體的生活品位、審美情趣、性格類型等個性特質。因此,商標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價值取向。創(chuàng)造馳名商標要充分考慮目標市場消費群體的文化背景、知識背景、語言環(huán)境、民情民俗、宗教禁忌、審美情趣,這往往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如果不重視商標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一味依靠玩花樣、搞噱頭,僅僅指望借一些“知名人物”的所謂“名氣”來為自己造勢,其結果也注定與自己愿望背道而馳。不可想像的是:中國人會認同“東條英機”商標,猶太民族會接受帶有“希特勒”名字或納粹符號的品牌,美國民眾會以穿“本·拉登”牌服裝為榮。
林木良這回意欲借“薩達姆形象”申請商標、樹品牌、賺大錢,無疑是打錯了算盤,其結局我們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