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段回憶來一陣陣感觸;以一回回陣痛換來一次次收獲。回想起來,當時看來美好的東西現(xiàn)在感到更加美好;當時讓我難堪或痛苦的事情現(xiàn)在看來是那么有意義!因為,人生本就是一部交響詩,區(qū)別在于或長或短,或激烈或平淡而已。有人說,凡成功者都愛做夢;愛做夢則自然就愛回憶;回憶,自然是為了更好地面對現(xiàn)實而展望未來。由此看來,我這個唱歌的人提著干澀的筆寫此“歐洲紀行”的原由和用意,也就再清楚不過了。
自2002年第一次受中國音協(xié)選派參加法國國際音樂節(jié)去歐洲以來,已數(shù)次踏上阿爾卑斯山脈和塞納河畔。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由44個國家組成,在地理上習慣分成南歐、西歐、北歐、東歐、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而海岸線是世界上最曲折的,多半島、島嶼和港灣。阿爾卑斯山脈橫貫南部,是歐洲最高的山。
歐洲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帝國興起,逐漸發(fā)展成一個囊括半個歐洲及北非、西非在內的龐大帝國。同時意大利成為亞平寧半島的政治、經濟的核心。公元3世紀后,羅馬帝國漸趨衰弱,北歐日耳曼人、東歐斯拉夫人相繼大量入侵,這一歷史進程所伴隨的人口大遷移和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大大促進了歐洲的全面開發(fā)。15-16世紀,通過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相繼成為世界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在世界上具有廣泛的影響。西歐和北歐的經濟、科技水平在全洲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對歐洲人來說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地方;歐洲,對中國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向往的地方,因為我們從小聽得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對我們從事音樂的人來說,能踏上歐洲的土地,追逐貝多芬、莫扎特、亨德爾、斯特勞斯、比才、威爾第、普契尼、多尼采第的腳步,耳邊響起他們永世振人的杰作,那心情,那感受是何等的程度?而對我這個為了唱歌而奔波了十幾年的人來說,親聆意大利美聲唱法的真諦,那激動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
這就是我第一次赴歐洲時的心情。
初見意大利
一大早,從北京飛到意大利米蘭馬爾本薩機場已經是很累了,但因時間相差7個小時,興奮中的我們放下行李就開始參觀。
米蘭古城堡大教堂原名為斯福爾查宮。當?shù)亟榻B人說得很隆重,參觀的人也很多,可我一點都興奮不起來,因為覺得太小。在我們印象當中這個宮那個宮都應該是大規(guī)模的才像。
等到了多莫大教堂時,才感受到羅馬大帝國時的過去。這是一座建了600年的大建筑,其規(guī)模、造型都堪稱世界之最了!尤其是那建筑上的人物雕像活靈活現(xiàn),讓人贊嘆不已。
到了城里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舊的:房子是舊的,道路是舊的,城墻上涂滿了各種油彩和看不懂的圖案,尤其在羅馬的街頭,隨處可見狗屎和臟物。地鐵里更是讓人受不了,沒有空調、燈光昏暗的車里人卻多的很,再加上吉普塞人的不禮貌的乞丐和大膽小偷的肆虐,真讓人一時感到恐慌!
