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防身術的基本技術,是運用手、腳、四肢和軀干等部位,單獨或配合做出一些簡單的招式以及技術動作組合。它包括手型、手法、肘法、腿法、膝法、解脫與擒拿法等基本技術。學會基本技術是為了學好和運用實用技術服務的。如果基本技術不能很好地掌握,那么掌握實用技術則無從談起,所以基本技術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第一節(jié)手型介紹
一、 拳
四指并攏屈卷緊握,拇指緊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jié)上。拳有拳眼、拳心、拳面、拳背。女子防身一般用直拳、砸拳,以拳面、拳背,擊、砸對手面部和后腦等要害部位(圖1)。
二、 掌
四指并攏伸直,拇指屈曲,緊扣于虎口處。掌有立掌(圖2),用于推、擋、擊對方頸部、后腦;橫掌(圖3),用于切、插對方眼睛、咽喉;八字掌(圖4),用于卡、壓、扼對方喉嚨等。
三、 指
常見的指型有以下幾種:
1、二指手:又稱\"雙指\"。無名指、小指卷屈,拇指緊扣無名指,中、食二指伸出,用于摳、刺眼、鼻等部位(圖5)。
2、金剪指:做法略同雙指,只是食指、中指伸開(圖6、7),主要用于插對方雙眼。
3、倒夾指:拇指、食指伸開,其余三指卷屈,如同平日我們比劃八字。倒夾主要用于攻擊對手咽喉部位(圖8)。
以上指型,女子自衛(wèi)皆可用來戳擊對手的眼睛、咽喉、腋下等要害部位。
四、 爪
五指用力張開,末節(jié)和中節(jié)指骨彎屈,基節(jié)指骨用力向爪后伸張,使掌心突出(圖9)。女子自衛(wèi)用得上的爪型是\"虎爪\"?;⒆稍谧孕l(wèi)時用以擊面,隨即在對手面部用力抓下,可傷其面部和眼睛。
五、 勾
做法是五指自然內合,指尖捏攏在一起(圖10)。女子自衛(wèi)用得上的勾型是\"撮勾\",撮勾可用于啄擊對手眼睛以及腋下及襠部等。
第二節(jié) 手法
一、直拳
右直拳(后手拳)
擊法:右拳直線由下頜處向前擊出,力達拳面,拳心向下,高與眉平(圖11、12)。
要領:蹬腿、扭腰,順肩、抖臂,拳與小臂成直線。
攻擊部位和作用:右直拳又稱主力拳,動作幅度大,威力也大,用于女子防身時其攻擊部位可以是面部、太陽穴等。
二、砍掌
1.反砍掌
擊法:預備姿勢站立,左拳變掌,掌心向下,由屈到伸橫擊對方,力達掌外緣,眼視左掌(圖13)。
攻擊部位和作用:攻擊對方頸側或頸后部。連續(xù)發(fā)起進攻,能轉移進攻意圖,打亂對方防守陣線。
2.正砍掌
擊法:預備姿勢站立,右拳變掌,掌心向上,由屈到伸橫擊對方,力達掌外緣,眼視右掌(圖14)。
要點:擰腰,右肩前順,鞭狀動作橫擊;上身微后側斜傾,如砍擊頸后部則要稍偏至對方右側進行,砍擊時不要有預示動作。
攻擊部位和作用:攻擊對方頸側和頸后部。右掌砍擊,部位要準確,力量要充實,速度要快脆,運用合理,甚至能使頸椎錯位或昏厥。
三、撩掌
1.前撩掌
擊法:預備姿勢站立,左拳變掌,掌心向前上,由屈到伸向前撩擊對方,力達手掌,眼視左掌(圖15)。右手前撩見圖16。
要領:腰要擰,步要進,速度要快,力點要準。
