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認識美國基要派與福音派》
作者:【美】喬治·馬斯登
出版單位: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一年5月
定價:17元
參考書籍:【美】艾倫·赫茨克著、徐以嘩譯《在華盛頓代表上帝》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3年1月,16元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在感慨“藍營”敗選的同時卻贏得賭盤。上次是在臺北,我和國民黨競選總部某干事打了100臺幣的賭,押他們敗選——最后我都沒忍心再去藍營總部拿錢。這次是和一幫認為美國“藍營”克里贏的人賭100人民幣——于是我賺了600元。
這錢贏得不開心。臺灣不去說,就布什來說,雖然我也是親福音派的基督徒,可是我還沒有傻到相信布什耀武揚威的美國就是基督的千年王國。愷撒的歸愷撒,上帝可不應該為布什的鷹派政策買單,總不能把“虐囚”也算成基督的勝利吧。每次看CNN,布什只要一進行“XXXX必將勝利”式的演講,我就想起“敵基督”這三個字。這敵基督的600元還是請客請掉算了。
失敗之后,美國民主黨找到了兩個替罪羊:一個福音派的新教上帝,以及相信布什宣傳愚蠢的美國中南部選民。看看對手在做什么?共和黨要在聯(lián)邦政府、議會、地方州、最高法院爭取本世紀的多數(shù)地位。我在前面的專欄中曾經喟嘆精靈貴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現(xiàn)在想想,這些目中無人的藍色精英落到如此下場也怨不得別人。
選后的政治分析的確指出了一個事實,戰(zhàn)場州(Battle Ground State)布什的勝利是和福音派教會的積極姿態(tài)有很大關系。《華盛頓郵報》連續(xù)幾天報道了這個現(xiàn)象,并且把這次大選的選民定義為“價值觀選民”。所謂福音派基督徒,也就是相信圣經無誤、相信基督死而復活、世人因信獲救、主張過有信仰的生活、熱衷傳道的基督徒。而且布什的競選班底經常參加教會領袖的聯(lián)席會議,協(xié)調選戰(zhàn),戰(zhàn)場州的神職人員也紛紛在講壇上全力提醒聽眾去投票支持布什,甚至牧師們手中發(fā)放的不再是圣經和圣詩,而是催促投票的宣傳冊子。
是福音派的上帝贏了嗎?顯然歷史感缺乏,因為如果現(xiàn)在說是保守的新教贏了,那么建國時候的美國算怎么回事?那可是新教、清教徒的避難所啊。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認識美國基要派和福音派》一書,看看福音派在美國社會的起源和復興的規(guī)模。而讀《在華盛頓代表上帝》一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美國,宗教對政治通過院外游說方式的介入,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是保守主義贏了。我們看看蓋洛普最新的調查,找找和2000年相比在全國范圍內支持布什有超過7%增長的選民人群:他們是城市選民、保守主義者、沒有參加工會的家庭、每周去教堂的人、新教家庭;而支持布什有超過4%減少的選民人群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農村選民、溫和派、單身漢。可以看出,和4年前相比,有更多收入穩(wěn)定、有信仰、有家庭、思想保守的人走出來,投了布什總統(tǒng)的票,他們才是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
進一步看,一個投布什票的標準選民應當是: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男人、30-49歲人、南方人、大學學歷者(不含研究生學歷)、已婚者、經常上教堂的人、新教徒。而投克里票的標準選民應當是: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30歲以下選民、東部人、城市定居者、沒上過大學的人和獲得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未婚者、工會家庭、很少去教堂的人、天主教徒。
這些模型統(tǒng)計結合大選地圖,說明兩件事情:第一、布什的支持者不蠢,教育水平最低的人很多都投克里的票(雖然最高的也投克里);第二、克里的支持者是社會階層的兩頭、美國的東西兩岸,而布什才獲得了真正的普通美國人和心臟地帶的美國的支持,他贏得天經地義,而美國社會主流呈日趨保守也是不爭的事實。
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美國意義的)是美國的兩大公民宗教?!墩J識美國基要派與福音派》里引用一位學者的話,“保守主義視角為美國提供了神圣的認可,將其政府和經濟形式合法化,解釋了其在世界上的特權地位,并且為美國人獨特的奢華和道德標準辯護。自由主義視角則對美國生活方式提出質疑,根據(jù)超驗的關懷檢查其政治與經濟政策,并且對美國人代表全人類而非其自身特殊利益的所作所為提出挑戰(zhàn)。”面對主流日趨保守的美國,民主黨只能反省自己和普通美國人的距離,在自由主義的理想上多加一點草根的東西。
不過要提醒的是,美國的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都在捍衛(wèi)自由民主價值,翻譯成中國語境都是應該是自由主義,絕對不是自由民主的敵人——中國式的保守主義。如果不清楚中美保守主義的區(qū)別,可以看看伊拉克著名政治保守主義者薩達姆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