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生
“舍得”即愿意割舍、不吝嗇:佛語說有舍即有得,舍便是得、得也是舍:比方說:有一個人想擁有一輛價值200元的自行車,若要買得,他就舍去200元錢;若要強搶得,他就舍去好名聲,成為搶劫嫌疑犯,甚至被捕入獄;雖不曾舍去200元錢,卻舍去了自由。再如:有人患了骨癌,需要骨髓干細胞移植方可活命、當有志愿者捐贈骨髓干細胞時,人們便稱頌捐贈者的行為是“人道主義”之舉;如此看來,有舍才有得,佛語說得真透徹。
“佳思忽來,書能下酒;俠情一往,云可贈人。”我的同事有一個一歲半的男孩,乖巧可愛,他會說三句話六個字:“爸爸、媽媽、糖糖”;我們居住的職工宿舍共有兩層12間,一樓的邊格都多一個陽臺的面積,剛好開門;因此,我住的一樓1號與同事住的6號房是門對門的。小男孩每次逃脫父母的管束都會徑直走過另外四家住戶的門前,走進我的居室;如果我關著門,他會用小手敲門叫嚷,直到我開門放他進來,他見我的惟一目的就是和我說一句話:“糖糖”,我隨手揀一顆備下的糖果放在他的小手心上,他就會抬頭脈脈地注視我一會兒,然后“嫣然一笑”,轉身邁開細碎的童步蹣跚而去,留給我一片天真無邪的笑聲,久久回落在居室里,那笑容美若春日花開!人言千金買一笑,可我不過舍一枚價值幾毫的糖果便能贏得金童深情燦爛的一笑,令我心曠神怡。這就是“舍”與“得”了。年老休弱的老翁在你面前摔倒了,你上前扶他顫巍巍的起去,你舍去一分力氣,得到了“謝”字,更有一分道義現于笑容中。
道義融于舍得而現之于平凡人生者,央視10頻道《講述》中,有叫錢素春的女士深水救人的事跡便是典型?,F已52歲的錢女士是農村婦女,36年來舍其熟練的水性冒生命之虞而救別人之生命于深水涌流之中,成功救助21名溺水者。曾經有一次,在她家門前的深河里救助過一名26歲的男青年,時值寒天,因河深水急,艱難潛水兩個多小時才撈起溺水者,終因溺水時間太長而死亡??粗嗄昝利惖纳K結于此,她自己“內疚、難過了整整兩天”。她說:“當時深河兩岸有許多圍觀的人,水很冷、我只穿著短褲多次潛入深河中救撈,只要有人給我一根竹桿或一段繩索,系在我腰間助點力,我就能順利救活他;;兩個多小時里沒人幫我,倒還聽到冷嘲熱諷,說我逞能。我會游泳,從小就玩水長大,有這么好的水性,在我眼皮底下有人溺水而死實在感到愧疚;所以我真的難過了兩天。”36年來,她救助過的21人及其家屬曾重金感謝救命之恩,錢女士說:“錢買不來命,我救人不是為錢,目的是救人活命。”她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最多一次收過被救助者家屬的30元感謝錢,其他的只象征性的留下了3元或10元錢做紀念,用一個儲蓄罐單獨保存著,現在共有380元。”錢女士平凡人生36年中,舍力氣、舍水性救得21人活命,也得380元救命錢。此錢是錢已非錢,一張張舍得錢皆為道義化身。
錢女士的舍得之心胸,令我須眉汗顏得無地自容;更不明白圍觀她救人,在兩岸看“熱鬧”的男女們何以有顏面嘲諷錢女士?幾十人舍不出一根竹桿或一截繩索,更舍不出健壯的身手救人活命,道義何在?人性善念可有?難道不想過溺水者如果是自己或至親,還能坦然地看“熱鬧”嗎?“鐵臂擔道義”當敬為英雄,深水救人者亦有性命之危險,錢女士自己也說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安全上岸。52歲的錢女士一個柔弱民婦,何來鐵臂?她卻有五分舍得七分道義,“舍”與“得”融合起來當有十分舍得十二分道義,舍得與道義之交融至此,當為無限重來無秤量。
人間道義人人當有之,助危濟困,懲惡揚善是五千年文明禮儀之邦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以善小而為之身體力行,從微不足道的“小舍得”入手也算是走在“人間道義”路了。無須刻意,只要你舍得一碗粥錢,能助得饑者腹中飽,是行于人間道義路,有一分仁德,也有一分道義;舍一智能助貧弱者致富,得一分成就感,另有二分道義在其中;舍一分力能救得一人活命,勝造七級浮圖,是十分有道義;舍一分愛能贏得感激的微笑,那便贏得人間一片溫馨的春天,更拓廣了人間道義路,人人好行路。
親愛的人們,只要你舍得!不限幾分舍,不計多少得,平常舍得心,修得道義路,結得福祿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