到中餐館和韓餐館吃飯,見面時和送別時都是一句話“注意你身上的包!”還在出門處寫著“注意摩托車搶包”的字樣。據(jù)說中國人到這里被搶被偷的事例很多很多,因為只有中國人身上才帶很多的現(xiàn)金。
到了夜里,除了幾個酒吧門外看得見又唱又跳的人群之外,沒有那么多的燈光閃爍和歌舞升平,連霓虹燈也是很小的一片,這跟東京新宿區(qū)的燈紅酒綠和漢城那熱鬧狂沸的夜生活根本沒法比,與北京的酒吧街和上海的夜景也相差甚遠。
那么,意大利人靠什么來吸引全世界的旅客,靠什么來保持旅游先進國的形象呢?后來得知,原來靠的就是一個"舊"字!你看那羅馬古斗獸場本身就是一個殘墻斷壁,羅馬古城遺址也是一片孤柱瓦鑠,城墻是舊的,道路是舊的,整個城市格調是舊的,但就能引來成千上萬各國和各地的旅客,就那古斗獸場一天可迎來十幾萬旅客。他們就是以這種陳舊的格調來訴說過去的輝煌!是的,14-16世紀,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后擴大到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其思潮是人文主義,主要表現(xiàn)的是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繁榮和高漲。當時的意大利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筑、音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有人說現(xiàn)在的意大利人是躺在老祖宗建立的宮殿上吃老本。不管咋樣,他們至今仍保持著先進國家的勢頭,經濟發(fā)達、生活穩(wěn)定,藝術方面仍保持著最高的水平。
歐洲的物價高得出奇。在那里買一個蘋果的錢能在中國買一小筐蘋果;喝一小碗酸辣湯的錢在中國能喝一大缸酸辣湯;一小杯紹興加飯酒竟折合人民幣30元!如果像國內一樣飽吃一頓的話,要花掉幾天的工錢。所以,在那兒呆久了的人不愿意上街,更不能隨意上館子了。留學生是非常艱苦的,打工掙到的錢交完學費已所剩無幾,還要維持生活的開銷。學音樂的人就更苦了,因為音樂是一對一的教學,學費本身就貴得很,搞音樂的本身又不能太累,因為太累了聲音出不來,管樂吹不動。我就在意大利和比利時見過幾個在國內的校友,印象當中他們是不錯的尖子,可在異國見到時他們的眼神里不見了當年那種光彩和自信。我把他們拽到中餐館,點了幾個歐式的中國菜,幾杯加飯酒下肚后,他們才漸漸回到見到親人而自信的狀態(tài)中來。他們坦言:當時是帶著榮耀、帶著遠大理想來的,可現(xiàn)實太殘酷了!學位沒拿到,不能回家,家里帶來的錢早已用光,又不能老向家里伸手,只能放慢學習的腳步了。他們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次與家里通電話時,一定要拿出酒足飯飽、學業(yè)有成的樣子讓家人放心,可放下電話就想放聲大哭一場!當時他們那種復雜感慨又無可奈何的樣子,至今想起來都讓我感到心痛。
建國以來,我們國家對留學歸來的學子予以重用,尤其對學業(yè)有成的“海歸”給予善待和愛護。他們也不負重望在各自的行業(yè)起到了帶頭作用,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讓人欣慰的。
斯卡拉歌劇院
位于米蘭市的斯卡拉歌劇院是意大利最好的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劇院之一。1778年8月3日正式開幕以來,幾經修整,幾經改建,不斷充實,日臻完善,至今仍保持著最高的聲譽。近代史上成功的歌劇都在此劇院演出過,能在此劇院演出的劇目,早已成為歌劇的榮耀。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VCD、DVD盤有許多就是在此劇院演出時錄制的。
搞音樂、尤其是搞聲樂的人能到此一游,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我有幸在此欣賞到著名作曲家羅西尼的名作《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
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是1816年羅西尼24歲時創(chuàng)作的,它確定了羅西尼的歷史地位,是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歌劇杰作,被稱作意大利傳統(tǒng)風格的喜歌劇式樣的最后一個代表作品。
