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韻
家有常青藤,這是指母親,無論如何母親都是卓爾不群的。
當年,母親的先人們是騎著馬趕著牛羊唱著藍天白云的歌飄入關內的。因而母親的身上更多地融入了大草原特有的靈性和魅力。
前些日子,她老人家興沖沖地打電話告我:“別看你媽老胳膊老腿的了,剛才我沒花費多大功夫就學會騎電驢子了!”接著就繪聲繪色無不得意地向我描述如何踩油門如何變速如何左轉右拐,還有如何一邊奮勇前進一邊沖著路人大喊:“快閃開,我是張飛耍大刀,頭一遭啊……”而全然不顧我在電話這端出了一身冷汗。我都快要嚇死了,要知道已是滿頭白發(fā)的人了,萬一有個閃失豈是鬧著玩的。可這還沒鬧夠呢,逮了個空,她老人家親自給我們表演了她的飛車騎技,只見身穿真絲紅夾克的老媽腳踹油門,在眾兒孫的驚呼之中一溜煙飛出,眨眼工夫就匯入洶涌澎湃的車流中……凱旋歸來卸下頭盔,還要再給我們演說一番:“放學的娃娃們一串串,媽若閃脫了,可就給人家穿了糖葫蘆啦?!鼻魄?,怕不怕人。一旁的父親終于忍不住開了口:“給你媽個飛機,她也敢往天上擺弄?!?/p>
這邊剛撂下武的,一會兒工夫又捧出文的來,“我是I,你是you, 來是come,去是go?!彼先思覔u頭晃腦大聲朗讀她的英文作業(yè)。年輕時曾學過俄語與拉丁文的母親如今又迷上了英語,精神之專注,發(fā)音之純正,令兒孫們感嘆不已。再一看課堂筆記圖文并茂:馬兒揚蹄,金雞昂首,漢字注音加國際音標,熱鬧非凡。讀完寫罷,她老人家很氣派地手一揮向大家宣布道:“Let us eat out tonight(讓我們到外面去聚餐吧)。”
這就是我那可愛的母親。算起來退休已8年了,可至今卻連一天“崗”都沒下過呢,每天仍要去她的單位坐診半天,其余的時間就被演繹得這般行云流水,詠唐詩宋詞網上沖浪,打腰鼓扭秧歌舞迪斯科,坐輪船乘飛機游覽祖國大好山河,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天性好動是母親活潑潑跳動著的生命音符。
母親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生于戰(zhàn)亂,日寇侵華,還未滿月就遭遇日寇的血腥大屠殺,鄉(xiāng)鄰中的青壯年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親人們將母親藏掩在衣襟下東沖西奔,從無數尸堆上爬過,沖出包圍圈才死里逃生。
“沒讓狼吃了倒差點叫狗啃沒了,”母親經歷過另兩次驚心動魄的劫難,至今身上還殘留著清晰的疤痕。那年母親才4歲,對鄰居一窩剛出生不久毛茸茸的小狗崽好奇不已,一天趁大狗不在,便和小狗們嬉玩起來,誰知樂極生悲,被覓食而歸的母狗逮個正著。狂怒的母狗將母親撲翻在地,剎時間將母親撕咬得鮮血淋淋,差點被咬斷脖子,可憐的柴禾妞,奄奄一息地躺在土炕上養(yǎng)了一個冬天才緩過命來,至今母親都是見犬變色,看到便遠遠逃開。然而最令母親心悸的還數少年時進城趕考,為省路費徒步而歸,結果黑天半夜在亂墳灘中迷了路,遭遇餓狼,那泛著寒光的綠眼在黑暗中與母親手中的木棒對峙了良久,直至遠方閃起了路人的燈籠火把……冥冥之中,母親又一次神奇般化險為夷。
經歷了戰(zhàn)爭、貧困、流浪、死亡的威脅,生命力極強的母親是赤著雙腳和凍得紅撲撲的臉膛迎來了新中國燦爛的陽光?!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這首歌的時候,母親的動情是源自于內心的。這個新生的政權不僅使母親擺脫了苦難,更重要的是給了她做人的權力。挺起了胸膛的母親成了村里第一個進學堂讀書的女娃子,她已十四五歲,卻和一幫拖著鼻涕的毛娃們在同一個屋檐下識字,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母親的出類拔萃,母親的書念得很出色,母親的歌唱得很動聽,在連跳三級后,僅用3年的時間就讀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而且回回考試都屬“人尖尖”。撐起自尊,帶著自信,懷里揣著兩個糠窩頭,涉水攀山,母親又獨闖縣城惟一的中學毛遂自薦“出水才看兩腿泥呢”!母親生動的好口才派上了用場,要校長出題考試并能按成績收下她。德高望重的老校長雖見多識廣,但還是被眼前這個奇特而充滿靈氣的鄉(xiāng)村女娃子震動了。不僅破例收下,而且還為母親申請了國家的助學金。母親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拿到獎學金的那一情景,彎下腰深深地向校長鞠了一躬,抬起頭卻已是淚盈滿眶。已到了愛美的年齡,還從未擁有過一塊香皂,于是母親按捺不住用這錢為自己奢侈了一回。只是不知道去哪里買香皂?又一頭扎進書店問售貨員要,被人家翻著白眼珠挖苦了一通才明白過來。
