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
“甲殼蟲”樂隊的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
沒有他們,我們會被僵死在三和弦里
“我和麥卡特尼曾在一起寫了很多東西,”列儂有次回憶,“一首接一首,……對著對方的鼻子彈奏,彼此激發(fā)。他們(唱片公司)要我們每3個月就要出一首熱門單曲,我們一般在賓館或者大篷車里花上12小時寫出來?!?/p>
后來兩人都成了百萬富翁,這種互相刺激型的創(chuàng)作方式依然沒有改變,只是時間縮短到了3小時。而現(xiàn)在的歌手們,往往要過3年才出一首好歌。1966年,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這對搖滾樂最出色的詞曲創(chuàng)作組合,被要求每年須推出兩張分別包含至少14首歌的榜首專輯,且多數(shù)歌曲都要能進入單曲榜前列。這在今天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列儂認為他們的合作建立在相當簡單的基礎(chǔ)上:“我對麥卡特尼寫歌的幫助,也就是加上一點點布魯斯的元素。他給出的動機很輕,很樂觀,而我總是加上一點傷感,和布魯斯感覺?!?麥卡特尼也能輕易找到和列儂的憂郁相匹配的旋律,有關(guān)希望的破滅,或者消逝的愛情。那些描述他們自己生活的歌詞,感傷的部分總是試圖探詢外部的世界;而當他們試圖去描述外部世界的時候,他們其實只是在寫自己。
當然更重要的是,列儂和麥卡特尼的嗓音也很匹配。在“幫助”(Help!)一曲的B面,他們隨意編了一首小曲叫“我很憂傷”(I'm Down):“你總是撒謊,以為我不知道/你無法哭泣,因為你在嘲笑我?!焙芟窨铺亍た钾惗鳎↘urt Cobain)會喜歡的東西。
那兩首歌是1965年寫的。那年列儂和麥卡特尼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前者受到鮑勃·迪倫(Bob Dylan)的影響,寫歌風格開始趨向于晦澀,且牢牢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后者創(chuàng)作風格開始走向流行、悅耳的方向,如“昨日”(Yesterday)一曲。
列儂和麥卡特尼讓搖滾樂變得很動聽,盡管剛開始大家都覺得他們的音樂簡直是來自另一個星球。最初,連鮑勃·迪倫都認為他們的音樂是令人“無法容忍”的。
到1967年,兩人一起寫歌的時間漸漸少了。但即使兩人都單飛后,寫出來的東西仍然有對方的影子。當然,他們各自的作品也非常不錯。
靈感爆發(fā)瞬間:
1963年10月16日,列儂和麥卡特尼在麥卡特尼女友家里,坐在鋼琴前,兩人突然想起一句絕妙好詞:“Oh you, got that something……”麥卡特尼馬上彈出了前奏和旋律,然后歌詞稍加修改,就成了他們在美國的第一首榜首歌曲:“我想握你的手”。
代表作品:
She Loves You, This Boy,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I'm a Loser, 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 Yesterday, Help!, I've Just Seen a Face, Girl, She Said She Said, Eleanor Rigby, A Day in the Life, Penny Lane,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I am the Walrus, Blackbird, Happiness is a Warm Gun, Dear Prudence, Back in the USSR, 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
第二位
鮑勃·迪倫
40年過去了,他依然是最偉大的故事講述者
鮑勃·迪倫有一千種個性,一千種聲音。在“躺下吧,女士”(Lay Lady Lay)里面,他是個滿嘴涂蜜的花花公子,在“傻子風”(Idiot Wind)里,他又是個超級巫師?!蹲援嬒瘛罚⊿elf Portrait)專輯發(fā)行以后,他成了個懺悔者。他被稱為“拂過女人臉骨的電音精靈”。
簡單地講,鮑勃·迪倫發(fā)明了搖滾歌曲的寫法。他把民謠配上性感的節(jié)奏,就成了搖滾樂。早年在明尼蘇達州中學讀書時,他先學會了性感的節(jié)奏。而當他開始演繹民謠時,他卻采用了政治性的態(tài)度和嘶啞的老者嗓音。迪倫后來并不是走向搖滾,他恰恰是走回了搖滾。
