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魯迅先生小時候就在三味書屋的書桌上留下一個“早”字。我的座右銘是初中時立的,它是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說起這座右銘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也許是受家庭影響的緣故吧,我小時候就學會了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別人說什么不好,我就不會去做。在大人的眼里,我是一個好女孩。
到了上學的年齡,我的這種做法更加“突出”了。同學說我的衣服不好看,第二天我絕不會穿它;同學說我不講究,我就立即會變得講究起來。我好像生來就是為別人而活。
進入初中,人也大了,可這個習慣就是改不了。我這人愛動又愛笑,同學們都說我像男孩子似的,一點都不像淑女;在家里,媽媽也這樣說,瘋瘋癲癲的連女孩子的樣都沒有,將來一定嫁不出去。
這雖是我一向的性格,可別人不喜歡也只好改變了。
于是,我開始“默默無言”,說話細聲細氣,走路邁小步,和同學說笑也是“不露齒”“不出聲”;回到家也一樣,吃飯細嚼慢咽,聽音樂腳也不敢跟著打拍子。總之,一切都試著向“淑女”發(fā)展。這下他們該滿意了吧?可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還問我是不是病了,更想不到的是,媽媽在家里也重復著同樣的問題:“你哪兒不舒服?要不要送你去醫(yī)院看看?”差點沒把我給氣死———鬧了半天,我這是在裝病呀!
第二天,一切恢復原樣,我又變回了我自己,這下同學們的反應(yīng)也都正常了。好友玲玲對我說:“這樣才像你嘛,何苦去折磨自己呢?送你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似懂非懂地笑了笑。不一會兒,我便完全明白了。
是呀,為什么要聽別人怎么說呢?我就是我,有我的思想,有我的性格,怎能因別人的看法便輕易改變自己呢?對,我應(yīng)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于是,這句話便成了我的座右銘。