縣城的石子路上,母親小心翼翼地手托香皂,走幾步就忍不住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將臉埋向那份沁人肺腑的清香之中,當母親再仰起頭時看到了天,藍瑩瑩;云,白生生;于是母親就旁若無人放開嗓子很動情地唱起了“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的鄉(xiāng)曲兒來,悠揚的歌聲使路人頓足注目。
一塊微不足道的香皂,竟成了母親生命旅途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支撐點。所以日后當她昔日的閨中女伴們面蒙紅蓋頭,在嗩吶聲中紛紛嫁人的時候,母親則目標堅定地攀走在充滿艱辛的求學路上,風雨兼程地奔波于一次又一次的趕考途中。在異地他鄉(xiāng)投考時,為節(jié)省花費,母親常常和那些家境貧寒的同窗一道背起行李卷徒步而至,夜晚則破廟安身。深秋塞外高原夜空深邃,浩瀚無垠,月似銀盆,母親就干草為鋪,頭枕半塊磚,從屋頂漏隙處數著閃亮的繁星漸入夢鄉(xiāng)……在此,母親經歷過不止一次的碰壁,落榜,失敗,可卻從未退縮過,拿母親的話說:我那是黃蓮上采花蜜,苦中有甜,苦中摻著樂呢。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母親終于邁進了省城醫(yī)學院的大門。
母親心存感激,求學的路途上能遇到許許多多好心人鼎力相助,這實在是一份造化。數九隆冬,就在連床御寒的棉被都沒有的無奈之中,同宿舍的女孩將自己的棉被與母親共用,整整一個冬天,倆個女孩抵足而眠,為母親抵御了多少個寒冷的冬夜……還有一次,某地高校招生,同學們忙著前去報考,母親卻因湊不齊路費急得在教室里哭了起來。班主任老師得知,為母親擦掉眼淚牽手回家,正臥床生病的師母起身特意給母親做了一碗熱騰騰的荷苞雞蛋面,隨后往母親手中塞上了報考的費用。在恩師慈愛的目光下母親起程了,因有了人世間濃濃的愛心,母親還原了青春的氣息,迎著朝霞和春風嫣然一笑,又一次要去試飛。也就是從那時起,無論遇上什么堵心的事,母親都很少再去憂傷,因為她相信,每一個清晨睜開雙眼,都會面對一輪新的太陽。
若干年后,當我們長大成人,沉浸在母親營造的熱鬧之家時,也深切感受到了父母溫馨恩愛的婚姻,可是我們卻不知道當年母親曾有過一段轟動四鄉(xiāng)八鄰的“抗婚退婚”之壯舉。
母親還是個四六不懂的娃娃時就已被家人指定了“婆家”,本人卻懵然不曉,直到懂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蹊蹺。要強的已接受新思想的母親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種形式的婚姻,更不承認從未見過面 的“未婚夫”。跟家人哭訴要求退掉這門婚事,卻被家人斷然喝住。于是母親便以自己的風格破天荒地做出令父老鄉(xiāng)親瞠目結舌的叛逆之舉來:揣著一本《婚姻法》,七拐八問徑自尋到“婆家”來,進得院門,自報姓名,然后從懷中掏出那本《婚姻法》朗朗讀來,接著便是一番慷慨演說,其中不乏聲淚俱下,這可驚煞了前來看熱鬧的老少爺們大姑娘小媳婦。人群中一老者舉著尺把長的旱煙桿仰天長嘆:“毛主席啊毛主席,您老人家啥都好,就是不該讓女人們翻了天,瞧要往男人頭上騎嘍!”外公得訊后,氣得院子里一蹦幾尺高,羞惱地直抽自己嘴巴:“呸,墳園里沒風水了,丟人沒深淺,咋養(yǎng)下這號叛反貨!”外婆躲在屋里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只有抹淚的份兒。母親這時反倒沒有了眼淚,就地撂下一句話:“不服去告我好了。”說罷頭也不回地邁出了家門。事過多年,我們都無法想象年輕的她以怎樣汪洋洶涌不顧不管的氣勢擺平婚姻大事的。但最后解決問題的實質其實是母親與之達成一項協議:應承在一定的時間內還清“夫家”曾給予娘家的一切定親錢物。母親沒有食言,在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后,節(jié)衣縮食,用好幾年的時間陸陸續(xù)續(xù)還清了所承諾的一切。
生命如歌,事在人為。數年之后母親終于遇到了共譜生命之歌的有緣人——我們的父親。從軍務政的父親沉穩(wěn)成熟并頗具遠見,對母親而言,父親猶如一棵令人信賴的蒼天大樹為她遮風擋雨,對我們而言,父親如同山一般撐起了這個家。