攻擊部位和作用:主要攻擊對方襠部。襠部神經豐富,被撩擊后,疼痛難忍,有時甚至使對手全身乏力,出現休克。
后撩掌
擊法:兩腿自然站立,左手或右手手心向后,用力撩出達手掌(圖17、18)。
要點:速度要快,出其不意,力點要準。
攻擊部位和作用:攻擊背后歹徒的襠部,使其疼痛而自己逃脫。
第三節(jié) 肘法
肘法屬于近距離擊打的技法。利用屈肘時的臂部和突起的肘尖進攻和防守的一種方法。肘不僅尖,且硬,攻擊力大;其招勢穩(wěn)而速,短而險,時短時長,變化莫測,在近身撕斗中,最易發(fā)揮攻擊和防守的效用。由于肘部的生理構造特點,擊打力量較之其它手法(拳、掌等)要重、要狠,比較適合女性用于自衛(wèi)。主要的攻擊性肘法有以下幾種:
一、頂肘
擊法:肘部平抬,屈臂,肘尖向前,發(fā)力時蹬腿。頂肘是以肘尖攻擊,女性自衛(wèi)時用以頂擊歹徒腋下(圖19、20)。分為前頂肘和側頂肘。
要點: 蹬腿、收腹、頂肘,三者要協調一致。
二、挑肘
擊法:前臂回收屈曲,肘尖由下向前上挑擊。挑臂動作同勾拳。挑肘可用于擊打對手胸腹部(圖21)。
要點:發(fā)力時蹬腿、旋轉身體,快速挑擊對手。
三、橫肘
擊法:橫肘時大臂向前橫移,利用旋轉身體的力量,以肘尖擊打對手,適于攻擊對手的太陽穴、后腦、耳門、頸部以及胸肋等(圖22)。
要點:橫肘主要是兩種力,一是蹬腿,二是旋轉身體。
四、砸肘
擊法:手臂上抬,肘尖朝前上,砸擊時身體迅速下沉,肘由上向下砸擊(圖23)。砸肘多用于對手抱腰、腿時砸擊其后腦、腰部。
要點:砸肘時,身體下沉與手臂砸擊要兩力合而為一。
五、反手頂肘
擊法:手臂略上抬,身體迅速下沉(但幅度沒有砸肘大),同時兩肘向后頂擊,力達肘尖。頂肘主要用于攻擊背后之敵肋、腹部(圖24)。
要點:手臂迅速快抬,身體要下沉,肘尖用力。
六、反手橫擊
擊法:手臂平抬,蹬腿,身體旋轉發(fā)力,同時手臂隨旋轉方向向后橫向猛擊,力達肘尖。反手橫肘主要用于攻擊背后之歹徒的面部、太陽穴等(圖25)。
要點:抬臂要平,轉體發(fā)力,力達肘尖。
七、磕頂肘
擊法:右臂屈曲,肘尖向后向前直線攻擊對方,眼視右臂。
范例:對方左拳進攻,我右閃身上右步,同時屈曲右臂磕擊對方左拳,然后用肘尖由后向前直線攻擊對方,左手置于右腋下,眼視右肘(圖26、27)。
要點:磕擊時,轉腰,臂外旋,肘尖向下;頂肘時步、肘協調,重心稍下沉。
攻擊部位和作用:主要攻擊對方軟肋、胸口等。磕頂時肘是防守攻擊的聯合動作,運用時機掌握恰當,安全可靠;肘尖直線前進,速度、勁力完整,攻擊勢穩(wěn)而兇險。
八、橫擺肘
擊法:右臂屈曲,肘尖自右向左橫擺擊,眼視右肘。
范例:對方右拳進攻,我上左步左手挑防,同時右臂屈肘向對方擺擊(圖28、29)。
要點:肘擊與上步、左擰、右肩前順協調一致。
攻擊部位和作用:主要攻擊對方太陽穴、耳門、下頜等部位;貼身近戰(zhàn)中,左、右橫擺肘能使對方受驚而手足無措。
九、靠身肘
擊法:雙臂屈肘,用肘尖向身后對方胸、腹部頂擊。
范例:敵從后方摟抱我胸、腰、頸等部位,我采用此方法(圖30)。
攻擊部位和作用:主要攻擊對方胸、腹部,靠身肘隱蔽、快速,能出其不意,但要注意與腿法、摔法配合運用,否則,也極易因背對對方而處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