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宜
周敦頤、魯迅(周樹人)、周恩來,是我國北宋至現(xiàn)代周姓中三位名聲卓著的人物,中國歷史上璀璨的理學(xué)、文學(xué)、政治明星。上世紀(jì)80年代,有媒體報道周恩來、魯迅系周敦頤后裔,周敦頤系道縣人,故周恩來、魯迅的祖籍為湖南道縣。近兩年來,湖南江永發(fā)現(xiàn)了“千年古村”上甘棠,并在上甘棠發(fā)現(xiàn)了周敦頤第十二世祖唐道州司馬周如錫的題刻,于是,媒體又有報道:周如錫系周敦頤十二世先祖,因此,周敦頤、魯迅、周恩來的祖籍在湖南江永縣上甘棠村。周敦頤、魯迅、周恩來祖籍到底在什么地方?筆者依據(jù)《濂溪家譜》、《先祖墓碑記》等文獻(xiàn)與湖南永州現(xiàn)存相關(guān)歷史文物遺存,考證于后。
《濂溪家譜》關(guān)于周敦頤祖籍的記載
《濂溪家譜》系周敦頤后世族人修譜時所用譜書的書名。明崇禎癸未年(1643年)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周汝忠撰寫的《濂溪世家譜序》云:
吾族以三楚大家文獻(xiàn)名世,自先祖隆盛時,譜牒秩然。迨兵燹之后,書缺有間,幸際圣朝崇儒重道,忠叨承祖德,世受國恩,自分不能,參稽家之遺緒,竊思先祖歸仁公來自青州,傳至如提、如錫二公,遷居寧遠(yuǎn)大陽村,世系繁雜,難以殫述。于是集諸昆季,僅就本支搜輯舊譜,參稽碑志,互相厘訂。信者存,疑者缺,務(wù)使大宗之譜牒昭明,以免同姓冒宗之事。
五經(jīng)博士系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年)詔授周敦頤第十二世裔孫周冕的官職。冕卒,由子孫承襲,忠汝為冕之玄孫。今湖南永州、廣西賀州、恭城一帶不少周姓族譜均載有此序。
元公《先祖墓碑記》的記載
前述《濂溪世家譜序》中有“參稽碑志”的記載,說明當(dāng)時重修家譜時有不少存世碑刻,這些碑刻為考證周敦頤先祖提供了實(shí)物見證。
上世紀(jì)90年代末,筆者在湖南省寧遠(yuǎn)縣舜陵鎮(zhèn)灣頭村發(fā)現(xiàn)了一通元公(周敦頤,謚元公)“先祖墓碑記”,該碑刻于明永樂九年(1411年),比前譜序早232年。由時任兩浙監(jiān)察御史何器寬作序,碑高1.8米,寬1米,厚0.2米,兩側(cè)刻有卷草萆花紋。碑額從右至左橫排陰刻,碑文直書陰刻共15行,有大字483字,小字122字(記錄各墓地范圍)。碑文記錄了《濂溪家譜》序中周如錫以下八位先祖及三位考妣葬于寧遠(yuǎn)各處的墓地和各墓山林范圍。該碑碑文如下:
嘗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之宜追祭也,尚矣。吾鄉(xiāng)周元公,望族,子孫世受皇恩,祖澤之蔭何無艾也。茲因元公九世孫熏,向予言及元公以前祖墓厝于寧遠(yuǎn)多冢,其各處墳山、地名、區(qū)界、墓碑俱已載明,但恐年代久,而孝敬之念馳,境地隔而掛祭之以懈,故特請序于予。予將各處墳山、地名逐一載明,勒石豎于濂溪祠內(nèi)。俾后裔觸目驚心,不憚跋涉殷勤掛祭,世守祖塋,始不愧于元公之后嗣也。熏意于此,予嘉其追遠(yuǎn)之意,其孝思之不匱云爾!是為序。
