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淼
一直不肯贊同古龍關于幸福的詮釋——永遠得不到的和永遠失去的。
許多次被自私的心態(tài)與世俗的眼光束縛了情感,總在固執(zhí)地認為所謂幸福就是擁有,就是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失去自己珍惜的,所有的幸福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欺騙。
讀錢鐘書的《窗》——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到處都是陽光,不像射破屋里陰沉的那樣的明亮;到處都是給太陽曬得懶洋洋的風,不像攪亂屋里沉悶的那樣有生氣,就是鳥語,也似乎瑣碎而單薄,需要屋里的寂靜做襯托。我們因此明白,春天是應該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我不禁愕然,感覺思想被擊了沉重一棒。把春天“嵌在窗子里看”?又忽然想到周敦頤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心中有些無奈,苦笑著搖頭,竭力地搜尋可以否定這些觀點的理由,卻最終失敗。
我感到茫然,關于“不可觸摸的愛”,關于“不可采摘的幸?!?。我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幸福觀點的完美,開始思索關于幸福的最真的詮釋。
也許真的,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坦然。如古龍所言,一種無明天的期待,一份無未來的懷念;如錢鐘書的觀點,把春天嵌在窗子里看;如周敦頤的意愿,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幸福是陽光下炫目的露珠,是春日里嬌羞的花朵,會逝去,會疲憊。遠觀的幸福,才是一種真正的欣賞與品味。
對于幸福,所有的把握都只是在加速一種失去,何必呢!
別靠幸福那么近,給幸福一點空間去彌漫,也許真的,所謂永遠,便會在不期然中出現(xiàn)。
景建良摘自《中學生語數(sh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