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兵
“于細微處見精神。”要寫好人物,必須重視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是指人物的某些特定神態(tài)、細小動作和事物的細小部位,以及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一段富有個性的語言,人物的某個動作,一個有特征的面部表情等等,這些都屬于細節(jié)。
我們對細節(jié)并不陌生,我們在描繪人物時也常常運用細節(jié),但卻總感覺到所描寫的人物還缺少點什么。細細想來,細節(jié)貴細,還要典型。就以人物的外貌描寫來說,不但要對人物外貌的細小部位作精確的描繪,還應做到以形寫神,以形傳情。只有這樣,細節(jié)才能達到豐富人物形象、打動讀者心靈、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的效果。否則,雖有細節(jié)描寫,人物也會如同影子一樣,缺乏藝術感染力。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相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應約為新落成的瓦棺寺捐款。他在化緣簿上大筆一揮:“認捐一百萬兩?!彼聫R的和尚吃驚不已,以為是戲弄他們。顧愷之對住持說:“你為我準備一面墻壁好了,我要在墻上畫畫。既然認捐,決不少你半文?!庇谑穷檺鹬徇M寺廟,閉戶月余,在寺廟的一面新墻上畫了一幅佛門人物像,但畫的主人公維摩詰卻有眼無珠。他對住持說,等開廟那天,就給維摩詰像點睛,不過第一天來看畫的請他捐十萬兩,第二天捐五萬兩,第三天隨意捐。開廟那天,他點好眼珠后,打開殿門,維摩詰像頓時神采奕奕,觀眾大飽眼福,贊嘆不已,不久就募得一百多萬兩銀子。
無獨有偶。顧愷之為朋友裴楷畫像。裴楷的臉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一般畫家替他畫像時,為求好看,都不把毫毛畫上。顧愷之卻對這三根毫毛很感興趣,不但畫上了這些毫毛,而且畫得異常突出,使裴楷粗獷豪爽的神情躍然紙上,肖像格外生動。
顧愷之不愧為一代畫圣,或通過點睛之筆,傳達人物神情;或抓住人物形象本身的特點,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據(jù)說,他畫人物像時,從來都是把所有的地方都畫好后最后才畫眼睛的,甚至有時畫好的人物都好幾年了,也不畫眼珠子。他說:“四體妍蚩(美丑),本亡(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即這個,指眼珠)中?!?/p>
我們在驚嘆顧愷之高超畫技的同時,有什么感想呢?顧愷之的神來之筆固然令人欽佩,而他善于抓住人物的眼睛或人物本身的特征描摹人物,才是他成功的關鍵。這種畫法實質(zhì)上就是抓住典型細節(jié)描繪人物,以形寫神,以形傳情。繪畫與寫作在藝術上都是相通的,細節(jié)描寫是二者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
也許你看過《水滸傳》后,對其中的情節(jié)已模糊不清,但你一定忘不了魯提轄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的細節(jié),忘不了武松景陽岡打虎的細節(jié);也許你讀過《三國演義》后,對故事情節(jié)已經(jīng)淡忘,但你卻忘不了其中張飛單騎立于長坂橋,面對曹操百萬大軍,三聲大喝,嚇得夏侯杰肝膽碎裂,喝退曹軍幾十里的細節(jié)。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能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因此,有人說細節(jié)是文章的生命。
作文中,如果能運用一些真實、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對豐富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精神是大有好處的。一些同學談到運用細節(jié)時,可能會感到為難,這主要是平時疏于觀察所致。其實,每個人都有其固有的外貌特征,在生活中都會有一些習慣性的語言、動作,衣著打扮也與其性格相關。 我們只要抓住其中一些帶個性化特點的細微之處進行描繪,人物性格立刻就會顯現(xiàn)出來,文章也會變得有血有肉。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好好的你哭什么呢?”我心里突然也難過起來。
“誰在哭!人家眼里掉進了一粒沙子?!彼廴σ患t,眼淚卻早已出來??伤€是用手重重地揉了揉眼睛,好像真有沙子掉進去了似的。我內(nèi)心更加難受起來。也許,她這樣做只是為了不讓我更傷心。(劉鮮艷《曾一起走過的日子》)
明明是“她”哭了起來,使得“我”心里也有些難過?!八彼坪醺杏X到這一點,于是借眼中有沙子來掩飾自己,而且還“用手重重地揉了揉眼睛”。表現(xiàn)了“她”真誠含蓄、善解人意和天真可愛的性格特點。
讀這樣的文章,我們就覺得有味,那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可感的細節(jié),感人、傳神,最能打動人的心靈。你會發(fā)現(xiàn),文章一經(jīng)運用這樣的細節(jié),立刻就變得生動起來、有趣起來,人物形象就變得鮮活起來。讓我們從細節(jié)入手吧,寫好人物的細微之處,它可以征服人的靈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