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任中國期貨協(xié)會副會長的金鵬期貨董事長常清,是中國期貨行業(yè)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從研究全國的期貨方案開始,到自己親自下海實踐,再到成立中國期貨協(xié)會,已經走過了16年的“期貨旅程”。16年來,他孜孜追求的一個夢想是,要把中國建成與歐美并駕齊驅的世界上的又一個定價中心。
本世紀中國經濟開始取得長足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成為經濟大國,未來要成為經濟強國,中華民族要全面復興。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雛形,中國成為加工制造中心,必然也就是貿易中心,而貿易中心必然產生出金融中心。那么在定價這個問題上,中國應該有自己的主導價格,中國人在世界價格形成機制當中,應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還是被動地接受歐美形成的價格。因此,從建立中國期貨市場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夢想把中國變成一個世界期貨交易中心,以決定與中國經濟發(fā)展相關的大宗原材料和金融產品的價格。
1987年到1988年,我當時還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工作,那時候主要參與中國價格改革的總體方案設計。當時我們都覺得,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農產品、工業(yè)品、金融產品(利率、匯率)等,都應該由期貨市場來決定。于是,我和田源先生根據(jù)價格改革的客觀要求,提出了建立中國期貨市場的設想,并且參與了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的具體試點工作。當時的設想是,第一步先建立能夠合理配置國內資源的期貨市場;第二步,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中國期貨市場應該成為亞洲的交易中心;再進一步,就應該成為亞太時區(qū)的世界價格中心。
這個現(xiàn)在似乎已經成為業(yè)內共識的夢想,在當時卻被認為是“癡人說夢”。1988年3月,在一次發(fā)展中國期貨市場理論討論會上,我對中外記者提出了力爭3-5年建成中國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的設想,國內外輿論為之嘩然。一些外電評論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但國內一些權勢部門認為不可思議。一位物資部官員講,我們連現(xiàn)貨都搞不好,已擾亂了正常的物資分配秩序,影響了國計民生,還搞什么期貨,莫不是白日做夢?
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指導下,1993年-1995年,期貨市場蓬勃發(fā)展。根據(jù)當時的勢頭,結合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我提出了中國的期貨市場與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配套,應成為與歐美并駕齊驅的國際性定價中心的理論。然而,此理論生不逢時,該時政府正整頓期貨市場,期貨聲名狼藉,斥聲充耳,一時間此理論成了一個笑柄。
1994年至2000年,期貨市場進行了長達6年的治理整頓。這個治理整頓應該是計劃和市場的一個紛爭,因為用計劃思維的人無論怎么看,對期貨市場都不習慣,而用市場經濟思維看,需要進一步按照國際慣例干,于是引來了治理整頓。治理整頓對期貨市場有它的作用,但最主要的還是用計劃經濟的思路來管理期貨市場,這使得中國期貨市場的發(fā)展大大滯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遇到最大的阻力就是我們在體制轉換過程中,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思維給新興發(fā)展的期貨市場帶來了重重障礙。在發(fā)達國家不存在的問題在我們國家存在了。一些權力部門還要去調控這個市場,不允許漲也不允許跌,而實際上期貨市場本身就是用來發(fā)現(xiàn)價格的。
要克服這些困難就需要更多地研究國際期貨市場發(fā)展和運行的規(guī)律,通過研究來逐漸說服我們的管理部門,讓它們更多地了解期貨市場的規(guī)律性,按照期貨運行的規(guī)律性來管理期貨市場。對我來說,我主要通過兩種形式,一種就是不斷寫文章,在中國期貨協(xié)會也組織了很多研究,還有就是召開期貨討論會,包括講一些觀點和大家進行辯論,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大家形成共識。
我這個夢想從來沒有變過,甚至中間期貨市場治理整頓的時候我也一直在堅持,因為我覺得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既定的,就是用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既然如此,期貨市場就應該起到一個核心的作用,因為市場怎么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因此我覺得要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做貢獻,就必須把畢生的精力放在中國期貨市場的建設上。
我也相信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從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中的地位、我國期貨市場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品種優(yōu)勢和區(qū)位優(yōu)勢出發(fā),我國有望成為第三個世界期貨交易中心,與歐洲、美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