迪倫始終顯得很獨立,喜歡諷刺,對周遭十分輕蔑。你可以在“瘦人敘事曲”(Ballad Of A Thin Man)中聽到直白的美式口音:“有些事情發(fā)生了/但你不知道是什么?/是不,瓊斯先生?”以及之后嚴酷說教的歌曲“將為某人服務(wù)”(Gotta Serve Somebody)?!皯n郁糾纏”(Tangled Up In Blue)歌詞簡單,形容卻很晦澀,可以說是第一首“立體派”搖滾歌曲。他的創(chuàng)作一直生氣勃勃,努力發(fā)現(xiàn)新的意義或真理。他的歌唱的都是活物,但錄音過程往往很匆忙,從沒有完美的版本。
U2樂隊的波諾(Bono)認為迪倫來自遙遠的古代。他是個吟游詩人,總是在演出的途中。無論對自己還是這個世界,他永不給予同情的眼光。現(xiàn)在的他依然能創(chuàng)作出很好的作品。在2001年的專輯《愛和偷竊》(Love and Theft)的“密西西比”(Mississippi)一曲中,他唱道:“事情越來越有趣了!”。
所以,讓我們安靜等待他的下一個奇跡。
靈感爆發(fā)瞬間:
1964年8月28日,在紐約Delmonico賓館,當?shù)蟼惖谝淮斡鲆姟凹讱はx”樂隊時,他們彼此給了對方一個改變的契機。
代表作品:
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l,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Like a Rolling Stone, Ballad of a Thin Man, Visions of Johanna, Tangled Up in Blue, Hurricane, Jokerman, Blind Willie McTell, Mississippi
第三位
“齊柏林飛船”樂隊的杰米·佩奇和羅伯特·普朗特
用重型吉他演奏捕捉細微感受
盡管“齊柏林飛船”樂隊的鼓手約翰·波納姆(John Bonham)和貝司手約翰·保羅·瓊斯(John Paul Jones)也參與創(chuàng)作,但主唱羅伯特·普朗特和吉他手杰米·佩奇依舊是樂隊的創(chuàng)作核心。經(jīng)過第一和第二張專輯《Led Zeppelin I》 和《Led Zeppelin II》的磨合,他倆成為了最佳拍檔。第二張專輯是在巡演過程中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磨合過程中,他們亦寫出了諸如“親愛的,我想離開你”(Babe I'm Gonna Leave You)、“很多愛”(Whole Lotta Love)和“信息崩潰”(Communication Breakdown)這樣的優(yōu)秀作品。
普朗特的歌詞寫的就是性、精靈,以及更多的性。他一直受著他青年時期嬉皮夢的影響。而杰米·佩奇發(fā)明了用重型吉他演奏捕捉細微感受的方法。這是一對令人驚異的組合。即使是在樂隊狀態(tài)最為不佳的歲月,他們看上去仍然是一對令人銷魂的魔鬼。
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影響了搖滾以后行進的路程。
靈感爆發(fā)瞬間:
1970年5月,在第五次美國巡演后,“齊柏林飛船”樂隊成員,他們的妻子們,女友們,寵物們,回到一所18世紀風格的農(nóng)舍,稱為Bron-Yr-Aur。這是佩奇和普朗特創(chuàng)作生涯的轉(zhuǎn)折點。他們開始構(gòu)思《Led Zeppelin III》。
代表作品: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Dazed and Confused, Whole Lotta Love, Immigrant Song, Black Dog, Rock and Roll, Stairway to Heaven, Custard Pie, Kashmir, Achilles Last Stand
第四位
U2
他們讓搖滾聽上去巨大而激情四溢
和“甲殼蟲”以及“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不同,U2的歌不是依靠那種典型的“二人組合”寫出來的。盡管他們代表作品的動機都是出自主唱波諾(Bono)或吉他手(The Edge)之手,但最終還是依靠整支樂隊來完成。U2從來不寫簡單直接的作品,專輯創(chuàng)作時間也相對較長。波諾承認很多歌一開始都是垃圾,但經(jīng)過大家的磨合,成為了精品。