羅西尼的名望如今大部分保持在《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上,在這部作品中,一批性格獨特的人物站在一個超出人們贊揚的等級之上。費加羅第一次上場時唱的《讓開路,這鎮(zhèn)上的總管來了》,充滿活力,個性鮮明;羅西娜的詠嘆調《剛才聽到的歌聲》調皮又娛人;二重唱《那是我》引人注目,情趣十足;男高音阿爾瑪維瓦-伯爵的眾多詠嘆調、宣敘調既有特色又美好。不足之處是音樂缺少最終的聲樂輝煌和戲劇上的新穎設計,顯得有些單調。
據(jù)說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僅用了十幾天,這也可能是詠嘆調狀態(tài)潦草的理由之一了。
當天出演的男高音是來自阿根廷的意大利后裔歌唱家,其音色美,聲音流暢,表演到位。而男中音費加羅的扮演者,聲音滯重,頭聲少,顯得吃力,尤其那首眾人熟知的詠嘆調《讓開,這鎮(zhèn)上的總管來了》沒有唱好。想起我上海的同室同學廖昌永的歌唱顯然是上乘的,若上這種舞臺,我相信廖昌永是會勝任。
維也納和音樂
“奧地利-維也納”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十分熟悉和親切的字眼。尤其近幾年來,通過電視,我們欣賞到在金色大廳舉行的新年音樂會,與音樂會中奏出的動人旋律一齊心動過。
中國民族樂團成功地在那里舉辦的幾場新年音樂會,使我們感到縮短了距離加深了友情,作為音樂人能使自己的國樂飄響在世人矚目的金色大廳而感到自豪,也為中華的代表服飾——旗袍在西洋人眼里大受贊譽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幾次到維也納都是一種感受——音樂,音樂,還是音樂。
維也納城市不大卻很規(guī)范,行人不少,但很有禮貌。交流中感受到他們是很幸福的,物質上的滿足固然是一個方面,更重要是因為他們時時沉浸在音樂的美妙中,這種生活當然是幸福和滿足了。
在這里,搞音樂的人是最受尊敬的,學音樂的留學生自然也就倍受歡迎了。
我與我的妻子在“歐洲之星”列車包廂內曾有過這樣的巧遇。
那是一個深秋的季節(jié),長途行進中的我們早已在似睡非睡之中。一陣喧囂聲后,包廂里擁進來四五個看似調皮卻很伶俐的孩子,坐定之后即哼唱起歌來,那清晰的旋律和諧調的和聲,一下子把我拽醒了,我斷定這群孩子是“來者不善”!我用德語哼唱出 R·斯特勞斯的作品,這群孩子一下子炸開了。他們擺出樂譜,一口氣就唱出十來首合唱曲,發(fā)音準確,和聲到位,音色優(yōu)美,表情豐富,喧而不鬧,太地道太專業(yè)的童聲合唱了!我不禁夸獎起來,一下子又引來了左右包廂的十幾個孩子。他們爭搶著往里擠腦袋,每個孩子各自扮演出各具特色的鬼臉來,讓我們著實感到驚喜和高興。后來才知他們正是全球聞名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孩子們!
一年之后的夏天,在韓國"藝術殿堂"劇場又遇到他們而興奮地相擁在一起時,我感到音樂的魅力和偉大,也為與這群音樂神童的邂逅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上帝的寵兒——瑞士
走了幾趟瑞士聯(lián)邦國,才知道什么樣的國家算得上是美好的國家了。
瑞士聯(lián)邦位于歐洲中西部內陸國家,高山林立,地勢南高北低。阿爾卑斯山區(qū)占全國面積的60%,海拔3000多米。河流縱橫,湖泊棋布,萊茵河、羅納河、萊芝湖又叫日內瓦湖滋潤周圍。森林占全國面積的29.4%。
大自然長久的美,來源于自然的主人——人的保護和善待!
瑞士國歷來不加入什么爭端性的事情中去,兩次世界大戰(zhàn)保持中立;世界各國紛爭大亂時,保持中立;不參加哪派哪幫,國家始終保持的是平和,穩(wěn)定和自信。
工業(yè)、金融、旅游為瑞士經濟三大支柱。以鐘表、儀器等精密工業(yè)為主導地位。
一塊勞力士手表值人民幣4萬元以上,造價卻不到二十分之一,而我們草原上一只羊賣不到一百元人民幣,卻要飼養(yǎng)一年以上。一塊手表能換一大火車皮鮮羊肉!這種比較難免有些稚氣,可觸景生情 ,讓人不能不想。好在做這種比較的人多了,鑒別的人也多了,對國家的發(fā)展是有益而無弊的。
瑞士銀行,世界之最,原因就是信譽,信譽來自安全。試想,一個天天打仗,內亂外哄的國家,有何安全可言?