許多年來,母親營造事業(yè)的同時,也在巧手慧心地營造著我們的家。扎起圍裙的母親其實是麻利又極具女人味的,一年四季,家總是被擦抹得窗明幾凈。若是偶有宴請或朋友家飯局,母親總是充滿好奇地擠入后廳廚房,為人家剝蔥搗蒜,煙熏火燎中謀的是學一招?;丶液?,現學現賣,拉開陣勢,居家的油鹽醬醋統(tǒng)統(tǒng)從瓶里倒至敞口的盆中,一溜擺開,炒瓢上下飛舞,得意之時卻一不留神將一整張蛋餅拍到灶火里。“咦,媽(馬)失前蹄啦,”母親開懷大笑。而手藝自然是在這番苦心中發(fā)揚光大。母親熱愛生活,更熱愛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小時侯,母親經常會給我們帶回一些驚喜:或是抱回一只渾身雪白眼如赤豆的小兔 ;或是捧回一窩喳喳不休的黃嘴雀兒;或是幾尾歡實的小金魚;甚至還自己動手孵小雞。然而對此母親又確確實實是個地道的外行,無論她怎樣精心飼養(yǎng),那些小東西都絲毫不領情。結果往往是小兔高燒抽筋咽了氣,小鳥絕食而亡,魚兒翻了肚皮,小雞倒是孵出來了,硬是 清一色頭頂紅冠打尖叫鳴的小公雞。直攪得舉家不寧,鬧騰得四鄰不安?!鞍?,懶漢種地不得地,涼胡子領不得戲?!弊猿耙环螅赣H便將興趣轉移到養(yǎng)花養(yǎng)草上。這一招可謂出手不凡,沒用多久,家中客廳里、涼臺上、臥室,甚至連衛(wèi)生間都布滿母親精心栽培的壇壇盆盆。
微風輕拂著湖藍色的窗簾,書架上倒垂著的吊蘭綠意濃濃,那雪白的臺布,盛開的杜鵑及餐桌上“咕嘟咕嘟”飄著香氣的砂鍋,家,正是緣于母親才這般生機盎然,四季如春。
所以大家都喜歡母親,以至也包容了她那無遮無攔飆風一般的個性。
“一把火”,我們經常這樣戲稱母親。要知道惹惱了翻了臉,她老人家可不是善茬子。雷鳴電閃,暴風驟雨,狂轟猛炸,令人難以招架。但往往是當你被這把火燒得還沒緩過神來,她那邊早以偃旗息鼓,晴空萬里了。母親向來都屬“拿得起放得下”的主。
曾經怨恨過母親的狠心,想當年為了她的學業(yè)事業(yè),生下我才10天,硬是將豐盈洶涌的奶水憋回,硬著心腸將我寄養(yǎng)給了當地一老鄉(xiāng)家,這一甩手就是4年。為此,她老人家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4年后當我吮著手指,扎著牛角辮返回父母身邊時,卻怎么也接受不了面前的這個陌生的家和陌生的女人。先是滿口俚語臟話拼命地號啕大哭,再后來則是用長久的冷漠和沉默拒絕著一切物質和感情上的刻意彌補,使得事業(yè)有成的母親面對女兒是一腔的無奈和傷感。盡管如此,我也能感受到母親晶瑩透明的心靈,能讀懂她清澈的眼神。說來奇怪,母親一生聰慧靈奇,在某些領域卻單純得可愛,從不諳觀言察色,更不懂左右逢源,連一點謊都不會撒,哪怕是小小的善意的。母親的病人不少,時常大街上有人與她打招呼,當她老人家記不起對方時從不含糊圓場,而是很認真地去反追問對方:“你是個誰呀,我咋忘啦?”更有一次,走錯了路線被警察叫住。母親急著給人家解釋:“我每天都這樣走,可這兒沒警察呀!”“好啊,原來你每天違章,加倍罰款吧?”小警察也被她逗樂了。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的思緒被一陣喧鬧的鑼鼓聲打斷了,推開窗尋聲而望,不由地樂出了聲。樓下,母親身著蝙蝠衫,頭系紅發(fā)帶,手中揮舞著五彩綢子正在隊伍里盡興地跳著舞著,秧歌扭得如火如荼,而泊來品迪斯科健身操也被母親演繹得傳神而到位,難怪她老人家會隔三差五地還會在電視臺上露臉呢!情不自禁中,我們大聲為母親擊掌喝彩,為母親得意。其實許多年來母親的精神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并振奮了家庭中的幾代人。有母親的家便是有歌聲、笑聲、讀書聲的家園,便是鍋碗瓢盆磕碰旋律的真真切切的家。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大家相互激勵發(fā)奮向上,陸續(xù)叩開包括北大這樣高等學府的大門,頗為巧合的是當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年,我的女兒也是剛出生幾個月,在柔腸萬千與懷中女兒依依吻別的那一刻,我終于理解也釋然了當年母親的狠心……
鏗鏘的樂曲激情地回蕩著,此時,極目遠眺,天邊多姿絢麗的晚霞烘托著鮮紅的夕陽,溫熱的余輝柔和地灑向母親惹人注目的銀發(fā)上,望著那充滿活力的身姿,我相信生命的舞臺上,母親永遠屬于那綠意盎然的長青藤。青山不老,碧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