U2的歌可以分為兩類。以《注意,寶貝》(Achtung Baby)為界線,之前的歌都是直抒胸臆,之后的歌則以反諷為主。另外,80年代,樂隊顯然更注重宗教和精神層面的吶喊,如“格洛麗亞”(Gloria)、“我依然沒有找到我想要的”(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血腥的周日”(Sunday Bloody Sunday)、“朝藍天開槍”(Bullet the Blue Sky)。90年代,樂隊重點放到警句格言上,如“蒼蠅”(The Fly)中的一句“野心吞噬成功之路”;也注重人性陰暗面,如“如此殘忍”(So Cruel)、“第一次”(The First Time)和“迪斯科節(jié)奏”(Discotheque),其音樂也變得更為華麗。
Bono認為寫歌的過程是非常愉快的,他的方式也一直沒有改變過:當旋律基本成形時,他配上合適的歌詞,然后再聽一遍,把歌完善。雖然他們的專輯是慢工出細活,但最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還是靠瞬間靈感的,如在錄制《注意,寶貝》時,“一”(One)這首歌幾乎在1分鐘之內(nèi)就完成了。
樂隊已經(jīng)走過25個年頭,他們要么等著自己腐爛,要么努力獲得新生。
靈感爆發(fā)瞬間:
1982年寫“血腥的周日”時,波諾的妻子阿莉(Ali)把鋼筆交到他手上。這首歌成為以后10年U2的藍圖式作品,尖銳、原始、動聽、大膽、針砭時弊,且充滿熱情。
代表作品:
I Will Follow, Sunday Bloody Sunday, 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 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 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Desire,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Mysterious Ways, Beautiful Day, One
第五位
史蒂夫·旺德
盲歌手創(chuàng)造的奇跡:復(fù)興靈歌
從和時政有關(guān)的歌曲到輕松的“烏木和象牙”(Ebony and Ivory);從青春情歌到沉重的分手歌曲;從爵士搖滾到深情的“電話訴衷腸”(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史蒂夫·旺德(Stevie Wonder),這位來自密歇根的盲童,后來成了一位可以聽到任何美妙樂音的男人,并用他的鋼琴訴說著這些美妙。他10歲就簽約Motown唱片公司,天生的殘疾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
旺德被稱為“Motown熱門單曲制造工廠”。他16歲時就參與創(chuàng)作成名曲“緊張(一切都好)”(Uptight(Everything's Alright)),歌中唱道:“沒人比我更出色,我是個普通男孩”。對那個年紀的人來說,這簡直是神來之筆。60年代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作品。70年代,他成為了第一個被白人世界承認的黑人優(yōu)秀唱作人:1972至1976年,他有5張專輯獲得了格萊美獎,它們是《我心頭的音樂》(Music Of My Mind)、《會說話的書》(Talking Book)、《內(nèi)視》(Innervitions)、《終曲》(Fulfillingness' First Finale)和《生命真理之歌》(Songs In The Key Of Life)。他的音樂集流行、靈歌、爵士、拉丁、搖滾和瘋克為一體,并且描述了人類經(jīng)歷的種種方面:保護、反抗、恐懼、戰(zhàn)爭、種族主義、暴力、信仰。
靈感爆發(fā)瞬間:
1971年5月14日,旺德21歲生日后一天,他放棄了和Motown的舊合約。重新簽約后,他獲得了自由創(chuàng)作靈歌的空間。
代表作品:
Uptight(Everything's Alright), Signed Sealed Delivered(I'm Yours), Superstition, Living For the City, He's Misstra Know-It-All, Higher Ground, 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 As, Pastime Paradise, Masterblaster(Jammin')
