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重寶為宋徽宗年間(1102~1106年)所鑄,面文隸書,有銅、鐵兩種當十大錢,小錢多為私鑄,當十大錢,版式繁多,存世較豐,其鑄工質量,遠比“崇寧通寶”遜色。但在筆者的藏品中,有—枚“重寶”大錢,勝過“通寶”樣幣。如果將此錢置于千枚“重寶”大錢之中,也能顯出母錢風范(如圖)。此錢特別之處有三:
一、廣穿細郭,錢文深峻挺拔。錢為廣穿細郭,面文大字。“崇寧”二字為1.1 x 1.1厘米,“重寶”二字為0.9 x 1.1厘米?!俺纭弊稚筋^中豎穿達蓋頭,“示”字開足,中豎與穿郭相連;“寶”為大方貝,貝字四角為直角,下兩點分開,豎折成直角。整個錢文,輪廓深峻,筆文細而挺拔。特別是連接處纖細而有力,筆鋒間無流銅痕跡。直觀感覺,清晰纖細,精整秀美。字口底部呈梯狀,錢體有似經研磨加工之感,內郭、文字、地章光潔細潤,鑄工精細,工藝有勝過機鑄之錢。經測,直徑3.37厘米,穿徑o.95厘米,厚0.3厘米,重12.5克。
二、銅質精良,錢體厚重而精美。該錢銅質特別精良,面、背輪郭規(guī)整。外郭內上緣直徑略大于地章直徑,面略大于背穿,穿孔內四壁修飾整潔,絕無鑄錢痕跡,而且有明顯的拔模斜度。面穿郭寬厚,略顯四決。此錢整體好像涂了一層膠質保護層,擦拭后光澤發(fā)亮。錢體無堅硬的板結銹層,為傳世黑漆古色,銹色熟舊,層次分明,屬開門見山的鑄母無疑。
三、錢背陰、陽巨星,可謂脫譜之物。此錢特別怪異的是背有陰、陽兩顆巨星。陽星位于背上方,星體外緣平滑,星巨而不甚突顯;陰星位于背左上方,外緣如碗狀,深凹而圓潤。筆者以為,此母錢也許就因其陰、陽巨星特殊,使其無子下傳,成了絕代寡母。為此,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據《古泉辭典》中所載的一枚“崇寧重寶”背上星者,雖直徑大小基本相符,但穿郭細部不屬同版背星之品。又據《中州錢幣》1995年12月第5期所刊之崇寧重寶母錢,與此錢相比,這枚陰、陽巨星母錢,比其略厚0.04厘米,略重1.5克,此錢比刊載之母更為精美。
綜上所述,此錢屬異版之母。
(責編:丁丑)
喜得古泉珍品隸書“淳化元寶” 陳展翔 譚正明
近日,聞聽湘中某縣于施工中意外地發(fā)掘出一批宋代窖藏古泉,約5千多斤,其坑口銹色均不錯。遂有湘中泉友致電是否有意向該批古泉,余和本地另一障姓泉友聞聽后自是喜不自勝,當口即將該泉品弄回了長沙。
翌日,我二人便開始了緊張地清理工作。近中午時分,一枚北宋太宗時期鑄就的“淳化元寶”小平錢同時引起了我倆的注意,只見該枚“淳化元寶”錢,自銹結成塊狀的泉品中分離出來以后,而背通體紅斑裹身,緣上有些許綠銹粘結,而地章上的朱砂小顆粒自是成了點綴。仔細觀察,確是一枚泉幣界中久負盛名的隸書“淳化元寶”,即俗稱的縮水淳化。欣喜之余,乃找出華光普先生編著的《中國古錢目錄》上卷查閱,只見余手中這枚泉品較之書中之拓圖特別接近,該錢畫文較深,而背則淺。書中標價只是體現了當時之行隋,是泉價值暫且不說,余到過許多地方,也去了不少泉市,像手中這玫品相銹色包漿如此完美者確是首次見到。余以為,縮水淳化為何這般少見呢?該泉在當時應是一種試鑄錢,鑄額不大,流用極少。
美泉在手,不敢獨享其樂,乃借貴刊一隅,與普天下之眾泉友賞之,以此為樂,僅此而已。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