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fù)雜志社等單位不久前舉辦的“百名心腦專家大型義診”活動中,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這位陸久之老人雖然是坐著輪椅來的,但和專家交談時的口齒非常清楚,思路也很清晰。待看到他的診療記錄時,竟感到難以置信:呵,103歲!更讓人驚異的是,他的心律、血壓、血黏度等指標均為正常,只是心臟搏動的力度略微有些弱。一位期頤老人的身體狀況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可說是難得一見。為了探究老人家的養(yǎng)生之道,筆者特意登門拜訪,希望披露他的長壽“秘訣”,能讓所有的老人獲益。
陸老住在盧灣區(qū)淡水路的一棟老式公寓里。一進院門,濃濃的綠意讓人幾乎忘記正身處喧囂的都市。陸老正坐在窗前賞花,看見筆者來了,馬上熱情地招呼。早晨的陽光透過綠藤蘿斜射進窗口,夏日的清風(fēng)搖曳著滿院的花草,空氣中彌漫著芬芳馥郁的氣息,那份閑適,那份清涼,不啻是人類最適宜居住的地方。陸老端坐在藤椅中,身著素色的短袖襯衫,還十分正式地系著一條紅色的領(lǐng)帶,與之相襯的,便是他那紅潤的面色。加上他挺直的腰板,依稀可以看出他當年的風(fēng)采。在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中,陸老談鋒甚健,語言風(fēng)趣幽默,真不愧是昔日新聞界的一位名記者。
早在解放前,陸老就是上海一家日報的社長。就在這時,他和陳瑤光女士墜入了愛河,兩人于1946年喜結(jié)良緣。在旁人看來,他和名門千金聯(lián)姻,從此以后可以飛黃騰達了。但是,他卻是位心懷家國、追求光明的人。妻兒都在國外定居,也想把他接去,甚至把他的護照都藏起來了,但他毅然決然地定居在上海。像他這樣的老知識分子,在“文革”中難免一劫。但他仍以平常的心態(tài)生活著,為社會和公眾做著應(yīng)該做的事,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終于走進了新世紀的曙光。
夫人和子女都不在身邊,陸老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保姆照顧的。盡管如此,他還是盡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的生活,總是安排得井井有條。早晨4點,他就早早地起床了,這在年輕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而后,便完成盥洗、解大便等一系列程序。等太陽出來之后,再出門散散步。由于幾年前不慎摔傷了腿,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足不出戶”了,一般只在院子里踱踱步、曬曬太陽。完成了每天的早鍛煉,到了7點,就是他的早餐時間了。陸老吃得非常清淡,通常只吃些稀飯、豆?jié){,油條、包子等比較油膩的食物很少出現(xiàn)在他的餐桌上。因為起得比較早,上午的時間相對充裕。一不看電視,二不搓麻將,聽廣播、看報紙成了陸老上午最重要的事情。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990早新聞》是他每天必聽的節(jié)目?!拔夷昙o大了,眼睛也不太好,左眼幾乎完全失明了。但我的耳朵還不錯,戴上耳機就可以很清楚地聽到節(jié)目內(nèi)容?!对缧侣劇返娜萘亢艽?,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就可以知道身邊事乃至天下事?!标懤险f,“有時候也有人說我這么大年紀了,沒必要再去關(guān)心那些瑣碎的事情了。我卻不這樣認為,也許這是我的‘職業(yè)病’,年輕時的新聞敏感性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不過這樣也好,一個人若是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guān)心了,那說明他的心已經(jīng)衰老了,身體的疾病就會接踵而來了?!贝_實,陸老就是這樣胸懷開朗,一直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生活,這就是他保持心態(tài)年輕的秘訣。
每天上午的時光都是在這樣與整個社會乃至全世界的“交流”中度過的。中午12點用午餐,是陸老多年來雷打不動的規(guī)矩。飯后稍事休息,就要午睡了,無論寒暑,到了下午兩點,總是準時起床。下午陪伴他的則是滿屋子的藏書。陸老在離休前是上海市文史館的研究員,與書籍、資料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后仍然保持著“慣性”,也許這些書本已融入他的靈魂了。
晚上7點,又到了陸老的晚餐時間。這頓飯可能是一天中最簡單的了,稀飯或是面條一碗,再加上少許小菜。飯后做一些衛(wèi)生工作,最遲8點,他就要安枕就寢了。
按照陸老的經(jīng)濟狀況,完全可以過上一種優(yōu)越的生活,但他卻選擇了樸素。“遇事不怒,出門走路,基本吃素,勞逸適度”是他的生活準則,四句十六字,既富含哲理,又蘊藏韻味,散淡中透著高雅。就在這平淡甚至是不經(jīng)意間,陸老經(jīng)歷了一個世紀的風(fēng)雨。筆者從心底祝愿他繼續(xù)健康長壽,也愿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像他一樣成為百歲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