第六位
大衛(wèi)·鮑伊
華麗多變的搖滾變色龍
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號稱“搖滾變色龍”,即使從他最著名的歌里,你也無法窺視他的全部。這位優(yōu)秀的詞曲作者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模仿者,他從各種類型的音樂里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他的音樂華麗多變,搖滾、靈歌、瘋克、另類、電子等,包羅萬象?!拔蚁矚g多變,”他說,“空暇時間,我還玩玩薩克斯呢。”
代表作品:
Life On Mars, Sound and Vision, Heroes, Ashes to Ashes, Let's Dance
第七位
“滾石”樂隊的米克·賈格爾和基斯·理查德
他們是“搖滾魔鬼殿下”
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和基斯·理查德(Keith Richards)兩人從小就是伙伴,從玩RB開始,到成為搖滾巨匠,一直在一起。兩人的默契在于,在他們步入成年人的規(guī)則世界以前,就開始在一起創(chuàng)作了。他們是一對隨心所欲的玩伴。1965年一天早晨,理查德在一個賓館房間醒來,手里仍握著吉他,他新買的錄音機里,有錄好的一段動機以及歌詞,這首歌就是有名的“我無法得到滿足”((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從那時開始,他倆靈感源源不斷,搖滾樂也開始高視闊步。
代表作品:
(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 Jumpin' Jack Flash, Gimme Shelter, Wild Horses, Tumbling Dice
第八位
鮑勃·馬里
他讓雷吉樂盛行于世界
鮑勃·馬里(Bob Marley)的歌在結(jié)構(gòu)上很簡單,它們傳遞的信息卻很復(fù)雜,都是有關(guān)宗教、政治、神秘學和牙買加的諺語,有的寫得像寓言。在他1977年的歌“朋克雷吉派對”中,“沖撞”樂隊(the Clash)也來亮了把嗓子。馬里1969年寫的一句歌詞概括了他的一生:“我是個離經(jīng)叛道的人,骨子里的?!?/p>
代表作品:
Concrete Jungle, I Shot The Sheriff, No Woman No Cry, Jamming, Redemption Song
第九位
婁·里德
藝術(shù)搖滾?那是他的發(fā)明!
要理解婁·里德(Lou Reed)那些晦澀的歌詞,只要想想他所反對的那些東西就行了。60年代,電臺里情歌泛濫,他卻沒有去碰。他所在的“地下絲絨”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歌唱偏執(zhí)狂、性和迷幻。里德一直是搖滾史上公認的天才。任何時候,一個年輕人拾起吉他,號稱要做些藝術(shù)化的東西,那么里德的影子就在那里。
代表作品:
I'm Waiting For the Man, Heroin, White Light/White Heat, Sweet Jane, Satellite of Love
第十位
“王子”普林斯
小型性感機器
普林斯(Prince)受他那彈爵士鋼琴的父親的影響,是個超級工作狂。他的音樂游蕩在性感和晦澀之間。代表作品有關(guān)于混亂世界的歌“時代的標記”(Sign O' The Times),關(guān)于分手的歌“當鴿子哭泣時”(When Doves Cry)和關(guān)于核戰(zhàn)的歌“1999”。他那超人的才智,流行音樂是難以包涵的。硬搖滾、瘋克、充滿陽光氣息的迷幻樂,爵士和未來主義電子樂,都融合在其中。
最后,華納唱片終于同意他可以出版任何他想出的歌曲,無論這些歌聽上去有多古怪。
代表作品:
When Doves Cry, Paspberry Beret, Kiss, Alphabet St, Nothing Compares 2U
第十一位
“沖撞”樂隊的喬·斯加默和米克·瓊斯
朋克搖滾樂界的列儂和麥卡特尼