有一次是乘小車周游瑞士的。從首都伯爾尼經洛桑到日內瓦,途中入住鄉(xiāng)間旅館。吃完晚餐,聞著窗外麥田飄來的香氣很快進入了夢鄉(xiāng)。
早起徜徉在金黃的麥田邊讓人心曠神怡,路邊不高的樹上結滿了紫紅色的櫻桃,晶瑩剔透,愛煞人也!摘下一小筐美吃起來,一陣清爽涌盡心頭。
位于洛桑的國際奧林匹克中心,占地面積不大但很莊重而典雅,步入其中身感欣榮,耳邊響起奧林匹克場上的吶喊聲,我的心里在默默地祝福: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
進入德國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動者,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敗到1990年10月兩德統(tǒng)一,給各國人民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和記憶。中國人記下了"希特勒"的名字,也知道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人,還有音樂巨匠——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斯特勞斯等等。
不知是書看多了,還是電影看的太認真了,對德國人的印象,可以用一個字代替,那就是“冷”。
而我兩次進入德國也正好是在"冷"中度過的。
第一次是7月份,正熱的天氣從瑞士北上進入德國南部著名城市巴登巴登,德語是“洗澡”的意思,過去曾有人駕車來這里洗澡,故此而得名。
整個小城被森林覆蓋,綠樹成萌,非常涼爽,到了晚上就又感到十分陰涼,行人少,孤獨之感令內心翻卷著冷意。
據(jù)說當年舒曼死后,他的妻子克拉拉搬到這個城市,教7個孩子學鋼琴,安度了余生。
駕車來到德國科隆大教堂前,人、車、物甚至周邊的大建筑都一下子變得那樣的渺小,這個雙尖塔大教堂從1248年開始建了600年,真是人間的奇跡。
第二次進入德國是次年11月份,從奧地利乘“歐洲之星”列車抵達慕尼黑。天空灰暗,翻卷的云層仿佛頂在頭上,風很涼,一會兒又下起了雨。慕尼黑的啤酒好喝,但還是太"涼"了。
德國地盤很大,森林面積達30%。在德國駕車行走的感覺是和在長白山森林大路上奔馳一樣,林大人少,天空開闊,任你撒野放縱。
德國藝術歌曲是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國是德國詩人是世界第一位的。唱了一些德國藝術歌曲,漸漸認識到其中的真諦和奧妙,也感受到最高層藝術歌曲的內涵之美。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若說對荷蘭的了解,主要是從一部電影《阿姆斯特丹的水鬼》開始的。記不起來是多少年前了,那部《阿姆斯特丹的水鬼》電影中所描述的讓人恐怖的故事,至今還讓我毛孔悚然、記憶猶新。
當我真正到了電影故事的現(xiàn)場——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一看,咳!原來如同一個小河溝一樣的現(xiàn)場著實讓人心驚肉跳了大半天。所以說,真正讓人嘆服的是那些拍出這樣電影來的藝術家們!
荷蘭王國位于歐洲西部北海之濱,海岸線長,地勢底平,境內60%以上地區(qū)海拔不超過1米,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王國"。
荷蘭為西歐和世界商業(yè)往來的門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花卉交易額占世界總交易額的60%以上。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素有"歐洲首都"之稱,因為許多國際機構設在那里,歐盟大樓就在市中心。
以小于廉撒尿銅像為中心的街道,成了一處集旅游、購物為一體的熱鬧的商業(yè)區(qū)。
比利時王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及景色十分宜人。
盧森堡大公國,人口近50萬,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這里的環(huán)境保護得非常好,人人臉上帶著笑容,是一個人與自然完美地交融在一起的可愛的國家。
法國印象
如果說到德國的感受是用一個"涼"字來代表的話,到了法國就感受到一個"深"字。
法國是一個大國,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很發(fā)達,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
當我們驅車進入巴黎市區(qū)時,就感受到一種世界大都市的氣息和氛圍。巴黎13街是以中國人為主的亞洲人聚居的地方,有的小街乍看起來很像中國南方的某個小城街道。
法國人很紳士又很高傲,平常你與他講英語,他不愿做答,只有講他的法語,他才喜笑顏開,據(jù)說他們十分瞧不起美國人。
開始我也不太習慣他們那種居高臨下的樣子,后來接觸多了,了解他們的歷史和文化 ,就理解他們的心理了。
第一次到盧浮宮,是帶著隨便看看的態(tài)度進去的。但當我看到世界上最寶貴的文化遺產陳列在此,天蓬頂上、墻壁上面的雕像與栩栩如生的畫面時,我再也按捺不住興奮,拿起攝像機,足足拍攝了2個小時,最后沒有電池了才算罷休。
畫中的人物構思那么生動逼真,一個眼神一個手指甲上都能看出人物的思想和動態(tài),看久了,就會感到畫中的人物在與你對話,與你交流內心的感情!這種感受,的確是天生第一次!