欽差巡按兩浙監(jiān)察御史里人何器寬生甫記
金紫光錄大夫如錫公,葬望崗金雞插翅形,周圍全山一座。
夫人蔣氏,封諸城縣君,葬望岡人形。奉議大夫宏休公,分居浙江錢塘。
廉白二州太守崇昌公,葬望岡倒地葫蘆形。
使君虞賓公,葬望岡鳳形。
馬步指揮使從遠(yuǎn)公,葬石馬潭鵝頸形。
武學(xué)博士衡公,葬金骨潭鸕鶿形。
翰林學(xué)士瑰公,葬望岡旗形。夫人熊氏、繼室歐陽氏,仝葬杉樹漯真武蹈龜形。
永樂九年歲次辛卯季冬月谷旦立。
序文中所提到的周熏,字伯和,系周敦頤九世孫,居道州,幼好學(xué),善談《易》,長于詩詞,元末隱居于營道山之陰。明洪武初,有司以明經(jīng)舉,不就。序文的書寫者何器寬,字大器,號生甫,建文己卯(1399年)鄉(xiāng)舉。撰寫序文時為巡按兩浙御史。
碑文中所記從遠(yuǎn)公為周敦頤曾祖,濂溪《周氏家譜》所記,自如錫公至敦頤公世系為:
如錫→宏(弘)謙→崇昌→瑀→惟簡→壤→彥樸→虞賓→從遠(yuǎn)→智強(qiáng)→懷成→敦頤。共十二世。上述世系,1987年與筆者所得到的江蘇南京國棉九廠周柏泉先生提供的《錫山軒轅黃帝嫡支后裔周氏世系表》,完全一致。固此,依據(jù)碑文宏休公分居浙江錢塘和譜書記載,說明江蘇及浙江周氏中至少有一支以上為南遷寧遠(yuǎn)定居后的周姓始祖周如錫之后裔。
舊時,寧遠(yuǎn)縣曾有“周子湯沐之鄉(xiāng)”的流傳,從碑文記載周敦頤先祖墓地的世系來看,自其第十二世祖如錫公起至其曾祖從遠(yuǎn)公均葬于寧遠(yuǎn),其祖父智強(qiáng)公始定居并葬道縣,按中國習(xí)俗,周敦頤祖籍寧遠(yuǎn),不為妄論。
從周恩來祖居堂匾及楹聯(lián)和魯迅家譜考其祖籍
在周恩來祖居,其隱門有一幅木刻楹聯(lián):“濂溪綿世澤,沂國振家聲”。濂溪即周敦頤,沂國指元代進(jìn)士周茂,封沂國公。周恩來祖居之大廳懸掛的堂匾“錫養(yǎng)堂”,寓意不忘先祖周如錫養(yǎng)育之恩。至今,周姓居住的地方有以“錫”冠村名、堂名的,都是讓后世子孫記住他們是周如錫后裔,不要數(shù)典忘祖。從周恩來祖居的堂匾看,是以周如錫為先祖的,它所認(rèn)定的祖籍也應(yīng)從這里算起。因此,周恩來的祖籍應(yīng)為湖南寧遠(yuǎn)。
魯迅家的燈籠上有“汝南周”字樣,民國《紹興縣志·姓氏編》中言前梅周氏“譜載先世居汝南,唐永泰中有名崇昌者,仕至廉州刺史,居于道州寧遠(yuǎn)?!敝艹绮抵苋珏a第十四子周宏謙所生,為周敦頤第十世祖。墓碑記中有記載??梢钥闯鲷斞傅南茸嬷艹绮抵苋珏a三代孫。魯迅的祖籍亦在寧遠(yuǎn),其世系自周敦頤之次子燾起如下
燾→彝→靖→亥→謹(jǐn)→恪→文郁→茂林→澳→完—→(至周恩來家族)德(至魯迅家族)
周德系周澳長子,魯迅、周恩來均出于周澳這一支裔,按世系表排列,魯迅系周敦頤第31代孫,周恩來系第32代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