斯加默和瓊斯兩人正好互相補缺。斯加默是個善辯的天才,對詞的感覺非常好,瓊斯則在作曲方面很強,這樣的組合幾乎使“朋克”變得不再粗糙。1978年的“鍛匠帕萊斯的白人”(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標志著這對創(chuàng)作組合顛峰狀態(tài)的到來。歌詞變憤怒了;有著黑色幽默;采擷了白人的雷吉節(jié)奏,聽起來非常有新鮮感。后來他們馬上錄完了《倫敦召喚》(London Calling),此輯把歷史、政治和許多音樂風格融合,成為“沖撞”樂隊的代表作。
代表作品:
Complete Control, Stay Free, (White Man)In Hammersmith Palais, Lost in the Supermarket, Somebody Got Murdered
第十二位
科特·考貝恩
一個撼動世界的天才
科特·考貝恩(Kurt Cobain)個性敏感而矛盾,為人真誠,卻又喜歡挖苦自己。他自絕于主流社會,這使他成為90年代美國最優(yōu)秀的新生代唱作人。他的歌詞很多時候看起來非常模糊,似乎沒有意義,但同時,你卻掉淚了。去世10年后,他那些令人心酸的作品——“道歉”(All Apologies)、“關(guān)于一個女孩”(About A Girl)、“心形盒子”(Heart-Shaped Box)仍然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這應(yīng)該是他期望看到的吧。
代表作品:
About A Girl, Sliver,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Rape Me, Heart-Shaped Box
第十三位
R.E.M.
找回搖滾樂的大腦
R.E.M.樂隊由四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創(chuàng)建。他們重新演繹了民謠搖滾,也重新定義了搖滾樂的創(chuàng)作,證明了現(xiàn)代搖滾不是陳詞濫調(diào)。他們最早的歌都是關(guān)于神秘主義的,成員彼得·巴克(Peter Buck)深受Byrds樂隊的影響。取得成功后,他們的音樂編排變得更復(fù)雜,而主唱邁克爾·斯戴普(Michael Stipe)的歌詞,也毫無顧忌地觸及政治和人的內(nèi)心。即使是他們最暢銷的唱片《人類的自動裝置》(Automatic For The People),也是自殺、死亡、性和嫉妒的混合體。
代表作品:
Radio Free Europe, Fall on Me, The One I Love, Losing My Religion, Man on the Moon
第十四位
布賴恩·威爾遜
憂郁還是快樂的沖浪男孩?
“海灘伙伴”樂隊的布賴恩·威爾遜是個脆弱的孩子,小時候常遭父親的毒打,現(xiàn)在仍是個善感的男人,但他內(nèi)向的性格并不能掩蓋他創(chuàng)作上的光芒。在60年代,他是“甲殼蟲”樂隊唯一的挑戰(zhàn)者。他腦子里在想些什么我們無從得知,初期他寫的歌都那么充滿希望,后來由于孤獨和精神方面的問題,他的歌漸漸變得絕望?!凹s翰號船長”(Sloop John B)的出色編曲,他音樂中的爵士和搖滾元素,以及像“快樂搖擺”(Good Vibrations)這樣動聽的歌唱青春期的歌曲,是他才華的體現(xiàn)。
代表作品:
I Get Around, God Only Knows, Hang On to Your Ego, Good Vibrations, California Girls
第十五位
ABBA樂隊的比約恩·烏瓦斯和本尼·安德森
為這個世界帶來陽光和歡樂
除了Volvo車以外,ABBA樂隊可算是瑞典的第二國寶。烏瓦斯和安德森是樂隊的創(chuàng)作靈魂。他們在世界各地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歌迷,雖然在搖滾界可能排不上名號,但他們的歌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歡樂。如“費爾南多”(Fernando)就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是作為鄉(xiāng)村樂還是搖滾樂。當然他們的成功也得益于樂隊里的兩位美女歌手。之后,烏瓦斯和安德森還攜手創(chuàng)作過音樂劇。
代表作品:
Dancing Queen,Knowing Me, Knowing You,Take A Chance On Me,Voulez-Vous,The Winner Takes It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