每一幅畫和每一個雕像里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情感的交流和內心的感受是無法讓你躲避的!這也許就是藝術永存和至高無尚價值的原由了。
參觀完凡爾賽宮和埃菲爾鐵塔后,你就能知道法國人高傲的原因了。的確,法國人是值得驕傲的!
來到巴黎圣母院,我的腦海里即刻響起在校時唱過的那首尚德義先生作曲的《巴黎圣母院敲鐘的人》動人而深沉的旋律:
“在法國巴黎圣母院,
有一個孤獨的敲鐘人,
雖然他外表丑陋,
可是他有一顆美麗的善良的心。
他年復一年,他歲歲月月,
敲著那教堂的大鐘。
這鐘聲多么渾厚響亮,這鐘聲多么深沉激憤,
這鐘聲當當震天動地,這鐘聲陣陣牽人神魂……”
尚德義先生的這部作品確實是感人至深,在遠隔萬里的現(xiàn)場詠唱著它,依然感到身心相溶、心潮澎湃。
在巴黎好不容易找到中國餐館,看似新鮮的中國菜很可口,但吃完不到半小時,幾個人便捂著肚子滿大街找?guī)恕?/p>
尼斯,是位于法國南部海邊美麗袖珍的城市,人口35萬。我們在這里參加夏季國際音樂節(jié)和音樂交流活動,結交了不少藝術上的好朋友,增加了友誼,提高了技藝,時間不長可收效甚大。
尼斯的海邊,常常被曬太陽的人給擠滿了,有許多人干脆來個全裸曬!據(jù)說在這里是允許的,人們也習以為常。中國人熟悉的“嘎納”電影節(jié)就在附近,嘎納也是一個小城市,距尼斯只有幾十公里。還有馬賽、摩納哥公國也都在附近的海岸線上。
法國給我的印象是美好的,但更是深刻是個“深”字,它包涵著更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又見意大利
在歐洲,停留最多的地方就是意大利。
意大利是美聲聲樂的發(fā)源地,學聲樂的人來這里來汲取真知,常常就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夙愿。
我的專業(yè)老師是羅馬國立音樂學院最著名的DEL INNOCENTI 教授,當年是很棒的男高音,現(xiàn)在還有漂亮而結實的聲音。他對我的進步付出了心血,我很感激這位老人;還有男中音ANGELIS教授。給我上表演課的這位是曾與多明戈對演幾十部歌劇的老演員,現(xiàn)在仍騎著重量型的摩托車到學校給學生上課,他的健康和豁達真讓人難以忘懷。意大利人豪爽干脆,就像他們的語言一樣——直接到位。
這個國家是有包容心的。開始,遇到抱著孩子的年輕婦女沿街乞討,當你的眼神正遇上她那帶著一絲哀怨的大眼睛又是極近距離時,我的心在微微顫動。當聽到他們都是來自東歐——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時,我不禁驚訝起來:這是怎么了?因為幾十年前,這些國家的人都是與我們站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早已是衣食飽足的呵!可如今的現(xiàn)實……
在羅馬近郊,有幾處破舊臟亂的居住區(qū),那就是吉普賽人的"家園"。
當年分別住在歐洲各地的這群人,紛紛被逐出各國,被迫集中到了意大利的境內,而意大利人卻收留了他們,從這一點看意大利還是充滿仁義的國家??粗鵁o家可歸的吉普賽人,我想,我們有著強大的中國——自己的家園,是多么幸福和自豪的啊!
當有人問我:走了這么多國家,見了那么多的美麗的地方,你最愛哪個國家時,我即刻回答;中國!
因為,千好萬好那都是人家的國度,人家的文化和人家的氛圍。而我在異國得到的榮譽再多再大,對外國人來說,那永遠就是一個中國人得到的!
每當我徜徉在巴黎大街、羅馬古斗獸場和塞納河畔,耳邊時時響起我時常唱起的那首《可愛的中華 》;
“世界上有很多美麗的地方,
她們常常引起我的幻想,
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俄羅斯神秘的白夜,
塞納河畔迷人的風光,和挪威午夜的太陽。
但是,我最愛的只有你,可愛的中華,
我最愛的只有你,可愛的中華!
……
(李成柱,朝鮮族,中央民族歌舞團著名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