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珍藏了一枚北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所鑄“圣宋元寶”小平銀質(zhì)錢。
該銀質(zhì)錢直徑24毫米,厚度1.4毫米,幣色銀白,含銀量在85%以上。該幣制作精整,行書字體,錢文旋讀,面背好廓完整,字跡清晰,筆觸飄逸遒勁,頓挫有節(jié),外露鋒芒。背穿的左上角有一細月紋飾最為稀奇。與筆者收藏的另—枚同版式青銅錢如出一爐,別無二致,十分可愛。
中國古代以貴金屬金、銀鑄幣的種類和數(shù)量,首推兩宋時代,此時的方孔金銀錢比較唐代已經(jīng)大有增加,《武林舊事》一書曾記載在南宋首都臨安府(今杭州)確有用金銀錢購物的故事。但是這一時期的金銀錢幣主要功能仍是為朝廷吉慶祝功時的賞賜或饋贈所用,并非市場上的正式流通貨幣。因此存世極罕。目前常見的錢幣譜書中所見的兩宋金銀錢約在十幾種,包括南宋時期的福壽康寧、壽慈萬春、天基萬壽等宮錢或佛寺供養(yǎng)錢種類也就在二十余種,據(jù)史料記載,北宋宮廷與皇親國戚都曾擁有眾多的金銀錢幣,但是曾在與金軍的戰(zhàn)亂中大量流失。據(jù)《宣和錄》記載:僅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靖康之亂”二月丙子金軍攻入汴京(今河南開封)內(nèi)宮哄搶金銀錢幣就達二十一萬三千枚,或被銷毀鑄錠,或被改制金銀器物及首飾,今又經(jīng)過近千年的歷史變遷,因此目前的存世數(shù)量極罕。
關于北宋的銀質(zhì)錢,據(jù)方藥雨《言錢筆錄》記載:“銀錢自李竹朋銀政和之說,同方有銀大定,和銀大定名稱至今,同好師承遂牢不可破”。但是的子年對此類銀錢多有懷疑。方藥雨接著寫道:“但近日嘗見宋之圣宋、大觀、宣和、靖康等小平錢確系純銀,且不同于元之大朝通寶、大德通寶,明之萬歷背礦銀之意?!笨梢娫谏鲜兰o初中國古泉幣界名家方藥雨先生曾見過圣宋元寶小平銀錢,可惜未見拓片傳世,也未再見實物,筆者遍查時下流行的各種古錢譜也均未見有“圣宋元寶”小平銀錢之著述、拓片或照片傳世。
目睹歷盡滄海桑田,劫后余生的古銀幣,令人深感世事的變化無常,昔日記載了繁榮奢華的一代盛世的物品,今日卻成了鳳毛鱗角的歷史遺存。
今借貴刊一角,將其公諸于眾,愿與泉界朋友共賞。常言道:“有比較才能有鑒別”。今將“圣宋元寶”小平銀錢與同—版式的小平青銅錢—并刊出,供泉界朋友鑒賞和品評。——編后語:
“圣宋元寶”小平銀錢為諸譜未載之珍稀品,此錢品相較好,文字清晰,包裝亦老舊,葉君集得此品,真難得之緣也,惟圖稍小,未能睹其細部。
當今古錢價格飚升,似此珍稀之品,價格當不菲也。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